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如來藏,藏如來: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二個錦囊

出版日期
2020/07/03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88003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慶賀法王85壽辰,讀好書與尊者之心相應
達賴喇嘛尊者說:「佛性就是光明心,能夠變成一條令人解脫的道途。」
讓我們聆聽尊者充滿睿智的教誨,尋找屬於自己的光明佛性,成就佛果。

解脫是可能的嗎?
當然可能,
因為我們擁有成為正等正覺者的潛能——佛性。
然而,如果我們擁有成就正等正覺的完美潛能,
為什麼還要辛辛苦苦地修行?
如果我們擁有一個恆常的佛性,
這是否即為自我或靈魂?

本書將帶領我們經歷一段極為美妙的旅程,這段旅程與我們目前的處境,以及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可能性有關。在無上正等正覺的狀態之中,所有的苦和苦因皆已滅盡,所有的殊勝功德皆已無盡地發展。

學習有關「佛性」的種種,讓我們了知在輪迴和涅槃之下,潛藏著俱生原始光明心,它的本質是光明的。當它受到雜染的障蔽時,它是佛性;當雜染被淨化時,它是佛的法身。這就猶如被污漬覆蓋的黃金,人們看不見它的光澤與美麗,但它仍然是黃金;同樣地,外來偶發的雜染能障蔽佛性,卻不是佛性的本質,當心沈浸於雜染之中時,它仍然具有發展佛之功德的潛能。

了悟佛性就在我們每個人之內,它全然清淨,我們便能生起大信心,徹底淨除心的雜染,證得涅槃,成為正等正覺者。

當你死亡時,會投生到哪裡?是上天堂或下地獄,或是成為另一個身體,任誰都無法預料。其實你還有別的選擇——在今生修持法道,成為正等正覺的人。這就是達賴喇嘛尊者在本書中要告訴我們的人生大事。
從「是否有一個自我?」的提問開始,達賴喇嘛尊者依循佛陀所說的四諦、十二緣起,告訴我們輪迴之苦(苦諦)、苦的起源(集諦),並且提供了一個選擇——涅槃(滅諦),以及通往滅諦的道途(道諦),這是一條真正可以止息輪迴而達至涅槃的道路。

想要踏上出離輪迴之道,我們必須知苦、斷集、證滅、修道。藉由思惟苦諦,我們了知輪迴中只有種種苦迫,毫無樂事,而發起解脫生死之心。藉由思惟集諦,我們分析苦的起因即是煩惱,唯有斬斷煩惱,才能不再造業而中止輪迴。藉由思惟十二緣起,我們看清各個緣起支如何一起運作而製造輪迴之苦,這激起我們禪修空性而證知名言假立的自我並非實存,沒有靈魂或實存的人在輪迴中流轉,從而自輪迴中解脫。

