0人評分過此書

层序社会中的师者:传统教师社会身份研究

作者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52010067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詳細介紹了“層序社會”與“師者”兩個中心概念;分別選取了“思想與權力”、“仕途與謀生”與“生活與感情”三個維度來對傳統教師群體的現實生活和精神追求進行了梳理和介紹,力求在全面而詳實的論述其與傳統社會的真實關係的基礎上,為人們理解師者的社會身份與生存狀況提供參考與借鑒;從社會變遷的角度就師者群體的消亡以及現代教師的興起等問題進行分析和考察,為當下的教育困境提出建議。
  • 绪 论
  • 第一章 层序社会及其文化性格
    • 第一节 学界有关传统中国社会性质的探讨
      • 一、海外学者的观点概述
      • 二、国内学者的研究概述
    • 第二节 层序社会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
      • 一、层序社会的含义
      • 二、层序社会的特征
    • 第三节 层序社会的形成原因探究
      • 一、地理环境与农耕文明
      • 二、战乱逼仄的生存环境
      • 三、宗法文化流风未息
      • 四、“天人相合” 的宇宙观
  • 第二章 师者刍议
    • 第一节 “师” 的含义及其早期流变
      • 一、最早的知识人———巫师
      • 二、“巫君合一” 与“官师合一”
      • 三、“私家教师” 的出现
      • 四、万世师表———孔丘
    • 第二节 “师者” 的含义及其特征
      • 一、“师者” 的含义
      • 二、师者与儒学
      • 三、师者与权力
      • 四、师者与知识
    • 第三节 师者与士
      • 一、“士” 的含义及特征
      • 二、“师士融合”
  • 第三章 庙堂与师道
    • 第一节 师道与治道
      • 一、“道” 的含义
      • 二、儒士与师道
      • 三、“以道抗君” 刍议
    • 第二节 君主与儒士
      • 一、君权的双重维度: 独断与怀柔
      • 二、儒士的现实选择: 独立与依附
    • 第三节 最是“圣人” 不自由———孔庙祭祀制及其历史演变
      • 一、孔庙祭祀制度的兴起及历史演变
      • 二、“从祀” 与“配享”
  • 第四章 举业与坐馆
    • 第一节 科举与士
      • 一、科举制度的源起
      • 二、举业的诱惑
      • 三、举业的艰难
    • 第二节 座主与门生——— “一日之知, 终身定门生之分”
      • 一、“座主” 的含义及其缘起
      • 二、“座主” 与“仕途”
      • 三、“报恩” 与“忘恩”
    • 第三节 塾师与处馆
      • 一、科举笼罩下的“教育”
      • 二、“处馆” 与“治生”
  • 第五章 乡土与先生
    • 第一节 层序社会里的乡土文化
      • 一、“大传统” ———儒教中国
      • 二、“小传统” ———乡土文化
      • 三、“大传统” 与“小传统”
    • 第二节 乡土社会中的“先生”
      • 一、“教化泽民” 与“以道抗权”
      • 二、“传授礼仪” 与“服务乡土”
    • 第三节 乡土社会中的“他者” ———中国底层社会的反智主义
      • 一、“腐儒” 与“酸秀才”
      • 二、反智主义兴起的原因探微
  • 第六章 社会转型与群体失语
    • 第一节 文明的冲击———中国层序社会的解体
      • 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中国城乡格局的近代变迁
      • 二、“欲推广学校, 必先停科举” ———科举制度的废除
      • 三、“只手打孔家店” ———儒家文化的没落
    • 第二节 师者的“边缘化” ———走向失语的群体
      • 一、乡土的“逃离”
      • 二、权力的“隐退”
      • 三、儒学的“失势”
    • 第三节 文化人的退隐与专业人的兴起
      • 一、师者———层序社会中的文化人
      • 二、教师———现代社会中的专业人
      • 三、“文化取向” 与“专业取向”
    • 第四节 余论
  • 参考文献
  • 索 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