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總以為身處異鄉,才會遭遇融入困境、語言隔閡的問題。然而為什麼部分人明明「土生土長」,在本地接受中文教育,卻仍然「言語不通」,被視為「外人」?這個看似矛盾的身份境況,實實在在地反映着香港少數族裔面對的中文學與教問題。
香港少數族裔人口中,南亞族群主要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尼泊爾人。近年就讀香港官津學校的南亞族裔學生人數不斷增長,然而現時主流的小學中文教科書,都是為母語為中文的學生而設計的。即使學習中文多年,南亞族裔學生的中文能力依然落後於同齡華語生。中文基礎薄弱,不但令他們學習更困難, 還阻礙他們在香港這個以中文為日常語言的社會中升學、就業,甚至演化為跨代貧窮問題。
本書以在本港就讀幼稚園和小學的南亞族裔學童為研究對象。作者運用語文教育、第二語言教學和語文政策的研究方法,深入剖析南亞族裔學習中文遇到的難題,並提出切實可行的創新教學方法,期望增強南亞族裔學生的中文學習效能,拓展他們接受高等教育和未來職業發展的機會。作者強調,如何讓少數族裔在本港多語言和多文化的社會中自主、自信地運用中國語文,是當前本港中文教育之要務,冀本書能促進學界和公眾更深入地了解香港少數族裔的中文學與教問題。
香港少數族裔人口中,南亞族群主要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尼泊爾人。近年就讀香港官津學校的南亞族裔學生人數不斷增長,然而現時主流的小學中文教科書,都是為母語為中文的學生而設計的。即使學習中文多年,南亞族裔學生的中文能力依然落後於同齡華語生。中文基礎薄弱,不但令他們學習更困難, 還阻礙他們在香港這個以中文為日常語言的社會中升學、就業,甚至演化為跨代貧窮問題。
本書以在本港就讀幼稚園和小學的南亞族裔學童為研究對象。作者運用語文教育、第二語言教學和語文政策的研究方法,深入剖析南亞族裔學習中文遇到的難題,並提出切實可行的創新教學方法,期望增強南亞族裔學生的中文學習效能,拓展他們接受高等教育和未來職業發展的機會。作者強調,如何讓少數族裔在本港多語言和多文化的社會中自主、自信地運用中國語文,是當前本港中文教育之要務,冀本書能促進學界和公眾更深入地了解香港少數族裔的中文學與教問題。
- 序一 謝錫金
- 序二 符傳豐
- 導言
- 作者簡介
-
第一章 政策語境:香港語言生態與少數族裔的窘況
-
一、香港語言使用的現狀
-
二、少數族裔的中文障礙
-
三、結語
-
-
第二章 南亞族群:居港生活現狀及其中文學習透視
-
一、香港南亞裔群體的概況
-
二、升學就業的難題與應對
-
三、從邊緣走向中心的挑戰
-
四、結語
-
-
第三章 施政措施:少數族裔的中文教育與政策推行
-
一、歷年《施政報告》中的融和措施
-
二、學校教育、職業培訓與就業支援
-
三、南亞裔中文學習的實踐:課堂教學
-
四、南亞裔中文學習的拓展:課堂以外
-
五、結語
-
-
第四章 輔助教材:基於南亞小學生學情的校本設計
-
一、現時學校教材的不足
-
二、語文教材的設計理念
-
三、讀寫策略與應用取向
-
四、資源整合與發展之路
-
五、結語
-
-
第五章 跨域學習:常識課程的教學理念與中文應用
-
一、學科內容和語言整合學習
-
二、CLIL視域下常識科教學模式
-
三、南亞族裔常識課程的挑戰
-
四、結語
-
-
第六章 繪本教學:南亞裔幼童中文心理詞彙的發展
-
一、幼兒教育與識字教學
-
二、教材設計與教學策略
-
三、教學試行與綜合評估
-
四、識字成效分析與省思
-
五、內容和語言整合教學法
-
六、結語
-
-
第七章 新冠疫情:南亞裔小學生中文科的學習效能
-
一、疫情初期各地的教學情況
-
二、香港南亞學生的中文學情
-
三、中文學習個案的追蹤研究
-
四、學科能力與評估優化對策
-
五、結語
-
- 第八章 終章
- 後記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