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政體與文明:立國‧立憲‧立教‧立人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62937286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總序
  • 新版序
  • 原版序
  • 作者簡介
  • 甲篇 建設中國文明的政治秩序
    • 一、「改革開放」的接力賽與近代史上的「樞紐期」
    • 二、「立國時刻」與「立憲時刻」
    • 三、日常政治與平庸政治
    • 四、有效統治,抑或良治?
    •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
  • 乙篇 開啟第四波改革開放
    • 一、雙元革命與現代秩序
    • 二、 三種合法性:績效、法治與政治認同
    • 三、公共權力是一種信託關係
    • 四、開放三大市場
    • 五、民族國家建設
    • 六、中國可能創造出一種新文明?
    • 七、人心與立教
    • 八、科學、規範與人文
  • 丙篇 國家理性與建國道路
    • 一、「國家理由」與「國家理性」
    • 二、優良政體
    • 三、國家政治與國家間政治
    • 四、愛國與愛祖國
    • 五、立國與立憲
    • 六、中國的政治建國
    • 七、人民的和平登場
  • 丁篇 中國語境下的「優良政體」
    • 一、大部分政體距離「優良政體」都很遠
    • 二、「衝擊—回應」:近代中國政治轉型的源起
    • 三、中國轉型任務的序位之爭
    • 四、「中國人的時代意識依然是新舊雜陳」
    • 五、後強人時代:權威領袖能否引領國家轉型?
    • 六、中國需要啟動第四次改革開放
    • 七、立憲民主並非西方所專有
    • 八、「清算政治原罪」:釐清政治、思想是非,而非人身清算
    • 九、大國崛起:回到現代早期的古典政治經濟學,重新出發
  • 戊篇 從《舊制度與大革命》看優良政體的形成
    • 一、社會革命與政治革命
    • 二、國家理性與文人政治
    • 三、革命與立憲:國家與社會的新舊重組
    • 四、優良政體
    • 五、切合現代秩序的政治理念
  • 己篇 什麼是「人民」?
    • 一、「人民」的類型論
    • 二、天民及其天性
    • 三、族民與族性
    • 四、市民與市民理性
    • 五、國民、國民性與稅負
    • 六、公民、世界公民及其公共相關性
    • 七、自由在於分享公共權力
    • 八、政治的悲劇性及其悖論
    • 九、平等與正義的境界
    • 十、「段子」裏的中國
  • 庚篇 這個世界會好嗎?—梁漱溟與中國的現代化
    • 一、儒佛一體,一腔悲願
    • 二、以解決「中國問題」為職志
    • 三、中國文化的核心
    • 四、新儒學的現代性轉圜
    • 五、鄉村建設是從根子上的立國方式
    • 六、新中國需要憲法政治
    • 七、「我對社會是有責任的」
    • 八、始終懷持一種悲願
    • 九、思想史由此增添了幾許蒼茫
  • 辛篇 在思潮博弈中認識中國
    • 一、所謂思潮及其時代
    • 二、我們這個時代
    • 三、新左、敵人
    • 四、民族主義或自由民族主義
    • 五、尋求共識
    • 六、回應與商榷
  • 壬篇 有效的法律必定是以母語表述的規範
    • 一、並非旨在接軌
    • 二、中國近代法意走在新文化思潮前頭
    • 三、問題意識、思想資源與當下法治的現實困境
    • 四、把儒學落實到具體學科才有意義
    • 五、翻譯腔無意中遺落了意義
  • 癸篇 法學教育、大學精神與學術的人道意義
    • 一、法學院應當培養法律理性
    • 二、司法考試的負面衝擊應引起整個法學界的關注
    • 三、讓大學成為大學
    • 四、知識分子應有士志於道的擔道精神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