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先秦哲學隅論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先秦時代是中國哲學最為輝煌的時代。其時百氏蜂起,學派林立,異論競呈,辯說自由,作為中國哲學的發端,素有「百家爭鳴」的美譽。本書以儒、道、墨、法、名、陰陽六家為主軸,評介先秦哲學家對宇宙本質、政治走向、人性善惡、思辯推理等問題的論辯與看法。
- 導言 先秦哲學的興起
-
第一章 儒家哲學
-
一 概說
-
二 孔子哲學
-
(一)孔子的生平
-
(二)孔子的仁學
-
(三)孔子的「仁」與「親」、「義」、「禮」諸觀念之關係
-
(四)孔子的人性論
-
(五)孔子的正名主義
-
-
三 孟子哲學
-
(一)孟子的生平
-
(二)孟子性善論的幾組重要觀念
-
(三)孟子、告子的人性論辯
-
(四)孟子的正名思想
-
-
四 荀子哲學
-
(一)荀子的生平
-
(二)荀子的性惡論
-
(三)荀子的天論
-
(四)荀子的正名主義
-
-
-
第二章 道家哲學
-
一 概說
-
二 老子哲學
-
(一)老子其人其書之關係
-
(二)宇宙本原論
-
(三)政治觀念
-
(四)倫理思想
-
(五)語言哲學
-
-
三 莊子哲學
-
(一)莊子的生平
-
(二)「氣化」的形上學
-
(三)「齊物」的知識論
-
(四)「因是」的倫理學
-
(五)「無情」的人性觀
-
-
四 黃老之學
-
(一)黃老之學的背景
-
(二)《黃帝四經》
-
(三)《管子》
-
-
-
第三章 墨家哲學
-
一 概說
-
二 墨子哲學
-
(一)墨子的生平
-
(二)「務為治」之學說:兼愛、尚同、尚賢
-
(三)「清廟遺緒」之學說:天志、明鬼
-
(四)「用夏政」之學說:節用、非命
-
-
-
第四章 法家哲學
-
一 概說
-
二 商鞅的法治主義
-
(一)商鞅的生平
-
(二)法的重要性
-
(三)立法的要件
-
(四)刑法與仁義的關係
-
-
三 申不害的術治主義
-
(一)申不害的生平
-
(二)術之二型
-
(三)法、勢之思想
-
-
四 慎到的勢治主義
-
(一)慎到的生平
-
(二)重勢說
-
(三)法治論
-
(四)因循觀
-
-
五 韓非哲學
-
(一)韓非的生平
-
(二)法術勢之統合
-
(三)歷史觀
-
(四)人性論
-
-
-
第五章 名家哲學
-
一 概說
-
二 惠施之「合同異」思想
-
(一)惠施的生平
-
(二)「歷物十事」中的「合同異」思想
-
-
三 公孫龍之「離堅白」思想
-
(一)公孫龍的生平
-
(二)〈堅白論〉、〈白馬論〉中的「離堅白」思想
-
-
四 《墨辯》中的名家哲學
-
(一)語言的分類
-
(二)推理形式的分類
-
(三)對戰國諸子辯說的批判
-
-
-
第六章 陰陽家哲學
-
一 概說
-
二 《呂氏春秋》中《十二紀》的「月令說」
-
三 騶衍的「符應」思想
-
(一)騶衍的生平
-
(二)騶衍的「終始五德」說
-
-
-
第七章 兩漢史家對先秦哲學的分類與命名
-
一 概說
-
二 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旨〉
-
(一)司馬談的「六家說」
-
(二)對「六家說」的檢討
-
-
三 班固的《漢書.藝文志.諸子略》
-
(一)班固的「十家說」
-
(二)對「十家說」的檢討
-
-
-
餘話 漢代哲學的特質
-
一 流派的更替
-
二 學術的整理
-
三 儒學的變型
-
- 參考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