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国近代思想的“连锁”:以章太炎为中心

出版日期
2019/10/0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20816064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书按顺序,主要讨论了谭嗣同、章太炎、熊十力、梁漱溟和李叔同这五位思想家在面对时代课题与西欧思想的冲击时,如何进行中华民族思想与哲学的建构,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精神轨迹。作者认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面临着西方的巨大冲击,许多知识分子以经历了“明治维新”后已经“现代化”的日本为媒介,直面西欧文化。
  • 封面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章学研究论丛”学术顾问
  • 前言 ——早期全球化/“传统的发明”/性别
  • 目录
  • 第一章 中国近代思想的一个断面 ——谭嗣同的以太(ether)论
    • 第一节 通往《仁学》之路
    • 第二节 以太论的性质
    • 第三节 “以太”“心力”的原型——《治心免病法》
    • 第四节 佛教思想——杨文会
    • 第五节 平等思想——礼教批判
    • 小结
  • 第二章 章太炎的个体思想和唯识佛教 ——中国近代的万物一体论的走向
    • 第一节 “佛声”以前——《菌说》
    • 第二节 哲学课题和唯识佛教
    • 第三节 个体、共同性——万物一体论
      • (一)个体、共同性
      • (二)新的万物一体论
    • 第四节 佛道儒思想融合的形态
      • (一)《齐物论》——道家
      • (二)从王学到孔子
      • (三)朝向融合
    • 小结
  • 第三章 章太炎与“传统的发明”
    • 第一节 国学、历史、记忆和印度、佛教
    • 第二节 针对周边少数民族的“国粹”——《中华民国解》的问题
    • 第三节 国学讲演
    • 小结
  • 第四章 试论章太炎的道家、佛教思想 和身体、性、医学观
    • 第一节 道家、佛教思想和性、身体
    • 第二节 医学和“实验”
    • 小结
  • 第五章 熊十力《新唯识论》哲学的形成 ——从20世纪前期的中国哲学思想界来看
    • 第一节 熊十力的生平和人物形象
    • 第二节 理论框架的形成——《新唯识论》以前
      • (一)“真/幻”“起/断”和物化——《心书》
      • (二)“体/用”“生/灭”——《唯识学概论》
      • (三)心物同源说——罗素
      • (四)背景——东西文化、“科学/人生观”论战
    • 第三节 尝试——文言文本《新唯识论》
      • (一)写作意识
      • (二)原理
      • (三)佛教论争——《破破新唯识论》
    • 第四节 哲学的确立——语体文本
      • (一)体用不二论
      • (二)“生生”的立场——儒家
      • (三)展开
      • (四)《量论》的挫折
      • (五)大同思想和民族性
    • 小结
  • 第六章 民国时期梁漱溟思想的定位 ——超越“现代新儒家”的范畴
    • 第一节 围绕佛教的思想历程
      • (一)少年时代
      • (二)青年期
      • (三)由佛家转入儒家
    • 第二节 佛教和西欧哲学
      • (一)西欧哲学——罗素和柏格森
      • (二)“归宗儒家”后的佛教思想
    • 第三节 “东西文化论”
    • 第四节 从“东西”论到“乡村”论
    • 小结
  • 第七章 李叔同(弘一法师)的思想 ——与马一浮的思想和丰子恺的艺术观之关联
    • 第一节 李叔同出家之前的生涯和思想
      • (一)从天津到上海——民族革命和诗酒声色
      • (二)日本留学——西洋画、西洋音乐、汉诗、新剧
      • (三)自上海至日本时期的艺术民族主义
      • (四)回国——从天津、上海到杭州
    • 第二节 李叔同的出家
      • (一)断食、出家
      • (二)佛教和神经“病”
      • (三)出家后——弘一法师
      • (四)作为佛教徒的苦恼
    • 第三节 与马一浮以及丰子恺的关联
      • (一)马一浮和佛教
      • (二)与丰子恺的艺术观的关联
    • 小结
  • 后记(兼终章)
  • 人名索引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