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劇場圖像的誘惑:史料證據、社會文本與文化展演
作者
:
出版日期
:
2024/10/01
閱讀格式
:
PDF
ISBN
:
9789863508700
劇場稍縱即逝的特質讓劇場史學家在拼湊過去的劇場面貌時,比其他藝術遭遇更多的難題。劇場圖像──可能指涉和劇場相關的演出、人物或成規的圖像再現──作為史料是相對晚近的。弔詭的是,歐美劇場史學家往往大力鼓吹不該輕忽圖像,卻旋即殷殷告誡,圖像隱藏諸多詮釋陷阱。
據此,本書企圖建立一個系統性考核劇場圖像作為史料的方法,並突破劇場圖像的研究限制,視劇場圖像為多重文化力量角力下的社會文本。其中,隨著媒介性質與功用的演變,圖像的表演性被凸顯,尤其是可大量流通、以演員為主的圖像成為有意識的文化展演。本書先提出一個跨領域的劇場圖像分析架構,再佐以五個涵蓋古今中西劇場的圖像案例,剖析它們如何作為史料證據、社會文本或文化展演文本。
據此,本書企圖建立一個系統性考核劇場圖像作為史料的方法,並突破劇場圖像的研究限制,視劇場圖像為多重文化力量角力下的社會文本。其中,隨著媒介性質與功用的演變,圖像的表演性被凸顯,尤其是可大量流通、以演員為主的圖像成為有意識的文化展演。本書先提出一個跨領域的劇場圖像分析架構,再佐以五個涵蓋古今中西劇場的圖像案例,剖析它們如何作為史料證據、社會文本或文化展演文本。
- 圖表目錄
- 自序
-
第一章 導論
-
一、從幾張劇場圖像說起
-
二、研究問題:劇場圖像,不僅僅是史料
-
三、臺灣的劇場圖像研究現況與跨文化研究的可能性
-
四、論文改寫說明與章節結構
-
五、圖像取得、引文的中文譯文、與格式相關問題說明
-
-
第二章 西方劇場圖像學的理論發展與測繪分析架構
-
一、帕諾夫斯基圖像學概念簡介
-
二、連結劇場圖像與帕式圖像學:西方劇場圖像學理論爬梳
-
三、測繪劇場圖像學的進程與三大跨領域研究學門
-
四、小結:解讀劇場圖像的三種可能方式
-
-
第三章 基礎考核:突破劇場圖像作為史料的詮釋陷阱
-
一、考量圖像的原物質環境、材質媒介與藝術脈絡成規
-
二、圖像製作者與委託者
-
(一)《無名小卒與重要人物》卷首圖
-
(二)《聖者阿波尼殉道》泥金裝飾圖
-
-
三、圖像內容與劇場的相關性
-
(一)以古希臘紅彩陶器與《乞丐歌劇》圖像為例
-
(二)十七、十八世紀劇本的蝕刻圖與霍加斯所繪的《乞丐歌劇》
-
(三)霍加斯:「我的圖就是我的舞台。」
-
-
四、小結:在不確定中小心求證
-
-
第四章 拆解自然演技:《賈里克扮演理查三世》圖像作為劇場文件
-
一、一戲/夕成名的大衛.賈里克(David Garrick, 1717-1779)
-
二、「自然」演技的發展與內涵
-
三、《賈里克扮演理查三世》圖像與劇場再現的關聯
-
(一)畫種成規:歷史畫/悲劇再現理想的自然
-
(二)媒介美學成規:符碼化的情感再現
-
(三)畫家個人的美學主張或風格
-
-
四、小結:在圖像中不朽的演技藝術
-
-
第五章 形構英國性:《賈里克扮演理查三世》圖像作為社會文本
-
一、《賈里克扮演理查三世》獨特的形式與主題
-
二、繪畫的層級與畫家的藝術地位
-
三、建構獨特的英國敘事、展演英國性
-
四、崇高之不可及:霍加斯的未竟之業與遲來的肯定
-
五、小結:兩種「自然」的命運
-
-
第六章 從舞台到名片式照片圖像:十九世紀中葉美國女演員雅妲.愛賽克.曼肯的身體與性別展演
-
一、美國十九世紀中葉的理想女性身體論述和女演員
-
(一)美國商業劇場的遲緩發展:道德可議之所
-
(二)女演員拋頭露面的問題: 論述、體型、通俗劇
-
-
二、舞台上曼肯的偽裸體身體
-
三、舞台上曼肯可變的、雌雄同體的身體
-
四、名片式照片中曼肯的多元身體和性別展演
-
(一)穿著戲服、以角色入鏡
-
(二)大膽的生活展演:與其他名人的合照
-
(三)彷彿以現實身分入鏡的生活扮演:矛盾的多元形貌
-
-
五、小結:無法抗拒的轟動與行銷
-
-
第七章 從娜拉到毛夫人:攝影圖像、生活扮演和性別論述
-
一、銘刻女性身體的現代性與國族想像
-
(一)怎麼穿:從它變她或他
-
(二)怎麼看:圖像、論述與生活展演
-
(三)怎麼寫:性別化和小說化的江青傳記與文獻選擇說明
-
-
二、藍蘋時期的左翼新女性展演
-
(一)藍蘋的娜拉(1935):超越五四傳統的舞台表演和論述表演
-
(二)從舞台到真實人生:藍蘋/娜拉的互相滲透扮演
-
(三)藍蘋/娜拉的圖像
-
-
三、江青時期的革命新女性展演:從雌雄同體到男性化的身體
-
(一) 延安時期(1937-1947)和1950年代:革命女性的「再回家」和社會主義的雌雄同體
-
(二) 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操縱女性形象、演繹男子氣概的身體
-
(三)四人幫垮台後:漫畫中穿著江青服的江青──性別化的野心
-
-
四、小結:論述建構與現實矛盾
-
-
第八章 構成主義作品的烏托邦想望:梅耶荷德執導的《綠帽王》攝影圖像作為劇場史料與社會文本
-
一、《綠帽王》:俄國最重要的構成主義劇場作品之一
-
二、前衛,來自回應社會變革
-
三、革命前後的構成/主義:從抽象藝術轉變到應用藝術
-
四、構成設計「第三國際紀念碑」:新世界/想望的象徵
-
五、臥房鬧劇《綠帽王》作為革命性的劇場?
-
六、解讀構成主義製作《綠帽王》圖像
-
(一)從寫實場景到幾何抽象構成體與演戲機械裝置
-
(二)想像結構體的動能:「注視一座橋,看到跳躍」
-
(三)演出的動能:新世界新人類──生物機械法演員示範勞動關係
-
(四)劇場──構成主義不完美的試驗之所與構成劇場的消退
-
-
七、小結:從舞台到現實,烏托邦想望的幻滅
-
-
第九章 西方劇場圖像學的跨文化實踐─以洪洞縣明應王殿《忠都秀壁畫》為例
-
一、明應王殿《忠都秀壁畫》的重要性
-
二、研究文獻綜述與近年出版觀察
-
三、應用考核表來檢視《忠都秀壁畫》
-
(一)圖像基礎事實描繪與相關衍生的問題
-
(二)壁畫委託者與壁畫師
-
(三)判別圖像內容與劇場的關係
-
-
四、小結:提供思考、適用的考核表
-
- 第十章 結論
- 徵引書目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