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靜靜地,我改變了:從覺察到轉化,一位心理工作者的禪修筆記
修行的歷程表面上安安靜靜, 實則天人交戰,轟轟烈烈, 箇中滋味難以言說, 旁人只能在某個時刻突然驚覺: 咦!你怎麼不是以前的你了! ──楊蓓踏上修行路,無非企盼離苦得樂。「知苦」方能離苦,問題是:苦從何而來? 本書作者,資深心理、社工工作者與法鼓山禪修者楊蓓發現,「苦」來自於人們承負眾多「角色」卻缺乏覺知。我們為人子女,為人父母、學生、主管……,以為努力扮好角色,就能成功幸福。然而,社會對不同角色的期待彼此矛盾,角色與我們真實的自我需求也斷裂疏離,於是我們受苦了──遭逢挫敗了,跌入深淵,才發現自己原來活得如此之苦,未曾真正活出自我…… 楊蓓承襲聖嚴法師的教導,發現離苦的關鍵,就在於經歷「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自我、消融自我」的轉化歷程,這唯有持續的修行可以辦到。楊蓓為佛法的教導賦予心理學的理解,認為不管是蒲團上的禪修,或是其他方式的修行,重點都是「自我覺察」,找回自我的主體性,不再受困於角色。 如此一來,生活即修行,無處不是轉化的契機。楊蓓揉合禪修、社工、心理學專業與獨特的生命體驗,以現代人能懂的語彙將向來神祕難言的修行歷程娓娓道出,字字珠璣,處處引人共鳴。 在本書的闡述下,佛法裡的「空」、「無我」、「慈悲」有了淺白卻深刻的新意;心理學與佛法交互為用,修行者有了自我狀態的參照依憑;書中除了演繹「角色」與「我」的關係階段,也特別闡述親密關係如何能是修行的絕佳場域;書末提到放鬆和孤獨的重要,對緊繃又渴望他人關注的現代人,是切身不過的提醒。 ------------------------------------------------------------------ 楊蓓教授的《靜靜地,我改變了》一書,梳理社會結構下各個角色串聯起來的「自我」實相,以佛法因陀羅網概念引導讀者理解不同角色引發的罣礙,是如何牽動自我在關係裡受苦,讓我們明白:當自我願意感知苦,敲醒對苦處的覺察,藉由禪修方法讓自己靜靜地放鬆,方能在「此苦」與「彼苦」間乍現心靈智慧,以此調伏現代人煩躁僵固的習性,轉回本性的純然自在。 ──李佩怡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教授任書中許多智慧話語浮上腦海,眼眶就溼潤了。靜,心靜,人靜,萬物寂靜,帶動的卻是一種「變」與「化」,這歷程要花費多大的功夫才做得到! ──曹中瑋 / 資深諮商心理師楊蓓把自身的兩個修心、修行系統揉捏在一起,讓佛教與心理學在她的世界開始對話,因而開展了一個很厲害的思想建構。她把心理學的人格理論與佛教修行結合,打開我們對心理與修行各自系統的可理解性。 ──呂旭亞 / 榮格分析師、諮商心理師本書篇幅不多,你可以快讀,但絕對需要慢想;需要被好好想一想的對象不是這本書的內容,而是你自己。 ──李維倫 /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楊蓓與我,從我倆二十歲出頭初次認識,一起帶團體,我就體驗到她的泰然……之後每次相遇,仍然感染著她的泰然。希望各位也能透過閱讀這本書,欣賞到、感染到她這分泰然的形成過程。 ──翁開誠 / 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兼任副教授感動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浩威 / 實踐大學心理分析碩士在職專班副教授李佩怡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教授兼系主任李維倫 /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特聘教授呂旭亞 / 榮格分析師、諮商心理師翁開誠 / 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兼任副教授曹中瑋 / 資深諮商心理師
- 封面
- 推薦序1 在不同道路上的知心相遇
- 推薦序2 一把跨文化、跨學門的整合金鑰
- 推薦序3 我是不是遊民?──返身自知的存在之道
- 推薦序4 諮商與心理治療是東、西方相遇的橋樑
- 自序 一場關於人如何靜靜改變的探究旅程
-
第一篇 | 緣起
-
1 話說從頭
-
與佛法的相遇:一九九五遇到聖嚴師父時的困境
-
回溯思想發展的起源:從早期記憶的兩張圖象說起
-
留學時期開啟對時代、文化的反思
-
小結
-
-
2 因陀羅網中的照見與鏡中自我:映照、文化、形塑
-
人際間的互相照見
-
寶珠的差異性與無限性
-
-
3 煩惱、苦、角色
-
人生角色的平衡,是知苦的起點
-
覺知苦是修行的起點
-
修行是人生的必然
-
-
-
第二篇 | 探索
-
4 自我是什麼?
-
「我」是誰?
-
我如何活?
-
「我」原來是社會建構,也是因緣使然
-
活著的現象,需要被覺知、詮釋,我才能被建構
-
-
5 認識自我
-
因陀羅網中的角色映照
-
從角色認識自我的七階段
-
親密關係的發展階段
-
親密關係作為轉化之道
-
-
6 從認識自我到肯定自我
-
修行是自我轉化的歷程
-
禪修的自我四層次
-
禪修與心理學的交互為用
-
其實沒有我
-
-
-
第三篇 | 轉化
-
7 禪修作為修行的方法
-
修行到底在修什麼?
-
放鬆帶來不可思議的改變
-
在日常中練心
-
-
8 轉化如何可能
-
日常生活的自我對話
-
轉化的啟動
-
解析轉化
-
-
9 生命的轉化
-
孤獨之必要
-
與世界好好相處的孤獨
-
生命是不停轉化的過程
-
-
- 後記 讓修行前、後的世界參照對話
- 編輯後記 願讀者領受寶珠照耀的光芒
- 版權頁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