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北包種,南凍頂
啜飲一口,喉韻長存
從歷史文化到種植製作、茶藝活動,
一同踏入芳香四溢的烏龍茶世界
★什麼是烏龍茶?
烏龍茶又名青茶,起源於明末清初,屬於半發酵茶,是經過採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撚、烘焙等流程後製出的品質優異的茶類。全球烏龍茶主產地分別為福建、廣東以及臺灣,而安溪鐵觀音、武夷岩茶、鳳凰單叢、臺灣烏龍茶是主要產品。
◤高山雲霧出好茶:一觀寶島烏龍茶◢
◎臺灣烏龍茶按照發酵程度的不同分為輕發酵和重發酵兩大類,根據海拔高度不同分為高山茶和平地茶。一般而言,產地高度越高,烏龍茶品質越好。
◎臺灣不同緯度和地形中養育著許多不同特性的茶種,從北至南,由西到東,因不同的山系高度,產茶地區不勝枚舉,每個產區的茶葉都有其不同的特色。
◎臺灣名茶:文山包種、鐵觀音、東方美人、凍頂烏龍……其茶葉外觀、茶湯色、口感、氣味分別有什麼差異?
◤吃茶流小壺泡法:臺灣烏龍茶茶藝精神◢
◎「吃茶流」要求茶人在泡茶的過程中融入自身情感,結合禪的哲理來體會整個泡茶流程的藝術——從「靜、序、淨、省」中去追求茶禪一味的理想境界。
◎「靜」——在泡茶吃茶時寂靜無雜音。從舉止的寧靜,達到心靈的寧靜,在寂靜中展現美感。
◎「序」——擺設茶具時要依次放置,泡茶的步驟講求井然有序,使自己無論做什麼,思想都能周詳而統一。
◎「淨」——透過修習茶藝來淨化心靈,培養淡泊的人生觀。
◎「省」——茶人應經常反省自己學習的態度是否虔誠;泡茶時是否將茶的內質發揮到極致,藝茶時內心是否力求完美,是否把茶道的精神落實到日常生活態度中。
其他還有:
烏龍茶為何叫烏龍?烏龍的傳說與民間故事
如何品一杯好茶?瓷器、水質、水溫皆不可馬虎
由外銷轉為內外銷並重,臺灣茶產業的趨勢與發展
最早的茶藝館在臺灣:茶業與傳統藝術相結合,古色古香的茶室文化
附錄:安溪烏龍茶、武夷岩茶、鳳凰單叢茶、臺灣烏龍茶主要種植品種與特徵表
啜飲一口,喉韻長存
從歷史文化到種植製作、茶藝活動,
一同踏入芳香四溢的烏龍茶世界
★什麼是烏龍茶?
烏龍茶又名青茶,起源於明末清初,屬於半發酵茶,是經過採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撚、烘焙等流程後製出的品質優異的茶類。全球烏龍茶主產地分別為福建、廣東以及臺灣,而安溪鐵觀音、武夷岩茶、鳳凰單叢、臺灣烏龍茶是主要產品。
◤高山雲霧出好茶:一觀寶島烏龍茶◢
◎臺灣烏龍茶按照發酵程度的不同分為輕發酵和重發酵兩大類,根據海拔高度不同分為高山茶和平地茶。一般而言,產地高度越高,烏龍茶品質越好。
◎臺灣不同緯度和地形中養育著許多不同特性的茶種,從北至南,由西到東,因不同的山系高度,產茶地區不勝枚舉,每個產區的茶葉都有其不同的特色。
◎臺灣名茶:文山包種、鐵觀音、東方美人、凍頂烏龍……其茶葉外觀、茶湯色、口感、氣味分別有什麼差異?
