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說話本來就有三種限制:一是人,二是地,三是時。非其人不說;非其時,雖得其人,也不必說;得其人,得其時,而不是說話的地方,仍是不必說。
話說得體,則讓人高興;反之,只會讓人傷心。
禍從口出而使人身敗名裂,福自心生而使人添色增光。有時說話的人並無惡意,但對聽者而言,卻可能是傷及他的惡語。人們說話應謹慎,只說該說的話。
古代印度有一位國王要考考他的一位大臣是否聰明。他給這位大臣高矮、大小、胖瘦、色澤全同的三個小金人,叫他辨明三座「金人」的各自特點。這大臣苦思冥想,心無旁騖,也不知所以。叫下面人看,個個搔首語塞。一個年輕人聽說了,自告奮勇來辨認。他凝思片刻,要了三根稻草。他將第一根從小人左耳通入,從口中出來;將第二根通入小人右耳,從另一耳出來;將第三根通入小人之耳,稻草伸入肚中。然後他說:第一個「人」的嘴淺,聽到什麼便說出去,不受人歡迎;第二個「人」心不在焉,聽了什麼這耳進那耳出,他始終生活平庸;第三個「人」深沉,謹慎,聽進什麼藏在心中,不輕易表現自己,所以他容易成功。年輕人話音未落,滿座為之叫絕。
話說得體,則讓人高興;反之,只會讓人傷心。
禍從口出而使人身敗名裂,福自心生而使人添色增光。有時說話的人並無惡意,但對聽者而言,卻可能是傷及他的惡語。人們說話應謹慎,只說該說的話。
古代印度有一位國王要考考他的一位大臣是否聰明。他給這位大臣高矮、大小、胖瘦、色澤全同的三個小金人,叫他辨明三座「金人」的各自特點。這大臣苦思冥想,心無旁騖,也不知所以。叫下面人看,個個搔首語塞。一個年輕人聽說了,自告奮勇來辨認。他凝思片刻,要了三根稻草。他將第一根從小人左耳通入,從口中出來;將第二根通入小人右耳,從另一耳出來;將第三根通入小人之耳,稻草伸入肚中。然後他說:第一個「人」的嘴淺,聽到什麼便說出去,不受人歡迎;第二個「人」心不在焉,聽了什麼這耳進那耳出,他始終生活平庸;第三個「人」深沉,謹慎,聽進什麼藏在心中,不輕易表現自己,所以他容易成功。年輕人話音未落,滿座為之叫絕。
-
第1章 說話自嘲術
-
1. 想笑別人,先笑自己
-
2. 嘲笑自己也能讓他人臉紅
-
3. 自嘲也能委婉拒絕
-
4. 自暴其醜最高明
-
5. 自嘲的最佳說法
-
-
第2章 說話沉默術
-
6. 沉默是金
-
7. 適時沉默是一種明智行為
-
8. 言多必失,言多壞事
-
9. 不到時後不開口
-
10. 沉默有時比論理更有說服力
-
11. 沉默是制勝的武器
-
-
第3章 說話客套術
-
12. 說話要注意場合
-
13. 嚴肅場合不能開玩笑
-
14. 社交場合說好的第一句話
-
15. 公關場合不忘「客套」與「敦促」
-
16. 不同場合下的不同用語
-
-
第4章 說話批評術
-
17. 切莫輕易指責別人
-
18. 批評他人要真誠
-
19. 忠言逆耳利於行
-
20. 何妨批評也風趣
-
21. 批評要就事論事
-
22. 批評的十三種方式
-
23. 批評的四大內容
-
24. 聲東擊西法
-
-
第5章 說話分寸術
-
25. 把握好說話的分寸
-
26. 識破別說破
-
27. 說話辦事多留餘地
-
28. 只說該說的話
-
29. 奉承有度
-
30. 話到嘴邊留下半句
-
31. 少在背後議論別人
-
32. 口無遮攔,話不投機
-
33. 給自己留一些秘密
-
34. 逢人只說三分話
-
35. 不碰觸別人的痛處
-
36. 避開衝突的焦點
-
-
第6章 說話形象術
-
37. 優雅的談吐討人喜歡
-
38. 照顧對方的自尊
-
39. 與人稱呼要恰當
-
40. 有話好好說
-
41. 微笑為你添光彩
-
42. 眼睛會說話
-
43. 眉毛傳遞心理資訊
-
44. 五彩繽紛的嘴部動作
-
45. 鼻子的無聲語言
-
-
第7章 說話體態術
-
46. 肢體語言的類型
-
47. 說話時的姿態禮儀
-
48. 說話時的手勢禮儀
-
49. 說話時的握手禮儀
-
50. 說話時的揮手禮儀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