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序
- 緣起
- 劇照與圖片索引
-
第一章 一位舞台劇導演的養成
-
1.「無政府主義」的家庭背景
-
2.演員比角色重要
-
3.翻譯即導戲
-
4.加入法國共產黨
-
5.「阿拉貢是我的大學」
-
6.「身體行動方法」的啟示
-
7.科學時代的快樂演員
-
8.為梅耶荷德平反
-
9.從讀劇到導戲
-
10.標誌希臘悲劇的書寫結構(第一版《伊蕾克特拉》)
-
11.政治與戲劇
-
11.1 審判「艾米爾.亨利之審判」
-
11.2 向梅耶荷德致敬(《澡堂》)
-
11.3 一則紙老虎的政治寓言(《屠龍記》)
-
-
12.游擊野台戲的典範(《弗朗索–費利克思.庫爾巴的大調查》)
-
-
第二章 化社區為劇場
-
1.創建「易符里社區劇場」
-
2.從排演陋室到戲院建築
-
3.你認識浮士德博士嗎?(歌德)
-
4.推著嬰兒車走的勇氣媽媽
-
5. 高水平的表演劇目
-
6.再創經典的生命(《欽差大臣》)
-
7.挑戰難以搬演之作(《城主》)
-
8.當代劇作與當代政治
-
8.1 消費社會的政治機制(《m=M》)
-
8.2 不斷重新上演的歷史(《克拉蕊塔的野餐》)
-
-
9.立足於此時與此地(《伊菲珍妮–旅館》)
-
10.挖掘當代怪誕殘酷的歷史(《喬治.龐畢度與毛澤東的會面》)
-
11.突破因襲的詮釋模式
-
-
第三章 永恆的伊蕾克特拉
-
1 導戲為語文學之工作
-
1.1 重現原文的聲韻與脈動
-
1.2 冷漠的神意執行者
-
-
2 古劇與今詩之蒙太奇
-
2.1 一場神祕的儀式
-
2.2 化整為零的歌隊
-
2.3 偏航的獨白
-
2.4 荒謬的革命
-
2.5 觀光與神話
-
2.6 幽微曲折的女性思緒
-
2.7 徘徊在記憶的門檻
-
2.8 不真實的母親
-
2.9 缺乏英雄氣概的英雄
-
2.10 特洛伊的愛與慾
-
2.11 師、徒、友三邊關係
-
2.12 下意識的舞台
-
-
3.發生在現代生活的希臘悲劇(第三版《伊蕾克特拉》)
-
3.1 一部戲劇電影(聖第亞哥導)
-
3.2 營造多層次的聲效空間
-
3.3 發人思古幽情之現代居家
-
3.4 生活化的象徵演技
-
3.5 瀰漫死屋之白花
-
-
-
第四章 具現小說之敘事紋理
-
1.「所有東西都可做戲」
-
1.1 超越兒童劇的遊戲╱演技(《禮拜五或野人生活》)
-
1.2 失焦的《奇蹟》(《約翰福音》)
-
1.3 韻文小說以及類小說(《葛麗絲達》、《五十萬軍人塚》)
-
-
2. 披露小說稠密的肌理(《卡特琳》)
-
2.1 敘述反覆穿插的書寫策略
-
2.2 層層回憶驅使下的敘述性演出
-
2.3 無政府主義的輓歌
-
2.4 主、副線交織的表演文本
-
2.5 進餐、讀小說與演戲
-
2.6 凸顯小說富於變化的腔調
-
2.7 勾勒的隱喻化演技
-
-
第五章 重建莫理哀戲劇表演的傳統
-
1.重建表演的傳統
-
2.演員先於角色
-
3.愛恨交織的情慾表現公式
-
4.裸露的面目與腳底
-
5.無上的神意與君權
-
6.警世的雷聲
-
7.標示男性權威的棒杖
-
8.質變的遊戲
-
9.當「真」處理的喜劇
-
10.風采各異的主角
-
-
-
第六章 活絡拉辛的記憶
-
1. 展現時間的斷片
-
2. 暴露文本的結構:《昂卓瑪格》
-
2.1 與文本赤裸的接觸
-
2.2 變動不居的角色
-
2.3 態勢與動作
-
-
3. 從歷史走廊冒出的奇獸
-
3.1 「《費德爾》,首先是亞歷山大詩體」
-
3.2 撩喚凡爾賽宮的記憶
-
3.3 愛即罪
-
3.4 形塑「人子」的形象
-
3.5 遠古悲劇命運的象徵
-
-
4. 重建新古典悲劇表演的傳統:《貝蕾妮絲》
-
4.1 融古羅馬與新古典為一體
-
4.2 強化表演的成規
-
4.3 角色的新詮釋
-
-
5.激烈的羅馬歷史悲劇:《布里塔尼古斯》
-
5.1 權力的角逐場
-
5.2 反角色類型之選角
-
5.3 兩條對照的情感曲線
-
-
6.伽尼葉之《依包利特》
-
7.導演主題或詮釋劇情?
