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看著你的心!:「證悟的老狗」巴楚仁波切這樣直指心性

出版日期
2017/06/0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609175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朝悟則朝解脫,夕悟則夕成佛!」
揭示「證悟的老狗」巴楚仁波切心性教法《觀修自解脫》實修竅訣。

智慧林佛學院校長:慈囊仁波切,
首次為華人弟子作大圓滿心性直指教授。

■讓煩惱自解脫的祕訣是什麼?
巴楚仁波切說:從自己的心開始。
那麼,心又是什麼?
怎麼樣讓心看到它自己而解脫呢?

心始終與我們同在的,可是我們卻總是看不見……
當巴楚仁波切被他的上師猛打一頓後醒來的剎那,自解脫的那心是什麼?
巴楚仁波切說,我們所要做的,僅僅不過是向內「看著心」!
看著你的心,不管它生起什麼或沒有生起什麼,
就這樣向內看著你的心,
鬆緩地安住在這覺知中。

■從那裡去尋找你的心?
它不在外面,也不在裡面;
它不是刻意造作或長時努力就可得來的一種禮物,
它無始以來就一直跟我們在一起。

■心是什麼?
心的本質是明;它的體性是空,是明而覺,是明空雙運。
當下能夠體悟這點,就是見到了心的實相、心的本性,
一切當下都解脫了!

■要怎麼認識這樣的心?
放下腦袋裡所有的想法,在自然狀態下,不想過去,不預設未來,
不刻意造作,也不逃避生起的一切意念,
就這樣鬆緩的以心看著你的心,安住著。

■把心轉個方向就好
我們的心不斷地向外去追尋,我們的眼睛不停看著外在的境,
我們的耳朵聽著外在各種聲音,我們的心向外做著各種的追尋。
此時,我們要把心轉個方向,
只是轉個方向,讓心看著自己的心就好。
  • 釋論作者 序/今生就明心見性,是可能的!
  • 原典
  • 《究竟大圓滿成佛之深奧法門: 觀修自解脫》
  • 釋論:壹、前行
  • 第一章、緣起
    • 以密乘見地詮釋空性
    • 你準備好了嗎?
    • 祈願依此而明心見性
  • 第二章、禮讚與發願
    • 讚頌
    • 教法由誰所說
  • 釋論:貳、正行
  • 第一章、空性法身與修持方法
    • 自心體性為解脫之王
    • 心的體性是什麼,如何認出它?
    • 無修就是最好的禪修
    • 如何觀照念頭?
    • 放鬆吧!讓念頭自顯自解脫
    • 放下你的禪修
  • 第二章、去除禪修時的障礙
    • 鬆緩身心,調伏熾盛煩惱
    • 當微細心念急湧時,提起覺知,朗朗安住
    • 昏沉或樂明無念時,保持覺性,自然安住
    • 種種順緣生起時,不隨驕慢而安住
    • 種種逆緣生起時,微笑面對不氣餒
  • 第三章、直指心性的精要口訣
    • 無法瞭解心性?
    • 心,本來就在那兒了!
    • 安住在四處尋找的心上
    • 把心轉個方向就好
    • 安住在那疑惑生起的心上
    • 安住在「顯相與心無別」中
    • 安住在任生任顯的體性中
    • 既不遮滅,也不跟隨念頭
    • 不做任何取捨,於心上安住觀修
    • 善巧運用心的鬆、緊,調整觀修
    • 不貪著美味飲食
    • 視苦樂皆為道用
  • 第四章、心,是什麼?
    • 心是明而覺、遍如空
    • 心通透無礙,遍一切法
    • 心非實有,卻能覺知、顯現一切
    • 心離一切邊,卻又顯空雙融
    • 心,本具一切圓滿智慧
  • 第五章、迷亂自解脫的口訣
    • 認證慳吝本質,就是最殊勝的布施
    • 認證貪著本質,就是最殊勝的持戒
    • 認證瞋怒本質,就是最殊勝的忍辱
    • 認證懈怠本質,就是最殊勝的精進
    • 認證散亂本質,就是最殊勝的禪定
    • 認證愚癡本質,就是最殊勝的智慧
    • 認證貪婪本質,就是最殊勝的知足
  • 第六章、煩惱即為本智的口訣
    • 痛苦本質即是大樂法身
    • 煩惱本質即是無生法身
    • 瞋恚本質即是大圓鏡智
    • 我慢本質即是平等性智
    • 貪欲本質即是妙觀察智
    • 嫉妒本質即是成所作智
    • 愚癡本質即是法界本智
    • 昏沉本質即是空明本智
    • 掉舉本質即是不變本智
    • 三毒本質即是三身本智
  • 第七章、修持時,心的各種狀態
    • 心生無念時,安住赤裸覺性中
    • 心生明晰喜樂時,安住樂明覺受上
    • 心生昏沉不明時,提振明覺而安住
    • 意念模糊不清時,提振明性而安住
    • 心的清明擾動時,明辨分離而安住
    • 失去動力或病痛,祈請上師生悅心
    • 心性光明自顯時,安住當下體性上
  • 第八章、日常行住坐臥的行持
    • 行、住、坐、臥,皆在自性光明中
    • 座上、座間都不離空性之境
    • 遠離過度貪執的心念
    • 當下一念的那心識
  • 釋論:參、結行
  • 第九章、對修行者的囑咐
    • 莫在認非為是中,盲目苦修
    • 虛心請益,莫編造或臆想而自修
    • 祈願
  • 第十章、問與答: 觀修心性的提問與指引
    • 怎麼樣「看」念頭?
    • 什麼是安住,怎麼安住?
    • 禪修心性很容易,你只要認識到它就好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