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這是一本關於魏晉風俗與文化的入門書,藉由對魏晉時期風行的思想與文化之分析,一則對現今世人對魏晉文化的偏頗認識做出說明與解釋,使大眾瞭解魏晉士人的任誕之行與當時特殊風俗的產生,有其時代的背景因素,與不得不的無奈緣由,而能對當時的文化現象有著較清楚且全面的認識。再則說明魏晉士人處於時代苦難與社會崩解中,仍試圖找出足以立身與依附的價值觀,作為人生的指標。與現今社會做一比對,世人所苦之事,古今皆同。
由古證今,可發現哲學思想的產生,在於解決世人生活中所遭遇之種種難題。魏晉士人在亂世中建構出玄學思維,以一種溝通有、無的思維以立身,並以一種處於材與不材、界於有意無意之態度以應世,形成當時特殊的思想與文化內涵。
由古證今,可發現哲學思想的產生,在於解決世人生活中所遭遇之種種難題。魏晉士人在亂世中建構出玄學思維,以一種溝通有、無的思維以立身,並以一種處於材與不材、界於有意無意之態度以應世,形成當時特殊的思想與文化內涵。
- 推薦序一/江建俊
- 推薦序二/林麗真
- 導讀/陸偉明
- 前言 魏晉離我們有多遠?
-
第一講 魏晉入門
-
一、我們從何認識魏晉?
-
(一)史料的搜集與解讀
-
(二)史書的真實性與含括範圍
-
-
二、觀點的重設與儒道調合
-
(一)事情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道家的智慧
-
(二)調合儒道─將無同
-
-
三、小結
-
四、問題與討論
-
-
第二講 崩壞中的省思
-
一、何謂禮─禮的內涵及崩壞
-
(一)「人而不仁,如禮何?」─禮的實質
-
(二)禮的崩壞與濫用
-
-
二、對禮的反思與影響
-
(一)對禮的反思與權變之道
-
(二)禮教式微的影響:思想開放與浮華風氣
-
-
三、小結
-
四、問題與討論
-
-
第三講 價值觀的重建
-
一、心靈的安頓
-
(一)有無之辨
-
(二)逍遙境界
-
-
二、身的安置
-
(一)身泰
-
(二)名泰
-
-
三、小結
-
四、問題與討論
-
-
第四講 命運之思
-
一、力命之辨
-
(一)漢儒「三命說」
-
(二)命運天定思維
-
(三)由「適性安命」至超脫之思
-
-
二、士人的應世態度
-
(一)生為可樂─寬縱欲望與及時行樂
-
(二)生之樂與重身貴己思維的結合
-
-
三、小結
-
四、問題與討論
-
-
第五講 宗教的慰藉
-
一、道教思想的長生之說
-
(一)樂觀的現世主義
-
(二)長生與成仙之道
-
-
二、佛教的滲入玄學
-
(一)般若「空」義與玄學的初步合流
-
(二)佛教超脫思維對玄學的滲入
-
-
三、小結
-
四、問題與討論
-
-
第六講 美的發現
-
一、才質之重
-
(一)顯才
-
(二)才質的獨特性─「寧作我」
-
(三)質性為美
-
-
二、生活的日趨尚美與精緻化經營
-
(一)食之精
-
(二)服之美
-
-
三、小結
-
四、問題與討論
-
-
第七講 人物品藻
-
一、品藻內涵的改變
-
(一)漢儒以道德為尚
-
(二)魏晉時期轉向人物的才質之重
-
-
二、魏晉人物品藻的重點
-
(一)自然的質性之美
-
(二)如玉的形貌之美
-
(三)脫俗的風神之美
-
-
三、小結
-
四、問題與討論
-
-
第八章 情之所鍾
-
一、鍾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
(一)有情而不累於情
-
(二)深情以傷逝
-
-
二、內在的寬廣肚量─雅量與忘情
-
(一)超然以遣情
-
(二)恬然以越情
-
-
三、小結
-
四、問題與討論
-
-
第九講 個體與社會
-
一、入世之經營
-
(一)「結援強宗」與「積極入仕」─「婚」與「宦」
-
(二)「廣交遊」與「矜門第」─重「流品」之交際
-
-
二、兼容仕隱的處世方式
-
(一)入世之隱─「寄通」之「朝隱」
-
(二)出世之「貴有」
-
-
三、小結
-
四、問題與討論
-
-
第十講 窮達之道
-
一、阮籍─守柔以全生
-
(一)任放自得
-
(二)任誕中的悲情─胸中壘塊,須酒澆之
-
-
二、嵇康─峻直以殉志
-
(一)遠邁不羣,自足於懷
-
(二)作書以明志─〈與山巨源絕交書〉
-
(三)不可羈屈─廣陵絕曲
-
-
三、小結
-
四、問題與討論
-
-
第十一講 放達之風
-
一、魏晉風度的兩大基石─服藥與飲酒
-
(一)寒食散
-
(二)飲酒之風
-
-
二、放達之行
-
(一)曠達之風─任純真本性
-
(二)越禮犯教
-
(三)真、假名士
-
-
三、小結
-
四、問題與討論
-
- 結論 魏晉文化「尚通」之思想特質
- 後記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