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梨園偶拾:「粵川越亂彈篇」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3/0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886885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梨園偶拾——「京崑篇」》刊行後,好應輪到其他劇種出場。歷年論及其他劇種的拙文,已於過去半年按照劇種整輯成篇,並題為「粵川越亂彈篇」。題內「粵川越」三劇,當然一看便知,毋容說白,但「亂彈」則不好懂。究竟所指何劇?

過去幾十年,除了京、崑、粵、川、越五大劇種,我還寫了很多其他大大小小劇種的文章。基於敝帚自珍的心懷,以及純然殷盼戲友藉此多些認識其他劇種,於是把一疊疊關乎婺劇、黃梅戲、甬劇、柳子戲、儺戲、徽戲、揚劇、紹劇、贛劇、河北絲弦、湘劇、祁劇、皖南目連戲的拙文編整,然後合成一篇。

由於劇種眾多,不好歸類,只得權且將之合稱為「亂彈篇」,而取此詞的最廣義。為求簡約,書名副題定為「粵川越亂彈篇」。

其實,除了「粵川越亂彈篇」,書內尚有「閩南粵東篇」,專門收錄關乎福建梨園戲和高甲戲,以及廣東潮劇、西秦戲和正字戲的拙文。由是觀之,書內涵蓋二十幾個劇種,務求讀者透過拙文,對各式劇種略有認識,而至此於我亦無憾焉。
  • 代序
  • 霧月夜抱泣落紅 粵劇篇
    • 王超群推車功架不俗 蹻功亦中規中矩
    • 失望後的反思 小孔雀斷不能再走錯路
    • 金鳳鳴《白蛇新傳》——尹飛燕演繹 淒美浪漫
    • 《長坂坡》難得佳作 李龍具潛質可成大器
    • 劇評胡謅瞎話 斷非讀者之福
    • 任劍輝的「文戲武唱」
    • 京劇剛去 粵劇又來 《趙氏孤兒》京粵爭掛帥
    • 粵劇現代啟示錄 《英雄叛國》頗如人意
    • 排場多多 弄巧成拙 《西河會妻》牽不動觀眾情緒
    • 《張羽煮海》能否形意兼備?——寫在演出之前
    • 《張羽煮海》演後座談 辯論激烈
    • 抒情有餘 劇力不足 《張羽煮海》僅屬案頭劇本
    • 扶植後仍須自謀多福
    • 《十五貫》與為官之道
    • 劇本鬆散 情節欠通 《李太白》瑜難掩瑕
    • 劇情改編未臻完善——粵劇《血濺紅燈》觀後感
    • 蒙正故事 粵劇新編《 呂蒙正.評雪辨蹤》月底公演
    • 構思不錯 問題不少 《呂蒙正.評雪辨蹤》月底公演
    • 清新雋永 啟迪人心 《呂蒙正.評雪辨蹤》屬難得佳作
    • 取捨欠佳 尾場鬆散 《呂蒙正》劇情有待改善
    • 《宇宙鋒》粵劇版將公演
    • 論《忽必烈》演出得失——兼談設立戲曲導演問題
    • 京粵「兩下鍋」促進戲曲交流——談阮兆輝裴艷玲合演
    • 京粵「兩下鍋」瑕不掩瑜
    • 粵劇例戲再露光華 寫在《香花山大賀壽》演出之前
    • 《六國大封相》為藝術節揭幕
    • 粵戲排場戲值得承傳 多位紅伶周五起攜手演出
    • 《六國大封相》演出平淡
    • 排場戲讓觀眾追本溯源
    • 《妻嬌妾更嬌》為粵劇另闢蹊徑
    • 鬆緊有度方能更上層樓——淺談李龍兩齣粵劇武戲的編與演
    • 阮兆輝慨談粵劇承傳與發展
    • 《胡不歸》劇情須予修訂
    • 唐滌生作品的瑕疵
    • 追本溯源談《白兔記》——寫在粵劇《白兔會》演出前
    • 取材古籍 故事冷僻 藝術節應加強宣傳《彈劍記》及《三帥困崤山》
    • 全面培訓粵劇人才刻不容緩 冀民政局制定政策 統籌資源分配 各機構承擔職能
    • 廣東傳統小武戲重現舞台
    • 《曹操 關羽 貂蟬》賣點與隱憂
    • 從「葉紹德作品精選」談起 粵劇編劇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
