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設計美學史:宋元明清時期:觀物以理×東西交流×崇古追新,從文化復古運動到設計審美中的權力運作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32452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結束紛亂的五代十國,中國步入了宋朝,一場「文藝復興」隨之展開;
契丹、女真、党項、蒙古、漢,多民族在角逐之中也交流著彼此的文化;
元朝為世界上疆域最廣闊的王朝,多元文化的交融是其最大特色;
明朝在器物鑑賞上有了很大轉變,強調從賞玩中獲得美感經驗;
清朝大興文字獄,箝制人民思想,在設計審美上處處可見權力運作。

一個社會的審美經驗,會凝結出什麼樣式的藝術成果?

以造物設計的美學思想史為切入點,從器物的審美形態著手,
探討特定時代的審美觀念,以及特定條件下的審美意識。

◤宋朝
▎中國的「文藝復興」
宋代的禮器考訂、設計和造作工程,整體上的趨勢是向上古三代禮樂制度的回歸。
宋代以後,由社會上層和菁英階層所帶動的復古風氣,引領了仿古器物進入日常生活的陳設與賞玩。
▎從哲學看美學
.以物觀物
從「天理」出發達致澄明之境,而非從「人情」出發以一己之心造成晦蔽。
.觀物以理
從整體上,宋代器物在功用審美上較前代更趨內斂。一方面,由於使用功能和價值與器物內蘊之「理」連結在一起,器物更趨向於適用於人;另一方面,器物的感性形式在合理性的驅動下,也更趨向於凝鍊。

◤元朝
▎國土遼闊,東西交流
《元史·地理志》:「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
各種外來文化和宗教與中國傳統文化被積極接納並相互影響,儒家文化、漢傳佛教文化、藏傳佛教文化、蒙古文化、高麗文化、伊斯蘭文化乃至基督教文化等,皆在蒙元時期的物質文化形態上留下了印記。

▎手工業發展與外族工匠
羅馬教皇使者義大利教士若望·柏郎嘉賓:「第三代大汗貴由寵愛俄羅斯金匠豁思馬,登基的象牙寶座和印璽便由他製作。在第四代大汗蒙哥的時代,巴黎金匠威廉曾率50名工匠,製作了一棵構造精巧的大銀樹,用於宮廷酒局,還有四隻銀獅、四面銀盆配合使用。在那時的漠北,還有法蘭西樣式的銀十字架,上面釘著基督像。」

◤明朝
▎從「格物」到「玩物」
明代以各類器物為撰述對象的譜錄、筆記和其他文人小品數量眾多,充分流露了明人關注器物的心態、視角和鑑賞活動的價值標準。
明代中期以後,對器物在審美和日常使用上的評價,漸漸成為以文人為主的器物鑑賞主體的關注焦點。

▎古物與「時玩」
古代器物不再是被束之高閣的「藏品」,而是被取用於日常生活之中,透過「再設計」成為營造文雅生活的道具。
「時玩」是指近世或當代的物品,包括一些舶來品。明代萬曆年間的書畫、永樂漆器、宣德銅爐、永樂宣德成化瓷器、紫砂器、紫檀紅木器乃至摺疊扇、蟋蟀盆等物件,為世人競相收藏。

◤清朝
▎文字獄下的思想箝制
清初,朝廷透過罪罰剝奪言論與出版的自由,形成了與晚明截然不同的社會風氣與文化氛圍。康、雍、乾三朝對所有「反清」思想進行嚴厲鎮壓,甚至無端猜忌各種有可能影射的文字。

▎權力運作——帝王的審美
「在家國一體的封建體制下,皇帝個人的意志和審美趨向,往往決定了整個朝代的審美趨向。」
宮廷造辦處保證了皇權能夠更嚴格的控制國家重大事項、更緊密的滲入宮廷日常生活,並在客觀上對社會其他階層的物質文化審美觀產生影響。

★本書特色
本書將循著歷史的主線(從宋朝至清朝),從美學思想的角度來呈現中國傳統設計發展歷程中的成果,也從審美觀念和審美意識的角度,來品味中國傳統設計的特質並體察其動因。
  • 導言
  • 第一章 宋元時期的設計美學
    • 第一節 文化復古及其設計美學導向
      • 一、復歸於禮:禮樂器物制度考訂
      • 二、器由禮制:禮樂器物的仿古造作
      • 三、波及民間的器物仿古及贗製
    • 第二節 以物觀物和觀物以理:設計審美的哲學視角
      • 一、以物觀物
      • 二、觀物以理
    • 第三節 理學影響下的設計知識探究
      • 一、「道」、「器」再討論
      • 二、古器物知識的探究
      • 三、生產性知識的累積
    • 第四節 多民族政權並存下物質文化的交融遞變
      • 一、學唐比宋:契丹的物質文化形態
      • 二、繼遼仿宋:女真的物質文化形態
      • 三、會通四方:党項的物質文化形態
      • 四、相容並蓄:蒙古的物質文化形態
      • 五、迎拒之間:漢族的物質文化形態
  • 第二章 明清時期的設計美學
    • 第一節 從「格物」到「玩物」:器物鑑賞觀的轉變
      • 一、鑑賞活動主客體的變化
      • 二、從「格物致知」到「玩物采真」
      • 三、從「寓意於物」到「借怡於物」
    • 第二節 趨雅避俗、尚雅貶俗:設計的審美導向
      • 一、文人批評雅俗標準的權威性及其內涵
      • 二、文人批評雅俗標準的話語形構
      • 三、身分的危機與確認:《長物志》雅俗觀的一種闡釋
    • 第三節 美善相成、盡善盡美:設計的倫理批評
      • 一、反對奢靡炫奇的造物用物風氣
      • 二、強調致用的功能設計
    • 第四節 物性比德、物情有寄:設計的修辭世界
      • 一、象徵之物
      • 二、物體系
      • 三、從「十二花神杯」看傳統器物裝飾的文學性修辭手法
    • 第五節 崇古與追新:並行不悖的設計審美意識
      • 一、集古好古,以古為尚
      • 二、古物新用
      • 三、追捧時玩
      • 四、接受仿古和仿倭
    • 第六節 恭造之式與外造之氣:設計審美中的權力運作
      • 一、君主專制的加強與造辦處的設立
      • 二、造作活動中的帝王意志
      • 三、「恭造之式」與「外造之氣」的語境內涵
      • 四、「御製」的意味
  • 參考文獻
    • 古籍:
    • 著作:
    • 論文: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