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近代中国人虽然从明治新汉语接受了大量新名词,可是遇到西文概念或是论及所指事物,还是不由自主地会自行重新上溯古代典籍,望文生义、格义附会。而且在解读新名词之时,往往不仅是比较西文原词,将新名词看作一个整体对应,而是分别从汉字组合各自的字义来理解词义。如此一来,同一汉语新名词在东文和中文语境中呈现不同形态,进而产生了许多彼此无法交集的歧义。不以名词勾勒历史,而是研究历史以把握概念,才有望臻于解释一词即作一部文化史的境界。
- 封面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目录
-
总说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观念与取向
-
第三节 做法与释疑
-
- 分说:解释一词即作一部文化史
-
第一章 近代中国“科学”观念的生成与歧变
-
第一节 “科学”入华
-
第二节 中国“科学”的生成
-
第三节 救亡语境下的“科学”限度
-
第四节 革命立宪论争下的常识之“科学”
-
结语
-
-
第二章 清季外官改制的“地方”困扰
-
第一节 “中央”“地方”与内外官的不对称
-
第二节 外官改制的“地方”考量
-
第三节 改制症结:直省归属的凸显
-
第四节 化解之道:集权与分权的抉择
-
第五节 预备立宪的“地方”困扰
-
第六节 督抚去留的权衡
-
第七节 第二次外官制讨论
-
第八节 制度变动与利益调整
-
结语
-
-
第三章 虚实互用:洋务时期的“天下”“地球”与“世界”
-
第一节 旧词新意:“天下”与“世界”的转换
-
第二节 新词为媒:“地球”与“世界”的衔接
-
第三节 新旧杂陈:眼光向外与置身局外
-
结语
-
-
第四章 清末“国体”“政体”纠葛的缘起
-
第一节 相互独立的“国体”“政体”
-
第二节 东学笼罩下“国体”“政体”的勾连缠绕
-
第三节 “国体”“政体”的混用与多歧
-
结语
-
-
第五章 晚清“美术”概念的输入及衍化
-
第一节 “美术”与“雅艺”并存
-
第二节 形而下的“美术”
-
第三节 形而上的“美术”
-
结语
-
- 征引文献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