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覺性」是輪涅萬法的唯一狀態,
只要安住於自心本性並持續保任覺性,
沒有比這個更高階的道途了。
人間第一位大圓滿上師極喜金剛臨涅槃時所傳授的見地──椎擊三要,僅僅三句含藏大圓滿見修行的竅訣,如同百鍊純金、心滴,是引介修行者現見自心本性的頓悟法,一旦領會其要點,便能在此一生成辦佛果。
一切端賴自心的狀態
所謂達到圓滿證悟,意思是成佛。佛是什麼?我看過佛嗎?這輩子有可能成佛嗎?想知道佛是什麼樣貌,唯一的方法就是看著自心,佛就在我們自身之中,只因破壞性的情緒和習氣模式,導致我們無法見到此一自性。一旦了證自性且淨化破壞性的情緒之後,便能彰顯這些功德。
如何了證自心本性?
單單空性是不夠的,好比只有弓本身的話,什麼也做不到;單單悲心也不知如何戰勝痛苦。若想如實了證自心本性,就必須清除我執且生起空性與悲心的雙運。
三身源於一體
心的空性帶有愛的光輝。心的空分為「法身」,愛的光輝(悲)為「報身」,空悲雙運則為「化身」。法身如虛空,一直都在,報身如雲朵,化身如雨露。三身是為了利益一切有情眾生而顯現,且所有功德都來自──自心本性。
覺性如火焰,能燒毀一切
困境與煩惱以不同的方式出現,但事實上,痛苦只有一種;以自性來說,種種形式的痛苦,不過就是念頭罷了。因此,隨時處於清明覺性的狀態中,所有的妄念都會被燒毀。
解脫與束縛的契機
你相信發生的事是真的,這麼一來,心就變得像冰塊一樣。如果你毫不執取,心馬上就解脫了。解脫與束縛的契機,就在於對顯現是否有所執取。
【關於本書】
所有偉大的上師:噶拉多傑、吉美林巴、龍欽冉江、密勒日巴的唯一心意,以及所教導的就是:認出「自心本性」。一旦認出自心本性,便已了知萬法,除此之外,別無其他更為無上的法教。這是諸乘的頂峰,金剛乘的要領。
但要如何訓練自己證得自心本性呢?噶千仁波切以〈椎擊三要口訣.大德諸師之言教〉的文本為基礎,將人間第一位大圓滿上師極喜金剛(即噶拉多傑)臨涅槃時,所傳授一切修持的竅訣──椎擊三要,結合巴楚仁波切的注釋,以及龍多滇貝尼瑪(LungtokTenpeNyima)和噶千仁波切的上師堪布門色(Munsel)的再注釋,做了詳盡的引證說明,並以個人修證的經驗直指核心,讓難得且稀有的竅訣式陳述,不僅有了清晰明確的輪廓,同時鼓舞了行者決斷修行的目標,一再地將見地深入日常修持中。
只要安住於自心本性並持續保任覺性,
沒有比這個更高階的道途了。
人間第一位大圓滿上師極喜金剛臨涅槃時所傳授的見地──椎擊三要,僅僅三句含藏大圓滿見修行的竅訣,如同百鍊純金、心滴,是引介修行者現見自心本性的頓悟法,一旦領會其要點,便能在此一生成辦佛果。
一切端賴自心的狀態
所謂達到圓滿證悟,意思是成佛。佛是什麼?我看過佛嗎?這輩子有可能成佛嗎?想知道佛是什麼樣貌,唯一的方法就是看著自心,佛就在我們自身之中,只因破壞性的情緒和習氣模式,導致我們無法見到此一自性。一旦了證自性且淨化破壞性的情緒之後,便能彰顯這些功德。
如何了證自心本性?
