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渴望「形式」的「感受」:先秦儒家的政治考古學

出版日期
2020/03/2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763746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作為對先秦儒家政治的考古學研究,本書並不試圖建構一套儒家政治哲學體系,或真實還原出先秦儒家的政治思想史脈絡,而是想要重新考掘出先秦儒家所親歷的某種政治經驗。這種政治經驗能夠突破道德人性論的傳統設定,並通過「感受」與「形式」之間的共構,與當代政治哲學中的「複數性」(plurality)、「共通體」(communauté)等關鍵性概念相連通。乍看起來,「感受/形式」只是儒家原有的「仁—禮」結構的概念化別稱,然而這兩者所構成的張力結構卻能夠彰顯出更為普遍的政治處境,揭示出早期儒家在其曲折的思考、實踐過程中,所觸及的複雜政治經驗。

  在「感受」的相互接觸所產生的錯位與挫敗中,人們召喚「形式」來消除這種痛苦,「形式」使得人們不必展露自身的「感受」就可以共處,通常認為這就是政治領域的運作原理。然而儒家所理解的「政治」,卻是希望在人類共同生活中保留「感受」的優先性,這種理解也必然需要面對由此帶來的困境。

  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以《論語》為主軸,並追溯到早期儒家「仁禮」所引發的「感受」與「形式」之間的交織歷程,並揭示儒家政治的獨特構造。下篇則以《孟子》、《荀子》及同時代的思想文本作為討論對象,探討儒家政治形態如何在新時代的政治話語結構下演變?如何重新塑造出「天命—共通」的政治共同體模式?
  • 自序
  • 序篇 核心故事
  • 導論
    • 第一節 「軸心時代」的兩個世界
    • 第二節 雙層考古學:方法論的試探
    • 第三節 重訪「政治」:觀念梳理與章節概述
  • 上篇
    • 第一章 做為多幕劇的《論語》:考古學方法的試探
      • 第一節 從文本性質到考古學方法:論戲劇分析的必要性
      • 第二節 子路、顏回之死
      • 第三節 子貢
      • 第四節 夫子何居:從「仁禮」到「天—命」
    • 第二章 「仁禮」結構初探:為「形式」奠基的「感受」
      • 第一節 三種關係層次:在〈學而〉首章中遭遇疏異他人
      • 第二節 從「學」到「好學」:召喚「感受」的「形式」
      • 第三節 「感受」的錯開:宰我的三個挑戰
    • 第三章 儒家政治的發生機制
      • 第一節 《論語》中的「莫己知」:早期儒家的深層處境
      • 第二節 「政治」的重構:「修身」、「人己」、「共同體」
      • 第三節 「克己復禮」:儒家政治的悖論結構
      • 第四節 正名與天命:必然性連接的斷開
    • 第四章 「義外」的挑戰:「感受」抵抗「形式」
      • 第一節 「仁內義外」:「感受」與「形式」的分隔
      • 第二節 不意外的「義外」:墨家與法家
      • 第三節 情感與天道:郭店楚簡的回應或徬徨
      • 第四節 儒家「政治」的構造:「感受」與「形式」的發生系譜
  • 下篇
    • 第五章 權力的調音:宇宙論化的「形式」系統
      • 第一節 「天命」與「天道」的分殊:宇宙論的醞釀
      • 第二節 「道」的分岔口:《老子》與〈太一生水〉之間
      • 第三節 兩種類型的分析:《黃帝四經》與《管子》四篇
      • 第四節 戰國時代的共同體方案:「天道宇宙論」與「天命共通」
    • 第六章 孟子的抉擇:「不忍」與「四端」之間
      • 第一節 話語結構的試探:小國模式的悲劇敘事?
      • 第二節 力斥楊墨:「義」與「性」的重構
      • 第三節 感受原則:優先於「四端」的「不忍」
      • 第四節 脆弱的善性:「四端」之做為「形式」
      • 第五節 自反難題與誠身之道
      • 第六節 「知天」與「知命」:「天命」觀的演進
    • 第七章 荀子的抵抗:情性、定分與先王
      • 第一節 儒者的立身處境:從〈非十二子〉談起
      • 第二節 有欲與無分:「群」中之「性」
      • 第三節 積偽與禮義:朝向「形式」的安頓
      • 第四節 君子Vs君王:才能與權力的分離
      • 第五節 另一種「知天」:「性—偽」結構的隱祕翻轉
    • 第八章 朝向當代對話的孟荀政治哲學:阿岡本、漢娜鄂蘭、儂曦
      • 第一節 人的兩種潛能
      • 第二節 潛能之用:剝奪與反抗
      • 第三節 人類的「複數性」:「感受」與「形式」的交織
      • 第四節 「天—命」與「共通」:打斷神話的共同體
  • 結論
  • 參考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