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社会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社会研究方法的发展和进步贯穿于社会科学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当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影响,社会研究方法的发展也随之迎来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 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调查与方法研究室决定创办《社会研究方法评论》集刊。
-
鹦鹉秘授的社会学方法/夏传玲
-
一、缘起
-
二、被搅乱的问题秩序
-
三、乱闯进来的柏拉图
-
四、课后记
-
-
也谈差序格局的经验测量:对“厘差定序”法的补充与拓展/胡安宁
-
一、引言
-
二、厘差定序的测量策略及其方法论优化
-
(一)厘差定序测量策略概览
-
(二)潜在的信度偏差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
(三)异方差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
-
三、经验示例
-
四、结语
-
-
个体导向方法的理论缘起、实例应用及评述/刘瑞平 李建新
-
一、引言
-
二、个体导向方法的缘起和理论基础
-
(一)变量导向方法的局限性
-
(二)个体导向方法的理论基础
-
-
三、个体导向的常用统计方法
-
(一)截面数据中个体导向的常用统计方法
-
(二)追踪数据中个体导向的常用统计方法
-
-
四、变量导向和个体导向方法统计应用的实例比较
-
(一)截面数据中的实例分析比较
-
(二)纵向数据中的实例分析比较
-
-
五、个体导向的统计分析方法的挑战
-
(一)解决总体异质性问题的有限性
-
(二)发展轨迹分析中时间维度的混淆性
-
(三)其他方面的问题
-
-
六、结语
-
-
误读与如何提问──韦伯理解方法论下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王赟
-
一、引言:《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情境解读与“方法论瘟疫”
-
二、情势因果律:从文德尔班到韦伯
-
三、个体与理想类型
-
四、因果性证明及其意义
-
五、结论与余论:多因果解释、“犹太人反例”与中国命题
-
-
社会文化背景与受访者响应行为/焦开山 孙月
-
一、受访者响应行为的一般分析框架
-
二、文化取向与应答行为
-
三、社会地位与应答行为
-
四、受访者的社会期望响应
-
五、身份认同与调查响应
-
六、如何减少响应偏差
-
七、结语
-
-
因果关系计量方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改进/梁军
-
一、因果关系计量与反事实问题
-
二、因果关系计量方法的探索
-
(一)倾向得分匹配法
-
(二)双重差分法
-
(三)断点回归法
-
-
三、因果关系计量实践的改进思路
-
-
ResQ:一种基于现实主义逻辑和QCA技术实现跨学科理论构建的新方法/侯思涵 彭小宝
-
一、引言
-
二、方法的简介
-
(一)ResQ的哲学基础──现实主义
-
(二)ResQ的技术基础──QCA
-
-
三、方法应用的步骤和流程
-
四、ResQ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比较
-
(一)科学计量学与ResQ方法的比较
-
(二)ResQ与扎根理论的比较
-
(三)ResQ与定量研究的关系
-
-
五、ResQ的可能争论与应对办法
-
六、结论
-
-
行动案例教学法:打通理论教学与实践行动阻隔的社会工作教学探索/任敏 吕江蕊 陈政军
-
一、引言
-
二、案例教学法的发展: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弥合探索
-
三、案例教学法在社会工作教育中的运用:阻隔的延续
-
四、行动案例教学法:社会工作教学的新探索
-
(一)案例特点及其实施逻辑
-
(二)行动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
-
(三)行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
(四)行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促进机制
-
-
五、对案例教学法的推进与发展
-
六、结论与讨论
-
-
高校中青年教师过劳死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吴新辉 李想
-
一、文献回顾
-
(一)过度劳动与过劳死
-
(二)高校教师过劳死的相关研究
-
-
二、研究方法
-
(一)方法与程序
-
(二)样本
-
(三)数据分析
-
-
三、研究结果
-
(一)高校中青年教师过劳死特征分析
-
(二)高校中青年教师过劳死直接致死病因分析
-
(三)高校中青年教师过劳死间接诱因分析
-
-
四、结论与启示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启示
-
(三)研究局限
-
-
-
婚姻家庭演化的研究进展/罗力群
-
一、人类早期的婚姻家庭形式
-
二、婚姻制度的演化
-
三、父权制的起源和演化
-
四、余论
-
-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征稿启事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