◤吃茶流小壺泡法:臺灣烏龍茶茶藝精神◢
◎「吃茶流」要求茶人在泡茶的過程中融入自身情感,結合禪的哲理來體會整個泡茶流程的藝術——從「靜、序、淨、省」中去追求茶禪一味的理想境界。
◎「靜」——在泡茶吃茶時寂靜無雜音。從舉止的寧靜,達到心靈的寧靜,在寂靜中展現美感。
◎「序」——擺設茶具時要依次放置,泡茶的步驟講求井然有序,使自己無論做什麼,思想都能周詳而統一。
◎「淨」——透過修習茶藝來淨化心靈,培養淡泊的人生觀。
◎「省」——茶人應經常反省自己學習的態度是否虔誠;泡茶時是否將茶的內質發揮到極致,藝茶時內心是否力求完美,是否把茶道的精神落實到日常生活態度中。
其他還有:
烏龍茶為何叫烏龍?烏龍的傳說與民間故事
如何品一杯好茶?瓷器、水質、水溫皆不可馬虎
由外銷轉為內外銷並重,臺灣茶產業的趨勢與發展
最早的茶藝館在臺灣:茶業與傳統藝術相結合,古色古香的茶室文化
附錄:安溪烏龍茶、武夷岩茶、鳳凰單叢茶、臺灣烏龍茶主要種植品種與特徵表
- 前言
-
導 論
-
一、烏龍茶生產
-
二、烏龍茶底蘊厚、品種多、品質優異
-
三、認知烏龍茶
-
-
第一篇 探源:烏龍茶之源
-
一、武夷茶之說
-
二、安溪產茶歷程
-
三、潮州烏龍茶史
-
(一)潮州烏龍茶產生
-
(二)潮州烏龍茶發源地
-
(三)潮州烏龍茶發展過程
-
-
四、臺灣烏龍茶始末
-
(一)臺灣烏龍茶起源於福建
-
(二)臺灣茶葉的製作始於清
-
(三)臺灣開始經營製造包種茶
-
(四)臺灣開始使用機械製造茶葉
-
(五)張迺妙茶師將鐵觀音引入臺灣
-
(六)成立臺灣省茶業改良場
-
(七)臺灣茶由外銷為主轉變為內外銷並重
-
-
-
第二篇 訪地:烏龍茶之地
-
一、烏龍茶產區分布
-
(一)安溪
-
(二)武夷山
-
(三)潮州
-
(四)臺灣
-
-
二、烏龍茶產區主要特點
-
(一)安溪
-
(二)武夷山
-
(三)潮州
-
(四)臺灣
-
-
-
第三篇 精植:烏龍茶之栽
-
一、烏龍茶生長環境
-
(一)安溪
-
(二)武夷山
-
(三)潮州
-
(四)臺灣
-
-
二、烏龍茶栽培
-
(一)安溪烏龍茶栽培
-
(二)武夷岩茶栽培
-
(三)潮州鳳凰單叢栽培
-
(四)臺灣茶園
-
-
三、烏龍茶種植品種
-
(一)安溪
-
(二)武夷山
-
(三)潮州
-
(四)臺灣
-
-
-
第四篇 細製:烏龍茶之製
-
一、烏龍茶採摘
-
(一)採摘標準
-
(二)採摘季節
-
-
二、烏龍茶手工製作
-
三、烏龍茶機械製作
-
(一)機製鐵觀音
-
(二)機製岩茶
-
(三)機製鳳凰單叢
-
(四)機製臺灣烏龍茶
-
-
-
第五篇 心賞:烏龍茶之賞
-
一、閩南烏龍茶鑑賞
-
(一)鐵觀音
-
(二)本山
-
(三)黃旦(黃金桂)
-
(四)毛蟹
-
(五)大葉烏龍
-
(六)梅占
-
(七)杏仁茶
-
(八)鳳園春
-
(九)佛手
-
(十)水仙
-
(十一)奇蘭
-
(十二)烏旦
-
(十三)桃仁(烏桃仁)
-
(十四)白茶
-
(十五)肉桂
-
(十六)雪梨
-
-
二、武夷岩茶鑑賞
-
(一)大紅袍
-
(二)水仙
-
(三)肉桂
-
(四)四大名叢
-
-
三、潮州烏龍茶鑑賞
-
(一)宋茶
-
(二)宋種2號
-
(三)棕蓑挾單叢
-
(四)八仙單叢
-
(五)雞籠刊單叢
-
(六)嶺頭白葉單叢
-
-
四、臺灣烏龍茶鑑賞
-
