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對比分析與華語教學

出版日期
2009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91859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對比分析理論從Lado 1957以來,歷經各種語言學、心理學、語言習得理論的洗禮與挑戰,始終在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領域內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不因潮流或理論內在的更迭而遭受漠視。如今,華語教學已然邁進國際,引起舉世之注目,自然必須借鏡國際間第二語言習得的傳統,適時以華語教學的經驗來驗證相關之理論。本書共有六章,第一章引介與略述本書的內容與組織,第六章做為總結,其餘四章,分別剖析與對比分析有關的四個主要重點議題:對比分析的發展,偏誤分析的挑戰,中介語的介入,優選理論和習得度等等代表每個時期都引人關注的焦點,以時間的前後慣穿為經,以理論沿革與變遷為緯,期望能編織一張明確而簡單的素描構圖,導引初學者進入對比分析的理論與對外華語教學的應用。
  • 推薦序 曾志朗
  • 叢書序之一—緣起 董鵬程
  • 叢書序之二—編者序 柯華葳
  • 代序 鄭錦全
  • 自序
  • 目錄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對比分析:名詞與內容
    • 第二節 對比分析:現況與未來
    • 第三節 本書概述
  • 第二章 對比分析
    • 第一節 對比分析的起源與背景
    • 第二節 遷移:正遷移與負遷移
      • 2.2.1 正遷移
      • 2.2.2 負遷移
      • 2.2.3 正負遷移的互動
      • 2.2.4 化石化:負遷移的效應
    • 第三節 對比的層次
      • 2.3.1 語音對比
      • 2.3.2 音韻對比
    • 第四節 對比分析的分化
    • 第五節 對比分析的弱點
      • 2.5.1 兩個語言之間的對比無法說明或預測所有的偏誤類型
      • 2.5.2 許多第二語言上的偏誤並非受到母語干擾所引起
      • 2.5.3 對比分析無法兼顧「學習過程」
    • 第六節 對比分析與聽講教學法
    • 第七節 結語
  • 第三章 偏誤分析
    • 第一節 偏誤分析:發展與影響
    • 第二節 偏誤的界定
    • 第三節 華語的偏誤類型與解釋
      • 3.3.1 干擾
      • 3.3.2 概化
      • 3.3.3 語用偏誤
      • 3.3.4 傳統語法的痕跡
      • 3.3.5 綜合論述
    • 第四節 偏誤分析的弱點
    • 第五節 偏誤分析與對比分析
    • 第六節 結語
  • 第四章 中介語
    • 第一節 衍生語法理論的基本概念
    • 第二節 中介語:標記理論
    • 第三節 中介語:語音聲學的考察
      • 4.3.1 外國學生的華語擦音
      • 4.3.2 華語的[Ζτ ]聲母與舌尖元音
    • 第四節 結語
  • 第五章 優選理論:對比分析與習得度
    • 第一節 衍生音韻學的背景
    • 第二節 優選理論:架構與理念
    • 第三節 優選理論:習得認知
    • 第四節 華語習得過程:優選理論的角度
      • 5.4.1 日生的華語鼻音
      • 5.4.2 韓生的[ɾ]與[l]
  • 第六章 結論
    • 第一節 概要與綜述
    • 第二節 發現與啟示
      • 6.2.1 不變的核心觀念
      • 6.2.2 對比分析的基準
      • 6.2.3 對比分析的研究趨勢
      • 6.2.4 華語教學:理論的啟示
    • 第三節 結語
  • 參考文獻
  • 附錄 英語、日語、韓語、泰語、越南語與華語的輔音之對比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