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第1卷)

出版日期
2023/07/01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56893993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社会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基础。社会研究方法的发展和进步贯穿于社会科学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当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社会影响,社会研究方法的发展也随之迎来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有鉴于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调查与方法研究室决定创办《社会研究方法评论》(Social Research Methods Review)集刊。
  • 创刊寄语
  • 碾碎的整体网研究/刘军
    • 一、分裂的整体网研究
      • (一)数学的抽象性
      • (二)形式大于内容
      • (三)无人的整体网
      • (四)普遍盖过特殊
      • (五)关系的涌现性
    • 二、同一律与根据律
    • 三、“整体网”“复原”之难
  • 由“理想类型”论概念的建构原则/刘成斌、黎姗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概念的建构原则
      • (一)有效性选择原则
      • (二) 纯粹性独立原则
      • (三)逻辑性推理原则
    • 三、总结与讨论
      • (一)概念化的三原则之关系
      • (二)概念化的陷阱
      • (三)概念化的功能
  • 结构与行动的互构机制分析——再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徐法寅
    • 一、“旧准则”:“结构-行动”二元论
      • (一)涂尔干的“结构-行动”二元论
      • (二)韦伯的“结构-行动”二元论
    • 二、“新准则”:“结构-行动”一元论
    • 三、“结构-行动”互构论:重回二元论
    • 四、“结构-行动”互构机制分析:重构一元论
  • 大数据大在何处:数据量大的价值及分析策略/许琪
    • 一、引言
    • 二、大数据与抽样误差
      • (一)大数据与随机性抽样误差
      • (二)大数据中的覆盖偏差
    • 三、作为非概率样本的大数据
      • (一)对非概率样本的事后分层调整
      • (二)大数据如何助力事后分层
    • 四、大数据的三种分析策略
      • (一)研究稀有事件
      • (二)分析异质性
      • (三)发现细微差异
    • 五、总结与讨论
  • 生命历程研究的范式转变与方法革新——兼论西方生命历程研究的新进展/王殿玺
    • 一、传统生命历程研究的发展脉络与困境
    • 二、整体(Holistic)研究范式:方法论的回归
    • 三、序列分析:生命历程研究的方法创新
      • (一)生命历程研究方法的两种传统
      • (二)序列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
      • (三)序列分析方法的数据类型
      • (四)序列分析方法的功能
    • 四、回顾与展望:生命历程研究的中国经验
      • (一)研究回顾
      • (二)研究展望
  • 从文本到社会知识:基于文本的社会科学研究综述/陈金燕
    • 一、引言
    • 二、从文本到社会知识的思想基础
      • (一)文本中的社会世界
      • (二)社会世界的表示:语言符号和数学表示
    • 三、作为语言符号的文本方法
      • (一)基于词语层面的语言符号
      • (二)基于句子层面的语言符号
    • 四、作为数学表示的文本方法
      • (一)数值特征类方法
      • (二)分类/聚类方法
      • (三)基于网络的方法
      • (四)基于矩阵/向量空间的方法
    • 五、应用思路
      • (一)从方法到分析任务
      • (二)从分析任务到学科应用
    • 六、讨论和反思
  • 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分析——潜在结果模型、因果网络模型与 ABM/贾小双
    • 一、引言
    • 二、潜在结果模型
      • (一)因果推断的反事实框架与潜在结果模型
      • (二)观察研究中的潜在结果模型
      • (三)机器学习方法对潜在结果模型的改进
    • 三、因果网络模型
      • (一)因果网络模型的起源
      • (二)贝叶斯因果图
      • (三)从因果关系到因果机制
    • 四、ABM 与因果机制分析
    • 五、结论
  • 中国公正感研究方法的跨学科比较与方法论反思/杨宇琦
    • 一、我国公正感研究的现状
      • (一)“神形合一”的组织公正感研究
      • (二)“形散神聚”的社会公正感研究
      • (三)“神形分离”的其他公正感研究
    • 二、 我国公正感研究的方法
      • (一)问卷调查方法
      • (二)实验研究方法
    • 三、我国公正感研究方法的不足
    • 四、我国公正感研究方法的反思
      • (一)公正感研究的认识论体系
      • (二)公正感研究的视角体系
  • 质性方法研究空间的潜能与挑战——评《空间研究的质性与视觉方法手册》(海因里希、马尔甘、米利翁、施托尔曼编)/高晓雪
    • 一、关联主义视角下:社会空间概念化与研究方法化的再思考
    • 二、空间研究跨学科、质性方法的讨论与反思
      • (一)探索空间
      • (二)言说与讲述
      • (三)观察与体验
      • (四)描绘与视觉化
      • (五)阅读与接受
    • 三、评论与讨论
  •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征稿启事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