-
-
第七章 探究「維德志型的演員」
-
1.教表演猶如助產
-
2.語言的產物
-
3.以演練為目標
-
4.隱喻化的舞台表演
-
5.開發記憶的能量
-
6.「透明的拼貼」
-
7.緊迫逼人的心境
-
8.非比尋常的意境
-
9.精鍊表演的形式
-
10.不同於人生的戲劇
-
11.從說故事開始
-
12.「劇校是世上最美的戲院」
-
-
第八章 發明演戲的規則
-
1.風起雲湧的時代
-
2.演員的劇場
-
3.另闢演出的蹊徑
-
-
附錄
-
1.安端.維德志履歷
-
2.維德志導演作品表
-
3.維德志對搬演古典名劇的反省
-
3.1 「除塵」
-
3.2 〈閱讀經典〉
-
3.3 〈看經典劇的新視角〉
-
3.4 〈此地與此刻∕昔日與他處∕此地與昔日∕他處與此刻〉
-
-
- 參考書目
-
劇照與圖片索引
-
第一章
-
圖1 16 歲時的安端.維德志(Paul Vitez攝)
-
圖2 翻譯中的安端.維德志(Paul Vitez攝)
-
圖3 1966年《伊蕾克特拉》舞台設計草圖(Fonds A.Vitez)
-
圖4 《艾米爾.亨利之審判》(Collection A. Vitez)
-
圖5 《澡堂》巡迴演出(Collection A. Vitez)
-
圖6 《遊行》演出(A. Vitez攝)
-
圖7 《海鷗》演出(Collection A. Vitez)
-
-
第二章
-
圖1 老浮士德與助手華格納於書房中(N. Treatt攝)
-
圖2 《勇氣媽媽》,可可士舞台設計草圖
-
圖3 《勇氣媽媽》中的卡特琳(A. Vitez攝)
-
圖4 《城主》演出(Cl. Bricage攝)
-
圖5 《伊菲珍妮–旅館》,可可士舞台設計草圖
-
-
第三章
-
圖1 1971年《伊蕾克特拉》,可可士舞台設計草圖
-
圖2 太傅抱住伊蕾克特拉(N. Treatt攝)
-
圖3 1986年《伊蕾克特拉》,可可士舞台設計草圖
-
圖4 伊蕾克特拉面對奧瑞斯特一行三人,可可士設計草圖
-
圖5 伊蕾克特拉與歌隊,可可士設計草圖
-
圖6 1986年《伊蕾克特拉》演出(Cl. Bricage攝)
-
圖7 床上的伊蕾克特拉,可可士設計草圖
-
圖8 王后與伊蕾克特拉,可可士設計草圖
-
-
第四章
-
《卡特琳》,德薩布朗飲彈自殺(N. Treatt攝)
-
-
第五章
-
圖1 唐璜吻艾維爾的腳(Cl. Bricage攝)
-
圖2 憤世者抱塞莉曼娜上場(Cl. Bricage攝)
-
圖3 阿爾諾夫領著阿涅絲朗誦婦道格言(Cl. Bricage攝)
-
圖4 達杜夫與愛蜜兒(Cl. Bricage攝)
-
-
第六章
-
圖1《昂卓瑪格》開場,奧瑞斯特巧遇皮拉德(A. Vitez攝)
-
圖2 三幕六景,史上無數的昂卓瑪格(A. Vitez攝)
-
圖3 《費德爾》演出(N. Treatt攝)
-
圖4《貝蕾妮絲》演出(N. Treatt攝)
-
圖5《布里塔尼古斯》,可可士設計草圖
-
-
第七章
-
圖1 排演《浮士德》的維德志(Jeanne Vitez攝)
-
圖2 《阿爾及利亞工人薩伊德.哈馬迪先生訪談錄》,可可士舞台設計草圖
-
-
第八章
-
《勇氣媽媽》,可可士舞台設計草圖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