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一席茶,一片幽境,在茶香與美學交融中尋得心靈的安憩。 茶品味的是生態,是自然氣息的返觀內照,透過一席茶,把自己融入自然山水之中。 茶席已布,賞茶、悅心、觀己、知味,讓我們且吃茶去! 茶席幽境,梅花影伴茶唐宋的飲茶環境和茶席背景,已經開始注重竹林、松下、花蔭、名山、清澗等宜茶的幽境,但宋代杜耒的〈寒夜〉詩:「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卻使一彎新月和梅花的疏影橫斜,以剪影的清美蘊藉,首次映入了茶席的範圍。伴茶唯有梅花影,這一席茶吃得可謂前無古人。 茶席的美與和諧,來自彼此的尊重關懷茶席上的茶杯,在開局時排列緊密整齊,既是形式美的需求,也便於席主就近分茶。茶會開始後,茶杯可以根據客人的需求,適當地分開一些距離,表現出席主對嘉賓的貼心關懷。但是作為嘉賓,也應當有自覺地維護茶席的形式美。在您品完一杯茶後,要配合一下左右客人的茶杯排列,使之盡可能整齊有序,不要過於凌亂。 茶杯是茶最好、最美的嫁衣講究喝茶的人,都是一茶一杯。因為不同壁厚、不同材質、不同杯形、不同釉色、不同燒造氛圍的茶杯,會在不同層面上,深刻影響著茶湯的觀感、表現與香氣存留等等。因此,當喝茶提升到更高的雅致閒賞層面,總要為特定茶類、特定茶種,選擇搭配最能準確、精采表現它的茶杯。杯子是茶最好、最美的嫁衣。 本書特色:茶席是為品茗建構的茶道美學空間,關乎人、茶、器、物、境。藉茶之「清味」,透過一席茶營造出與世俗有所分隔的生活之美。本書基於人體工學原理及實用且美的原則,詳盡介紹茶席設計。此外,亦對茶席及器具的歷史發展,進行了系統性而周延地梳理。期望透過本書能讓我們品味到一席茶的味外之味、韻外之致。
-
總序
-
正本清源說茶真
-
- 自序
- 茶韻悠然,心境至上
- 茶席歷程,繁簡有序
- 品茗之道,溫潤隨心
-
茶席基礎,細節為要
-
基本茶席,道涵章法
-
人體工學,規圓矩方
-
感官審美,少即是多
-
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
左手茶席,右手出湯
-
右手茶席,異曲同工
-
-
茶席構成,陰陽和諧
-
煮茶爐,苦節君子
-
煮水器,騰波鼓浪
-
泡茶器,大度注春
-
勻杯,調和公道
-
茶杯,溫潤啜香
-
壺承,承載容納
-
茶托,隔熱襯托
-
茶荷,負荷染香
-
茶則,增減計量
-
滓方,有容乃大
-
席布,一方天地
-
潔方,受汙拭盞
-
蓋置則置,心所安處
-
茶倉,藏嬌貯香
-
都籃,整理收納
-
花器,移花栽木
-
-
茶席美學,意境交融
-
茶性本儉,衣著素雅
-
腹有茶湯,氣質自華
-
茶姿婀娜,猶如佳人
-
茶湯瑰麗,春意盎然
-
茶景如畫,蕉蔭竹翠
-
茶器雅賞,溫潤以澤
-
茶煙裊裊,透窗蕩塵
-
邏輯架構,形生勢成
-
空間層次,俯仰生姿
-
色彩格調,對比調和
-
虛實相生,光影變幻
-
隔與不隔,含蓄直觀
-
畫面之感,意境清美
-
-
茶席插花,茗香點綴
-
文人插花,如花在野
-
構圖簡潔,疏密有致
-
比枝配色,花宜半開
-
瓶插碗盛,疏影橫斜
-
-
常見茶席,各具風采
-
一人之席,獨品得神
-
兩人對酌,得趣言歡
-
珍鮮馥烈,三人得味
-
五人之席,嚴謹方正
-
七人之邀,品杯分區
-
四季茶席,春華秋實
-
春之翠席,生機盎然
-
夏之暑席,無上清涼
-
秋之美席,絢爛之極
-
冬之素席,內斂養藏
-
主題茶會,突出席意
-
野外茶席,瞰泉臨澗
-
- 茶席禁忌,古今有之
- 後記
- 主要參考書目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