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設計美學史:先秦時期至隋唐五代:王權社會×南北分化×胡漢融合,從史前的審美意識到設計美學觀異域化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32440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從舊石器時代步入新石器時代,人們學會了磨製石器、燒製彩陶;
夏、商、周,中國步入王權時代,青銅器和玉器工藝愈加成熟;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不同的思想產生了不同的審美觀;
秦統一六國,建立帝制,從日用品到軍械車輿開始有生產體系;
至魏晉南北朝,佛教東傳,玄學興起,文化被賦予了宗教意義;
隋唐五代,民風開放、詩歌鼎盛,異域化與文學化再一次將美學推向高峰。

一個社會的審美經驗,會凝結出什麼樣式的藝術成果?

以造物設計的美學思想史為切入點,從器物的審美形態著手,
探討特定時代的審美觀念,以及特定條件下的審美意識。

◤先秦時期
▎史前時代:從打製石器到彩陶誕生
舊石器時代是承載快感和美感的混合體,也是物質和精神的混沌體。在製造和使用工具中透過視覺、觸覺感受帶來的快感促發了美感的萌生。
現代設計中「技術與藝術的統一」和「實用和審美的統一」的原則,在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器物中,已經於生產生活的自然進程中無意識的走向了完善。
▎王權社會:從夏朝到周朝,玉器、青銅器為權力象徵
「觀物取象」的設計思維方式,表現了自然萬物投射於創作主體心靈的過程,讓設計製作者更真切的感受到自身存在與實踐的力量。
尊奉天命、重視祭祀促成禮器的出現,為神權與王權合一的社會形態奠定了基礎,是典型的王權社會形成過程中社會意志的投射。
▎諸子百家
墨:民本主義,便於生,便於身
儒:以「禮」為核心,寓情於物
道:以天合天,崇尚自然

◤秦漢時期
▎大一統:秦滅六國,天下一統
秦漢時期,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個專門為官府及宮廷所需製作日用器物、軍械、服飾、金銀器物和車輿的生產體系,包括了金、木、漆、陶、皮革、絲麻、練染等諸多專業工種和各種工官。
▎儒家:順天應時,法天象地
依照新儒家闡述的宇宙論,天地萬物因順著陰陽、四時、五行、五方的秩序而生化;陰陽、四時、五行變遷的節律使萬物形成不同的品類;同類的事物,由於有相同的性質、功用,可以相互通感;異類的事物,則因性質、功用的不同,而產生互制。

◤魏晉南北朝時期
▎佛教與玄學:佛教東傳,華梵遇合
從古代印度誕生的佛教,在東傳中帶來既有抽象的宇宙觀和世界觀,也有具體的僧伽制度、佛經佛像、佛寺禪窟和各種宗教儀式及其相關器物。華梵文明之遇合,也就不僅是信仰和精神的傳播、制度和儀式的傳遞,還伴隨著生動鮮活的物質文化的化育和開新。
▎南北分化:外來文化VS傳統文化
南方文化的主流化緣於中原文化的遷入和融合,北方文化也由於主體的變遷而成為胡漢交融的新形態。
南方文化由於保存了漢魏傳統又積極融合成為主流,並對北方少數民族文化形成回饋;而在北方,胡漢文化經過前所未有的充分交融,已經難分彼此。

◤隋唐五代時期
▎異域化:胡漢融合,外貿崛起
無論是在民族政策、對外貿易還是文化交流方面,7至8世紀的中國在東方乃至世界範圍內,都以其開放包容的形象而頗具盛名,人員的流動、生活方式和風氣的變化就是這段歷史最直接的呈現。
▎文學化:科舉考試,詩賦鼎盛
受到科舉制度中人才選拔方式和考試內容的影響,此時期對文學的價值,尤其是詩歌創作的認同與推崇,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臺灣學者龔鵬程曾深入分析了唐代朝野對於文學及文人的追崇,並將唐代社會稱之為「文學化社會」。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之下,詩文創作及其價值無處不在展現著,包括器物及裝飾設計的題材內容。

★本書特色
本書將循著歷史的主線(從先秦至隋唐五代),從美學思想的角度來呈現中國傳統設計發展歷程中的成果,也從審美觀念和審美意識的角度,來品味中國傳統設計的特質並體察其動因。
  • 導言
  • 第一章 先秦時期的設計美學
    • 第一節 史前社會:設計審美意識的萌芽和建立
    • 第二節 王權社會:從設計審美意識到設計美學思想
    • 第三節 《考工記》的設計美學思想
      • 一、《考工記》的設計美學思想以先秦宇宙哲學為思想基礎
      • 二、遵禮定制:《考工記》的形式觀
      • 三、堅久致用:《考工記》的功能觀
      • 四、造物設計的表現手法
    • 第四節 墨子的設計美學思想
      • 一、民本主義的設計觀
      • 二、實用主義的設計觀
      • 三、足用為美、利人為美
    • 第五節 儒家的設計美學觀
      • 一、「禮」為核心的造物設計觀
      • 二、「仁」為根本的造物設計觀
      • 三、設計美的理想:文質彬彬
    • 第六節 道家的設計美學觀
      • 一、創造心態
      • 二、自然為美
      • 三、體道為美
  • 第二章 秦漢時期的設計美學
    • 第一節 大一統建設中的設計
    • 第二節 《淮南子》中的設計美學思想
      • 一、相宜為美
      • 二、專技為美
      • 三、創新為美
    • 第三節 儒家特點的兩漢設計美學思想
      • 一、順天應時,法天象地
      • 二、貴尊賢,別人倫
      • 三、以靡麗為國華
    • 第四節 漢賦中的設計美
      • 一、恢宏雄壯的建築之美
      • 二、駁雜萬象的名物之美
  •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設計美學
    • 第一節 佛教影響下的設計
      • 一、佛教傳入和興起
      • 二、佛教設計文化的興起和滲透
    • 第二節 玄學影響下的設計
      • 一、三教會通與玄學的興起
      • 二、士人生活風尚及其設計文化
    • 第三節 設計美學觀的混雜性與多變性
      • 一、混雜性
      • 二、多變性
    • 第四節 設計美學觀的南北分化
      • 一、都城營造的地域審美
      • 二、園林設計的吳下新風
      • 三、陶瓷業南北體系的開創
  • 第四章 隋唐五代時期的設計美學
    • 第一節 文物之盛與智識之貧
      • 一、文物之盛
      • 二、智識之貧
    • 第二節 設計美學觀的異域化傾向
      • 一、胡風:人、物和觀念67
      • 二、造物設計中的異域文化展現
      • 三、對異域化的反撥
    • 第三節 設計美學觀的文學化傾向
      • 一、與進士科舉互相推動的文學崇拜
      • 二、文學崇拜的內在邏輯
      • 三、文學崇拜對設計的影響和滲透:題壁文學、文字瓷及其他
    • 第四節 名物及品第:《茶經》中的器用之美
      • 一、名物之功
      • 二、品第之法
  • 參考文獻
    • 古籍:
    • 著作:
    • 論文: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