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华传统美学精神

出版日期
2018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20815320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旨在推广多元化纠纷调解经验,深化银行业纠纷调解理论研究,形成银行业纠纷调解的“上海模式”。
  • 封面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前言 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核心及其逻辑结构
  • 目录
  • 第一章 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的基本形态
    • 第一节 中华传统美学的乐感精神
    • 第二节 中华传统美学的好文精神
    • 第三节 中华传统美学的主体精神
    • 第四节 中华传统美学的道德精神
    • 第五节 中华传统美学的适性精神
  • 第二章 中华传统美学的儒家精神
    • 第一节 儒家论自然美的“比德”精神
    • 第二节 儒家论人格美的“风骨”精神
    • 第三节 儒家论社会美的“中和”精神
    • 第四节 儒家论情感美的“节情”精神
    • 第五节 儒家论艺术内涵美的“沉郁”精神
    • 第六节 儒家论文艺形式美的“中的”精神
  • 第三章 中华传统美学的道家精神
    • 第一节 以“无”为美:道家论至美在无限
    • 第二节 以“妙”为美:道家论美在有中通无
    • 第三节 以“淡”为美:道家论大浓化淡之美
    • 第四节 以“柔”为美:道家论以退为进的人生美
    • 第五节 “自然”为美:道家论美的无意识性
    • 第六节 “生气”为美:道家论美在生命
    • 第七节 “适性”为美:道家论美的自主性和自由性
  • 第四章 中华传统美学的佛家精神
    • 第一节 “色即是空”:佛教对现实美的基本否定
    • 第二节 “涅槃极乐”:佛教对本体美的独特肯定
    • 第三节 “醍醐灌顶”:佛教对味觉美的变相肯定
    • 第四节 “法无定相”:佛教对视觉美的变相肯定
    • 第五节 “光中极尊”:佛教对光明美的变相肯定
    • 第六节 “圆全无缺”:佛教对圆相美的变相肯定
    • 第七节 “十十无尽”:佛教对十全美的变相肯定
    • 第八节 “法音清净”:佛教对听觉美的变相肯定
    • 第九节 “香气普熏”:佛教对嗅觉美的变相肯定
    • 第十节 “莲花最胜”:佛教对世俗美的变相肯定
    • 第十一节 “七宝和合”:佛教对功利美的变相肯定
  • 第五章 中华传统文艺美学的表现精神
    • 第一节 文艺创作过程的表现精神
    • 第二节 文艺作品中的表现精神
    • 第三节 文艺鉴赏中的表现精神
  • 第六章 中华传统文艺美学的尚象精神
    • 第一节 “意象”说的历史演变脉络
    • 第二节 “意境”范畴的审美意涵
    • 第三节 “意境”与“形象”“典型”的异同
  • 第七章 中华传统美学的美感特征思想
    • 第一节 美感的愉乐性
    • 第二节 美感的直觉性
    • 第三节 美感的主观性
    • 第四节 美感的客观性
    • 第五节 美感的真实性
  • 第八章 中华传统美学的审美方法思想
    • 第一节 “咀嚼回味”的“体味”方法
    • 第二节 “以物观物”的“静观”方法
    • 第三节 “以我观物”的“情观”方法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