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书采用由历史及现实到未来、由方法论到认识论再到本体论、由范式特征到话语体系再到本土路径的演进方式,层层深入展开论述,提出了“质性社会学”的基本内涵框架,初步建构起质性社会学话语体系。本书最重要的理论创新在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借鉴现代自然科学最新进展,独创性提出“社会全息论”假说,这一理论有效破解了困扰经典社会学的“代表性悖论”,奠定了质性社会学科学的理论基础。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 作者简介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何谓质性社会学
-
第二节 质性社会学何以必要
-
第三节 质性社会学何以可能
-
第四节 质性社会学何为
-
-
第二章 质性研究史
-
第一节 质性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体系的兴起和发展
-
第二节 西方社会学质性研究几种代表性理论的产生
-
第三节 国外质性研究的传统与特色
-
第四节 质性研究在中国的发展轨迹
-
第五节 中国早期社会学自发的质性研究传统
-
-
第三章 质性方法论
-
第一节 质性方法的知识生产模式及主要类型
-
第二节 主体叙事模式
-
第三节 田野参与模式
-
第四节 影像分析模式
-
第五节 文本诠释模式
-
第六节 质性研究方法的特点
-
第七节 从质性研究到大数据方法
-
-
第四章 质性认识论
-
第一节 从质性方法到质性思维
-
第二节 中华传统文化与质性思维
-
第三节 西方文化与质性思维
-
第四节 大数据与质性思维
-
第五节 质性思维的文化“土壤”
-
第六节 质性思维的科学性与中华文化自信
-
-
第五章 质性本体论
-
第一节 纵向视角:社会发展变迁
-
第二节 横向视角:民族、宗教、文化
-
第三节 螺旋式发展特征
-
第四节 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进程与特征
-
-
第六章 质性社会学:范式特征
-
第一节 质性社会学是人文社会学
-
第二节 质性社会学是解释社会学
-
第三节 质性社会学是社会质量学
-
第四节 质性社会学是建构社会学
-
第五节 质性社会学是微观社会学
-
-
第七章 质性社会学:话语体系
-
第一节 基本概念:质性
-
第二节 理论基础:社会全息论
-
第三节 方法原则:个案切入、整体认知、模糊识别、直觉感悟
-
第四节 话语方式:重语言、轻数字,拆围墙、讲故事
-
-
第八章 质性社会学:本土路径
-
第一节 中国社会学呼唤本土化
-
第二节 不忘本来,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思维方式
-
第三节 吸收外来,汲取西方社会学的科学传统理性精神
-
第四节 面向未来,立足于当代认知科学前沿
-
第五节 取道质性研究、回归人文传统,建构中国特色社会学话语体系
-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后记
- 后折页
- 封底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 DOI : 10.978.75201/24119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