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全球第一本
深入瞭解台灣當代茶器、品茗、收藏、鑑賞以及泡好茶的經典鉅作
從茶壺、茶海、蓋杯、茶碗、壺承、茶船、茶倉、茶餾,
到茶杯、杯托、茶則、茶匙、茶荷、茶寵,以及炫燦奪目的現代天目等。
包括陶瓷、金屬、石雕、玻璃等茶器以及各種成形方式,
吳德亮《台灣茶器》一次為你完整收入、評析、解說,
是你深入瞭解台灣當代茶器、品茗、收藏、鑑賞
以及泡好茶的最經典鉅作。
台灣茶器起步雖晚,卻因為許多藝術家的競相投入,茶藝與現代陶藝兩種文化相互激盪交融,而能在21世紀的今天,無論在材質突破、造型創意、實用功能、釉色表現與產業行銷等,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現。
1980年代以後的台灣,受到茶藝文化蓬勃發展的激勵影響,加上茶人與文化人不斷腦力激盪與創意研發,茶器除了用途種類早已無限擴充至數十種以上,素材的選擇更大膽顛覆傳統,從陶、瓷、玻璃、銀器、竹器、木器、玉器、水晶,至錫、銅、生鐵、不繡鋼等重金屬等,不斷交互運用及實驗;彼此競豔的造型或色彩、功能等表現更是各具巧思、超乎想像。不僅呈現唐宋以來的最顛峰,並在兩岸與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地發光發熱,將台灣豐富的茶文化帶向全世界。
要全盤深入台灣的茶器談何容易?喝茶二十年來,我除了不斷嘗試比較各種茶器的優劣特色,還要從博物館尋找先賢創作的蛛絲馬跡,拜訪前輩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
近十多年來更陸續深入採訪台灣各地的茶器創作人,從台灣頭北海岸石門的章格銘,到台灣尾屏東的詹文政、六龜土石流重災區的李懷錦,還有東台灣的黃櫳賢等,總共拜訪了七、八十位藝術家與相關業者,希望盡可能為壺藝家們300多件作品的特色畫龍點睛。──德亮
深入瞭解台灣當代茶器、品茗、收藏、鑑賞以及泡好茶的經典鉅作
從茶壺、茶海、蓋杯、茶碗、壺承、茶船、茶倉、茶餾,
到茶杯、杯托、茶則、茶匙、茶荷、茶寵,以及炫燦奪目的現代天目等。
包括陶瓷、金屬、石雕、玻璃等茶器以及各種成形方式,
吳德亮《台灣茶器》一次為你完整收入、評析、解說,
是你深入瞭解台灣當代茶器、品茗、收藏、鑑賞
以及泡好茶的最經典鉅作。
台灣茶器起步雖晚,卻因為許多藝術家的競相投入,茶藝與現代陶藝兩種文化相互激盪交融,而能在21世紀的今天,無論在材質突破、造型創意、實用功能、釉色表現與產業行銷等,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現。
1980年代以後的台灣,受到茶藝文化蓬勃發展的激勵影響,加上茶人與文化人不斷腦力激盪與創意研發,茶器除了用途種類早已無限擴充至數十種以上,素材的選擇更大膽顛覆傳統,從陶、瓷、玻璃、銀器、竹器、木器、玉器、水晶,至錫、銅、生鐵、不繡鋼等重金屬等,不斷交互運用及實驗;彼此競豔的造型或色彩、功能等表現更是各具巧思、超乎想像。不僅呈現唐宋以來的最顛峰,並在兩岸與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地發光發熱,將台灣豐富的茶文化帶向全世界。
要全盤深入台灣的茶器談何容易?喝茶二十年來,我除了不斷嘗試比較各種茶器的優劣特色,還要從博物館尋找先賢創作的蛛絲馬跡,拜訪前輩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
近十多年來更陸續深入採訪台灣各地的茶器創作人,從台灣頭北海岸石門的章格銘,到台灣尾屏東的詹文政、六龜土石流重災區的李懷錦,還有東台灣的黃櫳賢等,總共拜訪了七、八十位藝術家與相關業者,希望盡可能為壺藝家們300多件作品的特色畫龍點睛。──德亮
- 序
-
1台灣茶器的興起
-
1台灣宜興壺的消長
-
