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儒家哲學是先秦顯學之一,引領風潮,對時代問題提出文化反思與批判,試圖建立人間的理想國度。千百年來儒者的使命感與綻放盎然生命的花朵鋪墊著我們的人生大道與方向,經典所蘊涵的人生哲理,上至形上之理、天人關係,下至人倫日用與生命氣象之展開,皆是儒者情懷,理性與感性的激盪,這些主題思考的關切與追問正是儒者的生命熱情之寫照。
本書共分八編:
1.天命、王道與正義:為「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的儒學傳承尋覓立論根基與價值根源。
2.經典詮釋:藉由經典詮釋演繹其中的義理內涵,開發儒學的共命慧與自證慧,以及面對當代問題的挑戰及回應。
3.政治哲學:為理想的生活世界提供價值與生活方式之選擇,揭櫫政道與治道真諦。
4.孝道實踐:檢視儒家孝道的實踐及因應之道,成就和諧有溫度的社會。
5.終極關懷:探索儒家的宗教精神及宗教向度,為生命意義和價值提供另一思考。
6.荀學探析:反思儒家所欲建立的理想家園,荀子哲學當有其貢獻及可借鏡參照之處,在制度實踐上開出外王之可能。
7.易經抉微:探討《易經》的思維方式、《易傳》的性命觀、易之聖人之道以及高師懷民教授《易》學理論及體系等為儒家建構人文世界的形上預設。
8.臺灣儒學:詮釋臺灣儒學的意涵、旨趣及其挑戰,期待臺灣儒學的「體、用、文」之建立。
附錄:敬附恩師羅光總主教的生命哲學的探討專文,他可稱是當代思想界的博學鴻儒,建構士林哲學與中國哲學融滲、理解與會通之道的傑出哲學家。
本書共分八編:
1.天命、王道與正義:為「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的儒學傳承尋覓立論根基與價值根源。
2.經典詮釋:藉由經典詮釋演繹其中的義理內涵,開發儒學的共命慧與自證慧,以及面對當代問題的挑戰及回應。
3.政治哲學:為理想的生活世界提供價值與生活方式之選擇,揭櫫政道與治道真諦。
4.孝道實踐:檢視儒家孝道的實踐及因應之道,成就和諧有溫度的社會。
5.終極關懷:探索儒家的宗教精神及宗教向度,為生命意義和價值提供另一思考。
6.荀學探析:反思儒家所欲建立的理想家園,荀子哲學當有其貢獻及可借鏡參照之處,在制度實踐上開出外王之可能。
7.易經抉微:探討《易經》的思維方式、《易傳》的性命觀、易之聖人之道以及高師懷民教授《易》學理論及體系等為儒家建構人文世界的形上預設。
8.臺灣儒學:詮釋臺灣儒學的意涵、旨趣及其挑戰,期待臺灣儒學的「體、用、文」之建立。
附錄:敬附恩師羅光總主教的生命哲學的探討專文,他可稱是當代思想界的博學鴻儒,建構士林哲學與中國哲學融滲、理解與會通之道的傑出哲學家。
- 自序
-
第一編 天命、王道與正義
-
「天命」觀念的詮釋
-
儒家王道思想探析
-
先秦儒家正義觀
-
-
第二編 經典詮釋
-
儒學的共命慧與自證慧
-
傳統經典詮釋與現代生活
-
儒家安身立命的意涵與當代的挑戰
-
-
第三編 政治哲學
-
儒家政治哲學之分析與批判
-
儒家政治權威合法性之探討
-
-
第四編 孝道實踐
-
曾子「吾道一以貫之」之認知、體悟與實踐
-
對儒家孝文化的哲學思考
-
文化失調與調整—從傳統孝道之實踐困境解讀
-
-
第五編 終極關懷
-
儒家的宗教性
-
-
第六編 荀學探析
-
荀子「明分使群」之意涵與價值
-
荀子哲學中「禮」與「法」的關係建構探究
-
荀子管理哲學研究
-
-
第七編 易經抉微
-
《易經》的思維方式
-
《易傳》性命觀—從儒家觀點探析
-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探析
-
高懷民教授《易》學理論之研究
-
-
第八編 臺灣儒學
-
清領時期臺灣書院教育的儒學思想
-
清朝臺灣儒學中的朱子學意涵與詮釋
-
臺灣儒學的回顧與前瞻
-
-
附錄
-
羅光總主教生命哲學的創化、發展與意義
-
- 參考文獻
- 謝辭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