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華語文的教與學:理論與應用

出版日期
2009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91858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對外華語文教學研究叢書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Series」

  策劃:董鵬程先生 /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祕書長
  主編:柯華葳教授 /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全球華語文教師的最佳指導書

  本叢書集結台灣數十位優秀華語文學者專家費時二年完成,充分展現台灣優質華語文教學實力。編選主題涵蓋華語研究和實務教學,其中有以議題為軸的如華語語音教學、教材分級考量、華語評量以及整合各層面為經緯的教科書如華語文的教與學、兒童華語教學、漢語閱讀的心理與教學等,是一套系統而完備的華語文教學研究最佳叢書。

本書特色

  語言與文字,不全然是邏輯與規則的,因此要不斷的練習,才能掌握。但是,了解語言與文字的認知歷程,施以適當的教學措施,則會有助於提升語文教學的效果。本書告訴您,華語文如何教與學,才會有效。
  • 推薦序 曾志朗
  • 叢書序之一 ──緣起 董鵬程
  • 叢書序之二 ──編者序 柯華葳
  • 自序
  • 目錄
  • 第一章 教與學的關係:當代認知心理學的觀點
    • 第一節 「教」與「學」的關係
    • 第二節 老師的教:知識的傳遞
      • 1.2.1 知識的種類
      • 1.2.2 控制式與自動式的運作
      • 1.2.3 教學設計
      • 1.2.4 課堂教學
    • 第三節 學生的學:知識的吸收
      • 1.3.1 語文的閱讀與理解的歷程
    • 第四節 學生的學:學習者的特徵
      • 1.4.1 智力
      • 1.4.2 動機
      • 1.4.3 抱負水準
      • 1.4.4 課堂的酬賞與回饋
      • 1.4.5 學習者的讀書態度
      • 1.4.6 學習者的能力限制
    • 第五節 學生的學:學習者的認知策略
      • 1.5.1 主要策略
      • 1.5.2 支持策略
      • 1.5.3 一般策略
      • 1.5.4 特殊策略
  • 第二章 意識與無意識的語言習得
    • 第一節 語言的能力是天生的或習得的?
    • 第二節 意識與無意識的語言知識與技能
      • 2.2.1 語音的知覺
      • 2.2.2 言語的產生
      • 2.2.3 閱讀的學習
      • 2.2.4 寫作的學習
    • 第三節 結論
  • 第三章 語言與語法
    • 第一節 人類語言的特徵
      • 3.1.1 語言的創造性
      • 3.1.2 語文的可變性
    • 第二節 語言的規則及其詮釋能力
      • 3.2.1 有能力分辨句子的合法性
      • 3.2.2 有能力說明句子的多義性
      • 3.2.3 有能力解釋不同句子的同義性
    • 第三節 Chomsky的「變形─衍生」語法理論
      • 3.3.1 基底
      • 3.3.2 變形律
      • 3.3.3 「變形─衍生」語法的問題
    • 第四節 中文的語法
      • 3.4.1 詞素與詞
      • 3.4.2 同音詞
      • 3.4.3 短語或詞組
      • 3.4.4 句子
  • 第四章 發音的練習與控制及音號系統
    • 第一節 發音的生理基礎
      • 4.1.1 發聲器官
    • 第二節 發音的機制
      • 4.2.1 漢語的語音
      • 4.2.2 漢語子音的發音
      • 4.2.3 漢語母音的發音
    • 第三節 發音的練習與控制
      • 4.3.1 一個回饋模式的解釋
    • 第四節 如何學習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發音
      • 4.4.1 如何正音?
    • 第五節 「國際化」與「本土化」下音號系統的問題
      • 4.5.1 教育政策制定者的迷思
    • 第六節 結論
  • 第五章 語音的區辨、知覺與學習
    • 第一節 語音的聲音本質
      • 5.1.1 母音的聲譜
      • 5.1.2 子音的聲譜
    • 第二節 類別的語音知覺
      • 5.2.1 語音知覺的發展
    • 第三節 語音區辨的腦側化
    • 第四節 母語的經驗對外語語音知覺的影響
    • 第五節 訓練「語音知覺」
  • 第六章 漢字的學習與字彙的知識
    • 第一節 心理或內在的字典
      • 6.1.1 個別文字的知識
      • 6.1.2 一般字彙的知識
    • 第二節 字彙的觸接
      • 6.2.1 直接或間接觸接
      • 6.2.2 當代字彙觸接的研究
      • 6.2.3 漢字的字彙觸接
    • 第三節 自動式觸接的重要性
      • 6.3.1 技能自動化的歷程:知識的編纂
    • 第四節 哪些字應先學?
      • 6.4.1 基層念名的語詞先學
      • 6.4.2 常用的程度決定學習的優先性
  • 第七章 漢字的簡化對文字讀寫的影響
    • 第一節 語文的可變性
    • 第二節 近代漢字簡化的運動
    • 第三節 簡化的趨勢:一些事實與現狀
      • 7.3.1 漢字的繁雜是一項事實
      • 7.3.2 文字的演變是一種常態,而非異態
      • 7.3.3 兩岸都使用簡體字,只是數量彼此不同
    • 第四節 大陸簡體字的簡化方法與分析
      • 7.4.1 使用宋元時期之後流傳至今的簡體字
      • 7.4.2 1949年以後大陸書體簡化的方式
      • 7.4.3 簡化的結果
      • 7.4.4 簡化所衍生的問題與影響
      • 7.4.5 簡化理由的檢討
    • 第五節 結論
  • 第八章 第二語言的學習
    • 第一節 雙語與外語學習的研究
      • 8.1.1 雙語學習
      • 8.1.2 外語學習
    • 第二節 第二語言學習的歷程
      • 8.2.1 演練的機會
      • 8.2.2 母語習慣的介入
      • 8.2.3 非語文因素的介入
      • 8.2.4 過去的知識與經驗的影響
      • 8.2.5 教材
      • 8.2.6 訓練的優先性
    • 第三節 兩語的關係
      • 8.3.1 單一開關模式
      • 8.3.2 兩開關模式
      • 8.3.3 雙語人的記憶
      • 8.3.4 雙語人的腦功能
      • 8.3.5 雙語與認知
    • 第四節 外語學習的關鍵期
  • 第九章 漢語文水平的測試
    • 第一節 漢語文水平考試的定位
      • 9.1.1 「成就」而非「性向」的測驗
      • 9.1.2 「篩選性」而非「診斷性」的測驗
    • 第二節 水平測驗的形式
      • 9.2.1 高相關的多項反應記錄
      • 9.2.2 低相關的多項反應記錄
      • 9.2.3 反應的相關是一種研究的工具
      • 9.2.4 複雜反應界定法
    • 第三節 測驗編製的原則
      • 9.3.1 能力的參照標準
      • 9.3.2 單一或分級測驗
      • 9.3.3 測驗內容
      • 9.3.4 跨地區,而非地區性的測驗
      • 9.3.5 字彙與詞彙測驗的問題
  • 名詞索引
  • 人名索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