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教育哲學
本書係大學及研究所教科書,內容包含哲學涵義、教育哲學涵義、教育哲學的方法、形而上學與教育的關係、人性發展與教育的關係、人生價值與教育的關係、教育本質論、教育目的論、教育內容論、教育方法論等部分,可幫助學習者了解教育哲學的基本概念,熟悉教育哲學之方法,培養通觀、思考及分析教育根本問題的能力和習慣,理解教育與哲學各個領域的關係,並嘗試發展自己的教育理念與價值系統。
-
第一章 從哲學說起
-
第一節 論哲學之定義
-
第二節 哲學的起源
-
第三節 哲學與科學
-
第四節 哲學的功用
-
附註
-
-
第二章 教育哲學是什麼
-
第一節 教育哲學的結構關聯
-
第二節 教育中的價值和信念
-
第三節 教育問題之深層、系統而整體的思考
-
第四節 教育哲學功用的兩極化及其統整
-
附註
-
-
第三章 教育哲學的方法
-
第一節 邏輯推論
-
第二節 邏輯分析
-
第三節 直觀
-
一、現象學方法
-
二、禪定
-
附註
-
-
第四章 形而上的假設
-
第一節 緒言
-
一、萬有本體的探索
-
二、宇宙演化規則的理解
-
三、形上問題的價值
-
第二節 西方的形上思想
-
一、蘇格拉底以前
-
二、柏拉圖
-
三、巴克萊
-
四、亞里斯多德
-
五、洛克
-
六、笛卡兒
-
七、休謨
-
八、懷德海
-
第三節 我國的形上思想
-
一、老子
-
二、莊子
-
三、易經
-
四、周敦頤
-
五、張載和朱熹
-
附註
-
-
第五章 人性的發展
-
第一節 緒論
-
一、教育與人性發展
-
二、追求完美之人性
-
第二節 人性發展的理想
-
一、儒家
-
(一)孔子
-
(二)孟子
-
(三)宋明理學家
-
(四)現代聖人的概念
-
二、道家
-
(一)老子
-
(二)莊子
-
三、古代希臘三哲
-
(一)蘇格拉底和柏拉圖
-
(二)亞里斯多德
-
第三節 結論:再論現代的聖人
-
附註
-
-
第六章 人生的意義
-
第一節 生活中的價值
-
第二節 以理性為主導的人生
-
一、蘇格拉底和柏拉圖
-
二、亞里斯多德
-
三、斯多亞學派
-
第三節 以道德義務為主導的人生
-
第四節 以快樂為主導的人生
-
一、自我快樂主義
-
二、利他快樂主義
-
-
第七章 教育的本質
-
第一節 教育本質的特性
-
第二節 教育是什麼
-
一、教育是一種善意的活動
-
二、教育是一種價值導向的活動
-
三、教育是一種教導與學習的活動
-
四、教育是一種獲得成果(成就)的活動
-
附註
-
-
第八章 教育的目的
-
第一節 教育目的之性質
-
1、教育目的是什麼
-
二、杜威論教育目的
-
(一)盧梭
-
(二)以「社會效率」為教育之目的
-
(三)以「文化」為目的
-
三、皮德思和梭爾提士論教育目的
-
四、教育目的之階層性
-
第二節 教育目的之內涵
-
一、影響教育目的形成之因素
-
(一)形而上的理念
-
(二)完美人格的定義
-
(三)理想人生的定義
-
二、教育之功能性的目的
-
(一)發展個體潛能 達成自我之實現
-
(二)促進個體社會化及群體之進步
-
(三)文化的傳遞和創新
-
附註
-
-
第九章 教育的內容
-
第一節 何謂教育內容
-
一、教育內容與課程
-
二、課程與教材
-
三、教育內容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
-
第二節 影響教育內容形成的因素
-
一、教育目的及目標
-
二、教育的對象
-
三、文化傳統
-
四、社會現狀及發展
-
五、教師的價值觀、知能及人格特質
-
第三節 學校教育內容的重點
-
一、生存的知能
-
二、生活的知能
-
三、道德及精神修養的理念和方法
-
四、社會服務的正確觀念與方法
-
五、合理的人生觀及世界觀
-
-
第十章 教育的方法
-
第一節 良好的教育方法
-
一、最經濟的條件
-
二、最大的預期教育目標
-
三、最小的不良副作用
-
第二節 興趣與努力
-
第三節 自由與訓練
-
第四節 教育方法的一些新趨向
-
附註
-
-
索引
-
中文名詞索引
-
中文人名索引
-
英文索引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