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別處另有世界在:邁向開放的比較文學形象學
作者
:
出版日期
:
2020/06/01
閱讀格式
:
PDF
ISBN
:
9789864784042
本書意在勘探「比較文學形象學」這一傳統學科領域的觀念與方法的邊界,試圖開放「比較文學形象學」,使不同學科的理論視野在該領域相互挑戰、借力並重組。異域形象在本書的寫作中,既是研究對象,亦是研究方法。本書把異域形象作為現象學意義上的跨文化空間,解析其中的指意實踐與表徵策略。本書的寫作在文學、藝術、社會、歷史、媒介等不同類型的文本中擷取有關異域形象的素材,採用跨文化、跨學科的理論化視角,對其中的話語構型進行解析,探討西歐-北美-東亞在現代性情境中的話語遭遇。
- 第六輯總序
- 致謝
- 前言
-
壹 別處的世界
-
一 別處的世界:莎士比亞《考利歐雷諾斯》中與近代歐洲的環球秩序想像
-
愛德利安的語言哲學
-
「確定性」與共同體
-
偽「世界主義」
-
近代歐洲的知識型與世界觀念
-
-
二 比較研究的「後歐洲」困境:從錢林森《中外文學交流史:中國-法國卷》談起
-
問題意識與斷代呈現
-
跨學科與「形象」作為個案體系化的方式
-
「反寫」的困境
-
中外文學關係研究的思想資源與合法性
-
「後歐洲的」中外文學地理圖繪
-
-
三 亞洲景框與「世界圖像」時代的來臨:《曼德維爾遊記》中的「替補」邏輯
-
引言 《曼德維爾遊記》及其問題
-
同岑異苔:《曼德維爾遊記》與《鄂多立克東遊錄》
-
亞洲景框與反思性主體的生成
-
結語:「世界圖像」時代的來臨與「替補」邏輯
-
-
四 開放的心靈:門多薩《大中華帝國史》的現代性世界觀念體系
-
克婁巴特拉的鼻子
-
被延擱的欲望
-
浪漫的觀念旅行
-
文化大發現,或知識地圖的展開
-
開放的心靈
-
-
-
貳 西方的中國形象
-
五 西方的「中國崛起論」:話語傳統與表述脈絡
-
基本問題與知識立場
-
西方「中國崛起論」的歷史節點與時間架構
-
西方「中國崛起論」的意義結構
-
-
六 東方文藝復興思潮中的梅蘭芳訪美演出
-
「孩子」的歷史(哲學)隱喻
-
同一演出,兩般效應
-
梅蘭芳作為文化鏡像
-
東方文藝復興思潮中的「梅蘭芳」
-
「扮女人」與「男人扮」:國族/性別認同的危機
-
餘論
-
-
七 主體的眼睛:美國舞臺上的中國戲劇與中國形象
-
劇場:他鄉中的故鄉
-
戲曲作為意識形態反叛的美學資源
-
主體的眼睛:美國戲劇中的中國形象
-
-
八 《木乃伊3》的中國顯影及其跨國消費
-
中國顯影
-
魔域桃源之外
-
-
九 西方的中國形象:源點還是盲點?
-
推導式論述結構中的邏輯陷阱
-
研究對象的錯置
-
作為盲點的中國形象「源點」
-
祛魅/再魅:本土批判立場的缺失
-
-
-
參 表演中國
-
十 寫意戲劇觀:西方的脈絡
-
「寫意」的知識譜系
-
西方的脈絡
-
中國戲曲:珠玉抑或泥沙
-
西方主義
-
-
十一 「國劇運動」及其文化民族主義悖論
-
問題:「中華文化的國家主義」
-
「寫實」與「寫意」的文化轉喻
-
「國劇」作為理論激情
-
「國劇運動」的衍生性
-
回到「往昔」?或發明傳統
-
形式的難題
-
-
十二 中國崛起與文化本真性:當代華語電影的國家形象構建
-
窺視主義與「真實的激情」
-
《金陵十三釵》的表演主義
-
奧德修斯的無望歸程:《色,戒》、《梅蘭芳》與《一代宗師》
-
結語:鄉關何處?
-
-
-
肆 中國的西方知識狀況
-
十三 普適性的建構:新、舊劇觀念論爭中的西方知識狀況
-
激進與保守:系統殘缺或結構問題?
-
本體之外的誘惑
-
合法的「西方」闡釋者?
-
作為知識幻象的「西方」
-
普適性的建構(或瓦解)
-
-
十四 娜拉在現代中國:一項知識的考掘
-
問題與脈絡
-
《終身大事》作為敘事「原型」
-
娜拉在現代中國
-
「窺看主義」悖論
-
-
十五 厭女與憂鬱:漫筆《傷逝》
-
前提與方法:作者已「死」
-
「子君」的性徵與性別
-
自然主義;或物質的性別指涉
-
「娜拉」是誰?
-
希望與階級
-
-
十六 視覺與認同:《太太萬歲》的時空轉譯及其文化政治
-
「跨文化性」:前提與問題
-
時空轉譯與現代性體驗
-
與主流話語的共享基點
-
-
十七 欲望香港:娛樂文化的北上與中國「後革命」轉型
-
問題與方法
-
脈絡與圖像
-
欲望及其投射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