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此書以喧騰一時的五齣在台灣劇場的表演為例,(包括「當代傳奇劇場」《暴風雨》、(台北Dec. 2004)、美國導演威爾森應邀至台灣執導《歐蘭朵》(Feb. 2009)與《鄭和1433》(台北Feb. 2010)、中國電影與劇場導演張藝謀執導普契尼歌劇《杜蘭朵》(台中March 2010),與豫劇團莎戲曲《約/束》(台北Nov. 2009, 新竹May 2010)),探討經典文本改編,以在地化的劇場再現來轉化,賦予新意義。
- 自序
-
第一章 緒論
-
一、二十世紀
-
二、二十一世紀
-
三、跨文化主義(Interculturalism)
-
四、改編(Adaptation)
-
五、再現(Representation)與再劇場化(Retheatricalization)
-
六、戲劇性(Theatricality)
-
七、表演研究(PerformanceStudies)
-
-
第二章 莎翁《暴風雨》在台灣:西方經典與跨文化改編
-
一、前言
-
二、《暴風雨》角色評析
-
(一)女性角色
-
(二)卡力班與普洛斯彼羅
-
-
三、跨文化劇場
-
四、表演評論「當代傳奇劇場」演出
-
(一)西方鏡框式舞台加東方京劇
-
(二)改編「再劇場化」,演出具「戲劇性」
-
(三)香港導演徐克特效
-
(四)寬恕與跨文化調和
-
-
五、結論
-
-
第三章 羅伯.威爾森與跨文化劇場
-
一、跨文化劇場定義與跨文化主義理論
-
二、威爾森的藝術背景與劇場風格
-
三、導演威爾森的「意象劇場」
-
四、威爾森歷來重要代表作品意義
-
(一)威爾森如何構思與導戲
-
(二)沙灘上的愛因斯坦
-
-
五、威爾森與魏海敏合作的《歐蘭朵》
-
(一)王安祈改編戲本與英國吳爾芙原著小說
-
(二)王安祈筆下改編的戲曲《歐蘭朵》
-
(三)外國劇場《歐蘭朵》皮克尼的劇本改編
-
(四)威爾森所導的幾種《歐蘭朵》外國版本對光影的設計
-
(五)威爾森如何玩燈光
-
(六)魏海敏的京劇身段與威爾森的燈光設計
-
-
六、結論
-
-
第四章 《歐蘭朵》(Orlando)
-
一、前言
-
二、跨文化劇場的理論與介紹
-
三、維吉尼亞‧吳爾芙的《歐蘭朵》
-
(一)《歐蘭朵》
-
(二)《歐蘭朵》中的性別與東方主義論述
-
(三)《歐蘭朵》的認同與歸屬
-
(四)電影著作的《歐蘭朵》
-
(五)劇場表演《歐蘭朵》
-
-
四、《歐蘭朵》的跨文化呈現
-
(一)魏海敏演出的《歐蘭朵》
-
(二)威爾森與魏海敏的京劇合作
-
(三)羅伯‧威爾森「光」的力量
-
(四)服裝造型與舞台設計
-
-
五、結論
-
-
第五章 《鄭和1433》(TheGrandVoyage)
-
一、威爾森與優人神鼓及唐美雲合作
-
(一)優人神鼓的歷來作品與跨文化元素
-
(二)唐美雲的歌仔戲唱腔與台灣本土角度的再述大中國歷史
-
-
二、威爾森的執導理念與場面調度(mise-en-scène)
-
三、《鄭和1433》
-
(一)故事探究--歷史上的鄭和
-
(二)鄭和的身分認同
-
(三)國族認同
-
(四)個人認同(一個被閹割「不完整」的人)
-
(五)宗教與國族認同的中介識閾性
-
(六)劇本改編
-
-
四、歌仔戲名角唐美雲主演
-
五、跨文化演出舞台呈現與涵義
-
(一)舞台呈現
-
(二)燈光、音效與音樂
-
(三)演員造型
-
(四)跨文化的呈現
-
-
六、結論
-
-
第六章 《杜蘭朵》(Turandot)
-
一、前言
-
二、改編與再現
-
三、張藝謀的《杜蘭朵》在台灣的演出
-
(一)張藝謀
-
(二)普契尼歌劇《杜蘭朵》劇情簡介
-
(三)東方主義的歐蘭朵
-
(四)中國風味
-
(五)混雜性
-
(六)《杜蘭朵》的壯麗景觀
-
(七)「真確性」(Authenticity)的問題
-
-
四、《杜蘭朵》的改編
-
(一)張藝謀《杜蘭朵》台灣版表演評論
-
(二)三主角歌唱技巧
-
(三)場面調度設計構思佳
-
(四)三位喜劇角色平、龐、彭(Ping Pang Pong)
-
(五)投影佈景燈光設計優
-
(六)優美的舞蹈設計及本土樂團的演出
-
(七)服從女性與「他者」論述合併的劇本
-
-
五、結論
-
-
第七章 跨文化視角解讀豫莎劇《約/束》
-
一、《約/束》中的跨文化改編
-
二、莎劇《威尼斯商人》
-
(一)夏洛謀報復
-
(二)波黠具巧智
-
(二)《威尼斯商人》與《約/束》中的同性情誼
-
-
三、豫劇在台灣
-
(一)邊緣夏洛可被理解
-
(二)女性角色慕容天
-
(三)族群與政治
-
(四)反串演出
-
-
四、豫劇《約/束》的舞台呈現與意義語言轉化
-
-
第八章 總結
-
一、莎劇改編在台灣
-
二、《暴風雨》
-
(一)「當代傳奇劇場」的吳興國與徐克
-
(二)《暴風雨》的後殖民主義論述
-
-
三、《威尼斯商人》
-
四、豫劇的發展
-
五、《約/束》(TheBond)的跨文化改編
-
六、他山之石—新加坡與印度
-
七、本書貢獻
-
八、未來工作
-
- 參考資料
- 文章出處與致謝詞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