2台灣茶器的發源與萌芽(吳開興、曾火漾、吳茂成)
-
3台灣現代茶器的崛起與興盛
-
當代台灣官窯主人(蔡曉芳)
-
樸實中撼動人心(蔡榮祐)
-
手拉坯傳統壺工藝美學(曾財萬)
-
開啟台灣壺創作風潮(陳秋吉)
-
注入現代造型新生命(劉鎮洲)
-
超寫實國際陶藝名家(陳景亮)
-
-
-
2茶器的品項與分類
-
4陶器與瓷器
-
茶器的材質與功能
-
百家爭鳴的台灣陶茶器
-
如何選購一把實用的陶壺
-
青花瓷、粉彩、鬥彩與貼花
-
-
5茶器成形方式
-
手拉坯成形
-
拍身筒擋坯成形(林靖崧)
-
手捏成形(李茂宗、邱顯裕)
-
注漿成形
-
-
6金屬、石雕與玻璃茶器
-
鐵壺與銀壺(黃天來)
-
石雕茶器(黃櫳賢、廖天照)
-
玻璃茶器
-
簡易泡好茶─飄逸壺
-
-
-
3風起雲湧台灣創作壺
-
7功能與材質的創新
-
古逸壺與玄機壺(鄧丁壽、麥傳亮)
-
台灣岩礦壺的崛起(古川子、鄧丁壽)
-
粗獷中更見細膩(長弓)
-
鏡頭下的櫻花火舞(三古默農)
-
女性主義婉約注入(吳麗嬌)
-
野溪岩礦的飽滿熟韻(游正民)
-
手染元素與創意(洪錦鳳)
-
可愛教主原創風格(杜文聰)
-
-
8質感、釉色與造型創意
-
紫色羊脂玉(洪文郁)
-
鐵鏽、螺絲、機械獸(張山、李仁嵋)
-
黃金鐵陶台灣泥(吳晟誌、劉映汝)
-
與火共生的亮麗釉彩(江玗)
-
玲瓏有致的釉色舞動(陳雅萍、鄭竣豪)
-
從肌理透出的色澤質感(李永生)
-
厚實飽滿的圓潤磚胎(楊正雍)
-
蛋糕、竹編、蓮藕壺(蔡佶辰、蔡忠南、林美雅)
-
-
9台灣壺黃金傳奇
-
金水與金箔(鄧丁壽、劉世平、江玗、李幸龍、長弓)
-
新柴燒革命(吳金維、李仁嵋)
-
-
10烈火嘉年華──柴燒壺
-
從火痕與窯汗出發(徐兆煜)
-
不完美的美學燃燒(李懷錦)
-
大地龜裂的省思(翁國珍)
-
火與土的共舞(李仁嵋)
-
低調奢華的金彩質感(詹文政、詹智勝)
-
粗獷中引爆幽雅光暈(何啟徵)
-
-
11龍騰與鳥獸意象
-
龍騰意象(鄧丁壽、古帛、麥傳亮、戴竹谿、吳晟誌、陳景亮、林昭慶)
-
青蛙王子愛玩壺(林義傑、郭宗平)
-
企鵝、狗與生肖壺(廖明亮、徐兆煜)
-
九份山城招財貓(胡宗顯、郭青榕)
-
花鳥、瓜果與枯木(黃克強、吳政憲、謝鴻達)
-
-
12多元材質的結合與詩畫的注入
-
生漆豔彩的注入(李幸龍)
-
金屬、木器與陶共舞(章格銘、吳遠中)
-
茶壺中的詩情畫意(曾冠錄、李茂宗、吳遠中、蔡建民、李永生)
-
-
-
4茶海、茶碗、蓋杯與燒水壺
-
13茶海、茶碗與水方(戴竹谿、三古默農、吳金維、李仁嵋、古川子、江玗、劉世平、徐兆煜、林義傑、陳景亮、翁國珍)
-
14絢麗多姿的現代天目
-
星光閃爍天目再起(蔡曉芳)
-
火焰紅豔窯變天目(陳佐導)
-
鈞窯釉變藍天目(洪文郁)
-
絲絲入扣兔毫天目(劉欽瑩)
-
內斂沉穩曜變天目(邵椋揚)
-
細膩深邃藏色天目(江有庭)
-
北宋柴燒建盞文藝復興(江玗)
-
蓄勢待發油滴天目(黃存仁)
-
-
15蓋碗、蓋杯與茶杯(蔡曉芳、李永生、麥傳亮、鄧丁壽、陳雅萍、三古默農)
-
16燒水壺與品水罐(陳景亮、曾冠錄、劉欽瑩、古川子、林昭慶)
-
-
5茶席中的創意茶器
-
17茶盤、壺承、茶船與茶寵(徐兆煜、吳麗嬌、翁偉翔、章格銘、何建生、林義傑、吳晟誌、李仁嵋)
-
18茶餾與茶倉
-
為茶品簡易焙火──茶餾(陳景亮、古川子)
-
存茶藏茶──茶倉(長弓、鄧丁壽、吳金維、陳明謙、李仁嵋、蔡海如、張山、吳遠中)
-
-
19茶則、茶匙與茶荷(翁明川、鄭添福、林昭慶)
-
-
6產業篇
-
20台灣的陶瓷博物館
-
鶯歌陶瓷博物館
-
苗栗陶瓷博物館
-
-
21台灣的茶器產業
-
閃亮世界舞台──陶作坊
-
樂活、能量、極簡風──陸寶窯
-
擦亮台灣金陶──和成窯
-
推動台灣壺藝新風潮──當代陶藝館
-
-
22黃金巧手補破壺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