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課本中消失的文學生命與千古追求:一○八課綱中的文化缺席

出版日期
2025/01/17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419154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一○八課綱必選文居然沒有這些文章?

現任北一女中的國文老師區桂芝列出那些消失在課本中的文學大家,

並從中國古典文學談友情、親情、師生情,以及探討「仁」、「恥」的重要性!

經典是文化的載體;不載經典,不成「國文」!

一○八課綱刪除了一些經典的古文,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此文除了體兼駢散、文字清新淡雅、寫景疏朗有致,情感抒懷從樂到悲、抒情真率樸素、行雲流水,其書法更是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千百年來有許多傳說、軼事與爭論,至今真相懸而未決,如真跡是否隨唐太宗永埋昭陵、摹本的排行、珍貴拓本落水的故事等等,涵蓋文學、藝術、考古等多項領域……如此經典的文章竟然沒有出現在課綱選文當中。

柳宗元的散文技巧精妙,議論、史傳外,遊記與寓言內容多為其生命情境、生活經驗的投射或隱喻;「天地間第一流人物」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藉詠樓宇、歌清景,不著痕跡的慰勉摯友,亦復自勵,是一篇激勵千古人心的不朽名作;除此之外還有顧炎武的〈廉恥〉、連橫的〈台灣通史序〉……這些文學大家的文章,文筆流暢、情感豐富,且能在閱讀、解講這些文章的過程中,了解其歷史背景,並延伸出更多額外豐富的知識,不出現在課本中實在可惜!此書會詳解這些古文,帶領讀者了解其珍貴奧妙之處。

除了探討國文課本中消失的古文,此書還重點討論古代的師生關係、朋友之間的相處、如何對待父母及手足,以及探討古代讀書人的仁者格局、君子、恥、禮教等概念。禮義廉恥、禮樂文明、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實沒有過時,都還是可以繼續應用於現代,古人的作法值得我們去學習、思考。

本書細解、重溫失落的古文篇章,並探討情感、倫理、君子風範與仁恥之道,重拾中華智慧與精神。我們要知恥,以成為仁者為目標,不受現今重利無恥的風氣影響,注重適合的儀節、珍惜友情、尊敬師長、孝順父母,走我們中華民族的獨一無二坦蕩君子路。

  • 那些漸漸消失的文學大家
    • 王羲之〈蘭亭集序〉
    •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 范仲淹〈岳陽樓記〉
    • 不讀歷史不懂辛棄疾
    • 顧炎武〈廉恥〉
    • 連橫〈臺灣通史序〉
  • 身心安頓的生命追求
    • 超乎想像的古典師生關係—古典師生情可能再現嗎?
    • 最難風雨故人來──益友與損友
    • 親子手足的緣與孽──生命的感恩
    • 問孔子「仁」為何物?
    • 思想上的蝴蝶效應──仁心的自覺
    • 一定要「殺身」才能「成仁」嗎?──讀書人的仁者格局
    • 「君子」只在幻想中?──世風不堪的救贖
    • 人心不曾絕望──秉直而行的君子之義
    • 實踐自我覺醒的追尋──光明坦蕩的君子路
    • 禮教吃人嗎?──來自庶民娛樂的智慧
    • 三歲定終身誇張嗎?──良好家教為孩子奠下幸福之基
    • 人間秩序的建構──世界獨一無二的禮樂文明
    • 為什麼「恥」尤為要?──民族精神文明的支柱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