    • 春暉劇團九月獻新猷
    • 從木偶粵劇談到木偶專書
    • 藝術節粵劇節目缺乏特色
    • 粵劇改革管窺——兼談《熙寧變法》
    • 知曲善用惟劇情拖沓——《金葉菊》瑕不掩瑜
    • 頒發「戲曲新進獎」的疑問
    • 對芳艷芬懇辭銅紫荊星章的反思
    • 重演「大龍鳳」戲寶——向麥炳榮、鳳凰女致敬
    • 植自京劇 借鑑前賢 尤聲普羅家英呈獻粵版《盜御馬》
    • 漫談玲瓏粵劇團的三「記」
    • 弘藝治學稱典範 誨人立德樹楷模——敬悼藝評前輩黎鍵
    • 一張戲票 四個劇團 四折名劇 粵港澳粵劇名家展姿采
    • 粵劇界攜手演出 向關漢卿致敬
    • 梁漢威尹飛燕演曲藝絕配 王心帆與小明星故事編成《風流夢》
    • 《遺恨長生殿》探洪昇其人其劇
    • 遨遊京崑粵 漫談《一捧雪》
    • 暢談《搜書院》謝寶與翠蓮
    • 從《水淹七軍》談京粵關公戲
    • 回溯粵劇前賢 細說其人其業
    • 尋探黎鍵的粵劇不解緣
  • 只落得一彎冷月葬詩魂 越劇篇
    • 自由創作 大膽嘗新——寫在《孔乙己》來港演出之前
    • 越劇《孔乙己》帶來什麼反思?
    • 趙志剛章瑞虹展現尹派范派特色
    • 徐玉蘭來港推廣越劇藝術
    • 上海越劇院呈獻新版《紅樓夢》
    • 新版越劇《紅樓夢》瑕不掩瑜
    • 越劇《紅樓夢》睥睨舞台
    • 杭州與紹興越劇團合演傳統名劇
    • 珠玉紛陳 瑰寶爭輝 上海越劇院好戲連場
    • 從「四演」梁祝摭論流派
  • 倘若來世 依舊生不如死 何必死後又投生——新編川劇《目連之母》 川劇篇
    • 《劉氏四娘》形神欠統一
    • 成都市川劇院三團重臨香江
    • 川劇《目連之母》誠屬佳作
    • 《白蛇傳》演繹值得商榷
    • 澳門藝術節呈獻川劇《死水微瀾》
    • 漫談川派木偶藝術
    • 新舊長短兼備 「省川」展現川劇特色
  • 從今瓊樓不用吹徹玉簫 從今後蕉琴不彈出別調——梨園戲《朱弁》 閩南粵東篇
    • 梨園戲承傳刻不容緩
    • 福建梨園戲展現唐風宋韻
    • 梨園戲展現唐宋遺韻
    • 搭高台 穿盔甲——閒話高甲
    • 潮劇的丑角藝術最具特色
    • 潮劇亟需擴闊觀眾層面
    • 十月山村人謝神 梨園最好唱西秦
    • 古老劇種 難得一看 正字戲展演六齣名劇
  • 仰面我把蒼天望 為何人間苦斷腸——秦腔《鬼怨》 梆子篇
    • 戲曲節梆黃「兩下鍋」——漢劇秦腔晉劇同台演出
    • 秦腔演出特技繁多
    • 晉劇以唱功戲居多
    • 秦腔《借扇》稍欠靈動——評「梆黃兩下鍋」三晚演出
    • 漢劇晉劇需圖強——評「梆黃兩下鍋」的演出
    • 河北梆子撫今追昔
    • 繁花競秀 珠玉紛呈 各路梆子在港匯演
    • 秦腔劇目數達三千
  • 金山戰敗恨難休 一片深情付東流——婺劇《斷橋》 亂彈篇
    • 崑京川婺各顯特色——四演《白蛇傳》難得一看
    • 漫談黃梅戲
    • 寧波市甬劇團首度訪港 細說甬劇滄桑演變
    • 山東柳子戲 難得一見
    • 驅魔除病 辟邪納福 揭開儺戲神秘面紗
    • 富有特色 亟需承傳 徽劇重臨香江連演三天
    • 匯花鼓 集香火 採清曲 揚劇——江蘇戲曲明珠
    • 三場爆滿 一票難求 紹劇帶來滿園芬芳
    • 江西省最大劇種 贛劇聲腔紛陳 各有特色
    • 劇種僻冷 名家壓陣 河北絲弦來港演名劇
    • 湘劇展現高腔彈腔特色
    • 祁劇重臨 目連再演
    • 皖南祁門 目連戲富民俗特色
  • 出版地 香港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