(一)文山包種茶
-
(二)凍頂烏龍茶、高山烏龍茶
-
(三)木柵鐵觀音
-
(四)東方美人茶
-
-
-
第六篇 工夫:烏龍茶之沖泡
-
一、烏龍茶茶具
-
(一)現代工夫茶具
-
(二)簡易茶具
-
-
二、閩南烏龍茶沖泡
-
(一)茶甌的沖泡與品飲
-
(二)紫砂壺的沖泡程序
-
-
三、武夷岩茶沖泡
-
(一)武夷岩茶的生活泡法
-
(二)武夷岩茶審評泡法
-
-
四、潮州工夫茶沖泡
-
(一)潮州工夫茶茶具
-
(二)泡出一杯好茶
-
(三)鳳凰鄉村泡茶
-
(四)潮州工夫茶泡法二十一道程序
-
-
五、臺灣烏龍茶沖泡
-
(一)臺式烏龍茶茶藝新精神
-
(二)臺灣烏龍茶茶具花樣翻新
-
(三)臺式烏龍茶的熱泡法
-
-
-
第七篇 得味:烏龍茶之品飲
-
一、烏龍茶清飲
-
(一)生活待客式
-
(二)家庭茶室
-
(三)茶藝館
-
(四)潮州品飲
-
(五)臺灣品飲
-
-
二、烏龍茶調飲
-
(一)藥用茶飲
-
(二)保健茶
-
-
三、烏龍茶餐點及深加工產品
-
(一)茶點、茶食品
-
(二)茶餐
-
(三)創意茶食
-
(四)烏龍茶深加工產品
-
-
-
第八篇 甄選:烏龍茶之選與藏
-
一、烏龍茶選購
-
選對地方
-
查看包裝
-
沖泡樣品
-
觀形聞香
-
品湯看底
-
-
二、家庭如何科學保鮮和儲藏烏龍茶
-
(一)冷藏法
-
(二)罈藏法
-
(三)罐藏法
-
(四)袋藏法
-
(五)瓶藏法
-
-
三、優質清香型高山烏龍茶的十忌
-
-
第九篇 頤養:烏龍茶之用
-
一、烏龍茶功能成分
-
二、烏龍茶的養生作用
-
(一)烏龍茶的特殊保健作用
-
(二)烏龍茶的精神調節作用
-
-
三、臺灣有機茶
-
-
第十篇 問茶:烏龍茶之茶緣
-
一、烏龍茶傳說
-
(一)烏龍茶的傳說
-
(二)鐵觀音的傳說
-
(三)大紅袍母樹的傳說
-
(四)鳳凰單叢茶的故事
-
-
二、茶俗
-
(一)安溪婚姻茶俗
-
(二)安溪喪事茶俗
-
(三)安溪敬佛茶俗
-
(四)武夷山「喊山」與「開山」
-
(五)潮州茶俗
-
(六)鳳凰茶諺語
-
(七)臺灣茶與寺廟
-
-
三、茶事活動
-
(一)武夷山鬥茶賽
-
(二)安溪茶王賽
-
(三)臺灣無我茶會
-
(四)臺灣全民喝茶日活動
-
(五)臺灣茶香書會
-
(六)大型綜合性茶業博覽會
-
(七)臺灣木柵觀光茶園著名的旅遊景點
-
(八)美不勝收的阿里山觀光茶園
-
(九)茶香悠悠的大稻埕
-
-
-
第十一篇 流芳:烏龍茶之傳播
-
一、烏龍茶對外貿易
-
(一)閩南烏龍茶對外貿易
-
(二)武夷岩茶香飄海外
-
-
二、烏龍茶內銷
-
(一)潮州茶葉市場
-
(二)烏龍茶在上海
-
(三)烏龍茶在重慶
-
-
三、臺灣烏龍茶行銷
-
(一)在臺烏龍茶的轉口貿易期
-
(二)臺灣烏龍茶輸出的快速發展期
-
(三)臺灣烏龍茶輸出的衰退期
-
(四)臺灣烏龍茶內銷的興起時期
-
-
四、茶事深耕
-
(一)潮州茶葉百年老字型大小在清末民初的情況
-
(二)現今烏龍茶知名企業(農會)
-
-
- 附錄一 安溪烏龍茶主要種植品種
- 附錄二 武夷岩茶種植品種
- 附錄三 鳳凰單叢茶種植品種
- 附錄四 臺灣烏龍茶樹品種特徵表
- 參考文獻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