解脫是可能的嗎?當然可能,因為我們擁有成為正等正覺者的潛能——佛性。達賴喇嘛尊者引領我們看清緣起的流轉與還滅,並了知佛性本就存在於我之內,它是全然清淨的,外來偶發的雜染雖能障蔽佛性,卻非佛性的本質,因此可以被斷除。瞭解心本就圓滿無瑕,能讓我們生起大信心,精進地修持斬斷煩惱、圓滿自心的法門,最終成為正等正覺的人。本書即是慈悲的達賴喇嘛尊者給我們最殊勝的邁向解脫的錦囊妙法。
  • 【緣起】一座智慧與慈悲的橋梁
  • 【導言】服解脫藥,離輪迴苦╱達賴喇嘛
  • 【序言】根除雜染,顯露清淨的佛性╱比丘尼圖丹.卻准
  • 【致謝詞】願佛法永存世間╱比丘尼圖丹.卻准
  • 略語表
  • 第一章 自我、四諦和四諦十六行相
    • 關於自我的三個問題
    • 四諦-佛陀所傳授的第一個法教
    • 粗分的四諦和細分的四諦
    • 四諦的十六種行相
  • 第二章 苦諦-在輪迴中流轉
    • 了知什麼是苦諦
    • 輪迴六道
    • 三苦-苦苦、壞苦、行苦
    • 感受和苦的關係
    • 輪迴的六種過患
    • 思惟八苦,出離輪迴
    • 透過十種觀行來檢視苦諦
    • 身而為人的價值
  • 第三章 集諦-苦的起源
    • 煩惱擾亂心續,延續輪迴之苦
    • 六種根本煩惱-引起輪迴的主因
    • 更多種類的雜染
    • 十種煩惱-心理狀態充滿苦惱
    • 七種隨眠-與心續「同眠」的煩惱
    • 二十種隨煩惱-隨根本煩惱而起的煩惱
    • 十結-束縛眾生於輪迴之內
    • 三漏-羈留眾生,漏落於生死
    • 五蓋-蓋覆心性,障礙修行
  • 第四章 煩惱、煩惱的生起及其對治法
    • 八萬四千種煩惱
    • 煩惱生起的順序
    • 引起煩惱生起之因
    • 伴隨煩惱而來的感受
    • 煩惱的道德面向
    • 對抗煩惱的力量
    • 煩惱-我們真正的敵人
  • 第五章 煩惱和業,以及它們的種子和習氣
    • 俱生煩惱和分別煩惱
    • 粗分煩惱和細分煩惱
    • 種子、習氣和「滅」
    • 其他宗教和心理學所談的習氣和想法
    • 善、不善、福德和善根
  • 第六章 業、宇宙和演化
    • 宇宙的起源
    • 心與外在世界的關係
    • 自然法則和因果業報法則
    • 業和當前的環境
    • 業、本能行為和我們的身體
  • 第七章 十二緣起-輪迴和解脫的因果關係
    • 「生命之輪」的意義
    • 緣起-相互觀待,依緣而起
    • 一、無明-不瞭解四聖諦
    • 二、行-帶來輪迴業果的作意行為
    • 三、識-引來下一個投生
    • 四、名色-執取身體
    • 五、六處-六識生起的依處
    • 六、觸-連結根、塵、識三者
    • 七、受-認知對境後而生起的感受
    • 八、愛-不希望與所愛的對境分離
    • 九、取-對新的有漏五蘊生起的強烈貪執
    • 十、有-眾生出生之因
    • 十一、生-以異熟果性質而存在的五蘊
    • 十二、老死-「生」的結果
  • 第八章 十二緣起的流轉和還滅
    • 十二緣起如何製造生命?
    • 巴利語傳統:我們如何輪迴?
    • 巴利語經典的例子
    • 誰在輪迴中流轉?
    • 十二緣起的勝義自性
  • 第九章 決心達至解脫自在
    • 禪修十二緣起的利益
    • 為枯燥乏味的佛法修行增色
    • 痲瘋病患能夠找到安樂嗎?
    • 慈悲待己待人
    • 生起達至自在解脫之決心的分界線
  • 第十章 尋求真正的寂靜
    • 哪一種快樂最殊勝?
    • 佛陀以四種無畏教導「緣起咒」
    • 十二緣起的雜染順逆觀和清淨順逆觀
    • 巴利語傳統的勝義緣起
    • 輪迴之中的「業」
  • 第十一章 離於輪迴
    • 三增上學相輔相成才能證得解脫
    • 通往解脫和正等正覺的次第
    • 二障能障礙眾生成佛
    • 涅槃是徹底移除障蔽的心之空性
    • 巴利語傳統的「涅槃」
    • 菩提即是自性法身
  • 第十二章 心和心的潛能
    • 心的潛能
    • 解脫是可能的嗎?
    • 殊勝特質能夠無限地養成
    • 智慧住於煩惱之中
    • 輪涅無二-輪迴和涅槃具有相同的空性
    • 心的層次是依心的禪定深度而區分
  • 第十三章 一切眾生都具有佛性
    • 巴利語傳統:心是光淨的
    • 毘婆沙宗和經部:聖種性能了證聖道
    • 唯識宗:佛種性是無漏智種子
    • 中觀派:佛性是心的空性
    • 密續乘:佛性是最細微的心氣
    • 如來藏的九個比喻
    • 如來藏的三個面向
    • 佛種性的三個面向
    • 有關「佛性」的疑難
  • 第十四章 深入佛性
    • 三轉法輪和佛性
    • 經典與續典之間的連結
    • 沒有什麼要從心的空性中移除
    • 生起三身的根器
    • 佛的自性法身
    • 住於煩惱中的無漏智
    • 因果光明心
    • 是什麼持續至正等正覺?
    • 大圓滿和大手印
    • 我們已經是佛?
    • 覺知我們的佛性,可以盡除障礙
  • 【附錄】詞彙解釋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