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國家理性與優良政體:關於「中國問題」的「中國意識」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62937309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總序
  • 自序
  • 作者簡介
  • 輯一 歷史時刻
    • 第一章 革命、立憲與國家理性論綱
      • 一、晚近三百餘年,革命是發動裝置,蔚為歷史的扣眼
      • 二、現代秩序與雙元革命
      • 三、國家、社會與政治的三元一體結構
      • 四、古典政治向現代政治的轉型
      • 五、文學政治—文人政治
      • 六、結語
    • 第二章 大時代中的「中國問題」及其體系性解釋
    • 第三章 「中國時刻」:優良政體與文明勁道
      • 一、文明焦慮
      • 二、近代西洋文明的凱歌高奏
      • 三、作為「模範生」的中國
      • 四、「中國時刻」夢想成真的關鍵
      • 五、優良政體
    • 第四章 自由、共和與解放
    • 第五章 國家建構的精神索引
    • 第六章 臨門一腳與國族天命
    • 第七章 依然逃不脫「古今中西」的糾纏
  • 輯二 政治秩序
    • 第八章 政治秩序與良善生活
      • 一、理想的人世生活不外是良善生活
      • 二、政治秩序是良善生活的前提
      • 三、政治、政治行為與政治秩序
      • 四、有效統治及其控制
      • 五、政治的制度化與開放性
      • 六、政治以公共福祉為目的,承載道德承諾
      •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
    • 第九章 政權為主,政府為客
    • 第十章 後民族主義視野下的國家政治命題
    • 第十一章 「立憲民主、人民共和」就是當代的王道政治
      • 一、政治的本質與中華民族的政治成熟
      • 二、王道政治對於「立憲民主、人民共和」的理念和價值意義
      • 三、王道政治與立憲民主有六大理念親和性
      • 四、「立憲民主、人民共和」就是現代的王道政治
      • 五、以中國文明的成功轉型為這一波現代文明收工
    • 第十二章 這天下,原是億萬國民分享的公共家園
      • 一、「打出來的天下」與「談出來的國家」
      • 二、權力來源及其正當性
      • 三、立國與立憲及其政治承諾
      • 四、關於國民與公民,及其愛國與愛祖國的區別
      • 五、關於公民理性與國家理性
      • 六、開放三大市場與啟動第四次改革開放
    • 第十三章 重申共和國這一偉大理念
      • 一、文革陰霾,忐忑不安
      • 二、五點重申,以為誠勉
    • 第十四章 阻止中國陷入「全面內戰」
    • 第十五章 以文明立國,以自由立國
      • 一、責任概念讓生命獲得了尊嚴
      • 二、主權的義項與意象
      • 三、人民的還原論
      • 四、轉型期的三大定律
  • 輯三 政制進程
    • 第十六章 自由主義如何在中國落地
      • 一、中國的復興是中國文明和自由主義的雙重勝利
      • 二、中國公民需要政治發言權
      • 三、倫理綱常與家國天下情懷
      • 四、西北邊防、東海邊防與民主和平論
    • 第十七章 中國需要趕緊邁向「訓政中期」
      • 一、需要「訓政中期」這座橋
      • 二、搭建「訓政中期」這座橋
      • 三、對決、政治決斷與節制的民主
    • 第十八章 以「四民主義」兌現政治正當性
    • 第十九章 開放政治市場,迎接第四波改革開放
    • 第二十章 以優良政體承載國家理性
      • 一、固化、僵化與反民主化
      • 二、三次改革開放與六次革命
      • 三、中國轉型的四大任務
      • 四、國家理性與優良政體
    • 第二十一章 南海、中南海與太平洋
      • 一、「四喜四憂」:需要降温
      • 二、「國際維穩」:政府危機與政權危機
      • 三、世界歷史的中國時刻
      • 四、邦國生存的國家理性
      • 五、實力政治與文明國家
      • 六、小結
    • 第二十二章 中國是一個孤獨成長的大國,誰是真正的敵人
      • 一、東方地中海意象
      • 二、誰是真正的敵人?
      • 三、意識形態、國家關係與民主和平論
      • 四、國家理性、政治理性和公民理性
      • 五、中夏安,遠人服
  • 輯四 社會基礎
    • 第二十三章 國家建構語境下「社會」的中國意義
      • 一、經濟社會
      • 二、倫理社會
      • 三、市民社會
      • 四、公民社會
      • 五、政治社會
      • 六、正派社會與良善生活
    • 第二十四章 重申「經濟社會」
    • 第二十五章 摧殘社會,必驅致一邪魅人生
    • 第二十六章 現代社會與法科教育
      • 一、經濟社會及其法制形態
      • 二、倫理社會及其法制形態和法科教育
      • 三、市民社會及其法制形態和法科教育
      • 四、公民社會及其法制形態和法科教育
      • 五、政治社會及其法制形態和法科教育
      • 六、正派社會與良善生活
    • 第二十七章 保衞和平,才有法治
      • 一、戰爭讓女人走開,戰爭更讓法律走開
      • 二、為何立憲民主共和國內部沒有敵人
      • 三、法治是日常政治下的治國技藝
      • 四、政治德性
      • 五、民主
      • 六、國家理性與公民理性
    • 第二十八章 人性之惡與政制之殤
    • 第二十九章 沒有民主,就沒有法治
      • 一、背景因素,也就是初始條件
      • 二、法治政府與法治國家
      • 三、為何沒有民主就沒有法治
      • 四、中國需要思想市場和政治市場
      • 五、法度高於一切世俗權威
  • 後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