單單空性是不夠的,好比只有弓本身的話,什麼也做不到;單單悲心也不知如何戰勝痛苦。若想如實了證自心本性,就必須清除我執且生起空性與悲心的雙運。
三身源於一體
心的空性帶有愛的光輝。心的空分為「法身」,愛的光輝(悲)為「報身」,空悲雙運則為「化身」。法身如虛空,一直都在,報身如雲朵,化身如雨露。三身是為了利益一切有情眾生而顯現,且所有功德都來自──自心本性。
覺性如火焰,能燒毀一切
困境與煩惱以不同的方式出現,但事實上,痛苦只有一種;以自性來說,種種形式的痛苦,不過就是念頭罷了。因此,隨時處於清明覺性的狀態中,所有的妄念都會被燒毀。
解脫與束縛的契機
你相信發生的事是真的,這麼一來,心就變得像冰塊一樣。如果你毫不執取,心馬上就解脫了。解脫與束縛的契機,就在於對顯現是否有所執取。
【關於本書】
所有偉大的上師:噶拉多傑、吉美林巴、龍欽冉江、密勒日巴的唯一心意,以及所教導的就是:認出「自心本性」。一旦認出自心本性,便已了知萬法,除此之外,別無其他更為無上的法教。這是諸乘的頂峰,金剛乘的要領。
但要如何訓練自己證得自心本性呢?噶千仁波切以〈椎擊三要口訣.大德諸師之言教〉的文本為基礎,將人間第一位大圓滿上師極喜金剛(即噶拉多傑)臨涅槃時,所傳授一切修持的竅訣──椎擊三要,結合巴楚仁波切的注釋,以及龍多滇貝尼瑪(LungtokTenpeNyima)和噶千仁波切的上師堪布門色(Munsel)的再注釋,做了詳盡的引證說明,並以個人修證的經驗直指核心,讓難得且稀有的竅訣式陳述,不僅有了清晰明確的輪廓,同時鼓舞了行者決斷修行的目標,一再地將見地深入日常修持中。
- 前言
- 誌謝辭
-
原典
-
椎擊三要口訣
-
智者師利嘉波殊勝法
-
椎擊三要口訣・大德諸師之言教
-
椎擊三要簡明科判
-
-
噶千仁波切的開示
-
1.佛法與見地的概要
-
不帶我執的發願
-
戰勝煩惱的見地
-
如何了證自心本性?
-
修行人最璀璨的珠寶
-
究竟與相對的六波羅蜜多
-
以精進來融合一切修持
-
椎擊三要的竅訣
-
認識根本上師的意義
-
見修行的目的
-
外在與究竟的上師
-
內在的三寶
-
以清淨觀來修心
-
特定的禪修
-
了證空性的前行
-
開展如來之苗芽
-
遠離凡心的見修行
-
-
2.直接引介本覺的面貌
-
區分「本初基」與「分別心」
-
三種暫時的體驗
-
「立斷」的唯一法要:呸
-
直了赤裸的覺知
-
心識與本初智的差異
-
什麼是全然的開放?
-
禪修唯一必要的事情:認出本覺
-
看見念頭的,並非念頭
-
見到清淨法身時
-
-
3.一切皆為道
-
真正的佛就是自己的覺性
-
證悟見地的程度
-
覺性如火焰,五毒如柴薪
-
造作與無造作的禪修
-
色身相異,心卻相連
-
一基、二道與二果
-
認出覺性,即是真正的上師
-
念頭都是本覺智本具的力量
-
「一招百效」的對治
-
母子相會的譬喻
-
區分變異與本來的覺受
-
覺受是心的投影
-
粉碎覺受的配備
-
覺性渙散,無明就來
-
加速證悟的熱水
-
解脫與束縛的契機
-
見地未穩前,串習「三重不動」
-
具備「禪定眾因」生體會
-
無所修,但不離法身的見地
-
-
4.心意的清淨與念頭的解脫
-
對實修拿定主意
-
持守究竟的三昧耶
-
不曾迷亂的佛陀
-
為正念加油
-
「現即解脫」的細微要領
-
不要刻意,只是自然
-
有無念頭的餘味
-
只是認出,不能淨化煩惱
-
在感覺生起的當下禪修
-
過度,心就被束縛
-
念頭來了,修練覺性
-
無痕自淨的法身王國
-
三種解脫的層次
-
懂禪修不懂解脫
-
解脫的各種名稱與方式
-
-
5.信心與根本頌
-
其實只有一個根本要點
-
真實安住,心沒有疑惑
-
決斷自性,全賴精進與堅持
-
以行持來斷定道相
-
有「心」,就有佛性
-
自心本性,就是見修行果
-
-
6.愛就是三昧耶
-
顯相與淨相隨它生起
-
無私的悲心是種成就
-
成就者唯一的心意
-
我修持中最重要的體驗
-
心沒有距離
-
-
7.相關問答
-
對治瞋怒
-
行持取捨
-
禪修要點
-
自心本性
-
死亡與臨終
-
-
-
附錄
-
普賢王如來願文
-
詞彙解釋
-
大成就者噶千仁波切法教典藏計劃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