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係針對歐陸哲學中,現代與後現代對主體(subject)的爭議進行比較研究,並引申其教育涵義。
- 作者簡介
- 自序
-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主體的爭議
-
第二節 主體的意義與探討方式
-
第三節 本研究在教育哲學上的定位
-
-
第二章 笛卡爾的主體-我思
-
第一節 「我思」的論證及理性的地位
-
第二節 笛卡爾式主體
-
第三節 「我思」的正當性
-
第四節 「我思」的教育涵義
-
-
第三章 康德的主體-先驗的主體
-
第一節 康德的先驗主體(transcendental subject)
-
第二節 對理性自主性的堅持
-
第三節 對理性的正當性之質疑
-
第四節 理性的開發與自主的教育目標
-
-
第四章 黑格爾的主體―自我意識
-
第一節 客觀唯心論和辯證法
-
第二節 自我意識
-
第三節 黑格爾的主體觀
-
第四節 對黑格爾的理性觀之質疑
-
第五節 教育主張:主體的形成與陶冶(Bildung)
-
-
第五章 結構主義的主體觀-主體之死
-
第一節 結構主義產生的背景
-
第二節 李維史陀的結構主義
-
第三節 皮亞傑的結構主義
-
第四節 對結構主義的批判
-
第五節 結構主義在教育上的主張
-
-
第六章 海德格對自我的定位-「此有」
-
第一節 海德格對「此有」(dasein)的說明
-
第二節 海德格對人文主義的批判
-
第三節 對「此有」的評論
-
第四節 教育上的引申
-
-
第七章 傳科的主體觀-自身的技藝
-
第一節 傅科對自我的定位
-
第二節 從考古學到系譜學
-
第三節 傅科晚期的自我定位―自身的技藝
-
第四節 傅科的自我定位之正當性質疑
-
第五節 規訓權力在教育上的涵義
-
-
第八章 後現代的自我定位
-
第一節 後現代的時代特徵?
-
第二節 現代自我的破解
-
第三節 後現代自我的形式與內容
-
第四節 後現代自我定位的正當性之質疑
-
第五節 多元文化教育的理想
-
-
第九章 各種自我定位的比較
-
第一節 現代與後現代對自我的定位―形式與內容的差異
-
第二節 自我定位的正當性問題
-
第三節 主體vs.認同的定位方式
-
第四節 現代性主體的矛盾
-
第五節 皮亞傑對傅科的結構主義批評
-
第六節 人文主義的問題
-
第七節 各種對自我的定位的教育涵義?
-
-
第十章 本研究對台灣當前教育的引申
-
第一節 政治、社會背景的變遷
-
第二節 台灣人民的認同變遷
-
第三節 教改的風潮與開放
-
第四節 媒體的影響力日增
-
第五節 人權教育與環境教育的矛盾
-
- 參考書目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