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唐代詩律發展史論

作者
出版日期
2025/06/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0968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以「唐詩如何走向律化之路」為問題意識,上編「詩律理論的發展」,將「永明體」與《文心雕龍》、《詩品》,連結成深契漢語漢字本質的詩歌革新運動;再透過考校《文鏡秘府論》、《作文大躰》、《王澤不渇鈔》一系列中、日詩格,重構詩律模型的發展步驟;並開發數位工具檢核十七種唐人選唐詩,用兩重證據勾稽唐代詩律發展的進程。下編「詩律典範的對話」,梳理不同時期的詩論怎樣回應時代的律化趨勢,包括初唐如何進行新興詩律的試煉與建構;盛唐如何從「詞與調合」的理念反思詩律齊一化的危機;中唐如何在詩論體系全方位使「律詩」成為顯題;晚唐如何經由研析多元體式探求創變之路。全書用理論推衍與數據實證,重現唐代三百年來詩歌律化運動的歷史脈絡。
  • 附表目次
  • 自序
  • 導論:唐詩如何走向律化之路
    • 一、漢語詩律與唐代詩律
    • 二、清代詩律學或唐代詩律學
    • 三、舊資源、新材料
    • 四、新工具、新方法
    • 五、詩律與詩學的對話
  • 上編:詩律理論的發展
    • 上編總述
    • 第一章 語言自覺與聲境形塑
      • 一、語音自覺
      • 二、人聲與內聽
      • 三、五言句式的聲境化
    • 第二章 語言自覺與「文」的組構
      • 一、聲與文的交織
      • 二、內在聲文形式的建構
      • 三、語構的開拓
    • 第三章 《文鏡秘府論》:從四聲八病到調聲三術
      • 一、永明至初唐的八病說
      • 二、元兢的調聲規範
      • 三、劉滔二四字不同的規範
    • 第四章 《作文大躰》:從拈二到二四(六)黏對
      • 一、《作文大躰》概貌及「十則」
      • 二、「十則」對元兢詩律的繼承
      • 三、從「拈二」到「二四不同二九對」
      • 四、從五言到七言:「二四不同二六對」
      • 五、「詩病」與「調聲」的整合
      • 六、平仄譜初立的意義及問題
    • 第五章 《王澤不渇鈔》:從二四(六)黏對到避下三連
      • 一、護腰是否轉換為平仄律?
      • 二、《王澤不渇鈔》的「避下三連」
      • 三、類從本《作文大躰》的整合
      • 附表
    • 綜論 唐代詩律形態的考掘
      • 一、詩律規範重構
      • 二、詩選印證
      • 綜論附表
    • 上編結語
  • 下編:詩律典範的對話
    • 下編總述
    • 第六章 初唐的試煉與建構
      • 一、元兢的《古今詩人秀句》與「新八病」
      • 二、崔融《珠英學士集》與《唐朝新定詩格》
      • 三、李嶠《雜詠百二十首》與《評詩格》
      • 四、永明至初唐詩律分析
      • 附表
    • 第七章 盛唐的實踐:以《國秀集》為主
      • 一、《國秀集》的編選動機與選詩性質
      • 二、《國秀集》的體式類型
      • 三、《國秀集》反映的主要詩律形式
      • 附表
    • 第八章 盛唐的反思:以殷璠、王昌齡為主
      • 一、殷璠的音律觀
      • 二、《河岳英靈集》的體式類型
      • 三、殷璠詞與調合的知音論
      • 四、王昌齡《詩格》的詩律論
      • 五、王昌齡詩的體式類型
      • 附表
    • 第九章 中唐的律詩定名與定體
      • 一、律詩、律體的定名
      • 二、元稹、白居易自編文集的分類
      • 三、格、律對舉的歷史發展及意義演變
      • 四、律詩的發展觀與體勢論
      • 附表
    • 第十章 晚唐的體式重整與宋代的拗字觀
      • 一、晚唐的體式重整與命名
      • 二、宋人論拗字:從避下三連到三五/五七異聲
      • 附表
    • 下編結語
  • 餘論
    • 一、典範轉移
    • 二、詩性回歸
  • 本書各章出處
  • 徵引書目
  • 索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