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一种还原式的文化研究。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周作人的文学翻译进行深度阐释,并从中提纯出一系列的文化符号;它将周作人1920年代时的翻译与其他翻译家1980年代的翻译进行比较,并将周作人的文学翻译与其同一历史阶段的鲁迅、巴金、茅盾等人的文学翻译进行比较,从中透视出周作人的文学翻译具有超越时代的特征等。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序
-
绪论
-
一、周作人文学翻译研究现状分析
-
(一)周作人文学翻译研究现状
-
(二)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本书的研究策略
-
(三)新的学术增长点和拓展空间
-
-
二、本书的主要内容
-
(一)周作人的语言观与翻译观
-
(二)周作人的小说翻译与诗歌翻译
-
(三)周作人的文学翻译与日本、希腊文化之间的关系
-
-
三、本书的主要观点
-
四、本书的研究方法
-
五、本书的学术创新
-
六、本书的学术价值
-
- 第一章 周作人文学翻译概观
-
第二章 周作人的语言观
-
一、探本寻源:五四白话语言变革的历史路径
-
(一)媒介语境与语言变革
-
(二)理论构建与身份认同
-
(三)白话写作与地位确立
-
-
二、周作人的语言观:语言即思想
-
-
第三章 周作人的翻译观
-
一、 翻译路径:直译与意译
-
(一)直译的本相与文化的真相
-
(二)直译的思维模态与人的精神构建
-
(三)在直译与意译之间
-
-
二、 翻译方法:调和古今、融会中西
-
(一)翻译理论
-
(二)翻译实践
-
-
三、翻译理念:超越功利性
-
(一)五四时期的翻译主潮及其急功近利之弊
-
(二)大潮里的孤独者:专注于趣味与个性的周作人翻译
-
(三)边缘处的超越:周作人对功利翻译观的淡化与反拨
-
-
-
第四章 周作人的翻译与现代白话文
-
一、 现代白话文对日语的受容
-
(一)严复的翻译词汇多数未被现代白话文受容
-
(二)以“经济”“社会”等词为例探寻现代汉语词的源流
-
(三)众多留日学生成为日语词回流的重要推手
-
(四)现代白话文对日语的受容
-
-
二、周作人通过翻译实现对日语的受容
-
三、从周作人文学翻译前后期语言的变化看白话文进一步成熟
-
-
第五章 周作人的小说翻译
-
一、文白相间——单音节词语使用频繁
-
二、词性自由——对词性缺乏严格限制
-
三、日语语序的影响——SOV语序多见
-
四、胶柱鼓瑟——硬译生造的句子
-
五、追求雅致——探索新的修辞手段
-
-
第六章 周作人的诗歌翻译
-
一、日本的小诗以及周作人的散文式翻译
-
二、翻译家的两难心境和语言障碍
-
三、日本诗歌在中国文坛的命运——曲高和寡
-
四、周作人翻译语言与他人翻译语言之比较
-
-
第七章 周作人与日本文化——译入语国家文化研究之一
-
一、对日本文化的涵养与挚爱
-
(一)在日本的愉快经历
-
(二)对俳谐文体和浮世绘的喜爱
-
(三)对落语和狂言的喜爱
-
(四)对新村运动的热烈响应
-
-
二、 重菊轻剑:对日本文化缺乏批判意识
-
-
第八章 周作人与古希腊文化——译入语国家文化研究之二
-
一、对古希腊精神的向往与追求
-
(一)文化挪移与精神释意
-
(二)文学翻译与精神对照
-
-
二、缺乏距离意识,全情拥抱古希腊文化
-
-
第九章 周作人以兴趣为出发点的文化观及与他人的比较阐释
-
一、以兴趣为出发点,坚守个性主义文学
-
(一)民俗知识与审美逻辑
-
(二)西学知识与精神诉求
-
(三)个性主义与文学立场
-
-
二、周作人文学翻译思想的比较阐释
-
(一)“儿童性”与“翻译洁癖”
-
(二)“祛阶级性”与“翻译减法”
-
(三)“为人生”与“翻译反叛”
-
-
- 结语:作为一种“方法”的文学翻译
- 附:周作人文学翻译年谱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