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明明白白是自心:大手印經典《明現本來性》釋論

出版日期
2023/05/04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954987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這是十六世紀岡波巴大師首次轉世,大手印成就者:達波札西南嘉所著的《明現本來性》,大手印傳承最重要的實修經典之一

  由當代最重要的大手印成就者之一,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噶瑪巴的親教師:堪千創古仁波切闡釋
  博學、擁有甚深體悟的創古仁波切
  從一窺、全覽到深入禪修、指引次第,直到保任與守護禪修專注於三摩地狀態
  簡單扼要、完整而清晰地教導大手印修持
  無論是在哪個階段的修持者,都能找到相應的修行指引要訣
  是所有大手印禪修者閉關必備的教本

  岡波巴大師首次轉世,大手印成就者:達波札西南嘉(Dakpo Tashi Namgyal)所著的《明現本來性》,是大手印傳承最重要的實修經典之一,簡要而完整,讓大手印禪修有全貌。

  它並不包含很多哲學理證,把智性的辯論放置一邊,以個人體驗的口訣、實用系統的方法來明現大手印,從十六世紀以來至今,一直是大手印禪修者閉關修行的教本。

  本書由大寶法王親教師:堪千創古仁波切,就《明現本來性》教本作深入淺出的釋論。

  ——首先強調前行,不論任何階段的實修者,這都是要時時複習的功課。

  ——正行是認出心的本質就是空明無二,清淨與無礙的覺性。帶著實修者從最初觀呼吸,透過實用的有相與無相「止」攝心;再進一步以現量的「觀」,從妄念與顯相中,認出心的本質,讓心安住於當下明覺。

  ——後義是對有經驗的禪修者,指引如何斷除障礙,對大手印修道的迷途和執著,諸如「樂」、「明」、「無念」等歧路,最終了悟心的各種狀態皆是本然俱生。

  從最初觀呼吸,到直觀自心本質,到首次瞥見實相之光,以直指心性的口訣,漸修的次第教導,引領大家親見自己證悟的心。
  • 【英譯序】人人皆能證得法身寶座/艾瑞克.貝瑪.昆桑
  • 導論 清淨的發心
    • 背景
      • 《明現本來性》
      • 佛陀的證悟與教法
      • 大手印的不共特質
  • 第一部 教導次第的前行
    • 共的前行
    • 不共的前行
  • 第二部 禪修次第的正行
    • 有相止
      • 姿勢
      • 心的本質與止的目的
      • 有所依的止
      • 依呼吸的無所依止
      • 不依呼吸的無所依止
      • 障礙──掉舉與昏沉
    • 無相止
      • 警醒與放鬆
      • 三種安住
      • 止的重要性
      • 觀是什麼?
      • 比量與現量之路
      • 確定心和妄念顯相的體性
      • 確定根基──心的體性
      • 確定心的能量展現──妄念和顯相的體性
    • 斷除對根基和能量展現的虛構增益
      • 確定「妄念與煩惱即是心」
      • 確定「顯相即是心」
      • 探究心的靜住和變動
      • 確定「出現的一切皆無生」
    • 指引的次第
      • 實際指引俱生
      • 指引「心性為俱生」
      • 指引「妄念為俱生」
      • 指引「顯相為俱生」
    • 錯誤與無誤的禪修
      • 錯誤和禪修的過患
      • 無誤的禪修
  • 第三部 隨後保任修持的方法
    • 一般而言,必須保任修持的原因
      • 「離欲即為禪修足」
      • 「虔敬即為禪修首」
      • 「覺知即為禪修心」
      • 「讓悲心成為你禪修的事業」
      • 「讓羞惡之心和知恥之心成為你禪修的盔甲」
    • 尤其,不分定中和下座保任禪修的方法
      • 在禪修中守護體性的方法
    • 斷除障礙、迷途和歧路
      • 對「所知本性」的迷失
      • 對「道」的迷失
      • 對「對治法」的迷失
      • 對「封印」的迷失
    • 歧路
    • 究竟確定無生,增益修持
      • 「究竟確定」的時刻
      • 探究妄念和顯相
      • 探究禪修和禪修者的心
      • 真正的確定無生、躍入通透無礙
      • 融合定中與下座階段及白晝與夜晚
    • 以轉為道用和行持來培養修持力
      • 轉為道用的時機和行持
      • 轉妄念為道用
      • 轉煩惱為道用
      • 轉鬼神為道用
      • 轉痛苦為道用
      • 轉疾病為道用
      • 轉死亡為道用
    • 了悟的徵兆
      • 四部宗派與八識
    • 如何生起了悟和增益修持
      • 生起了悟的不同方式之間的差異
      • 專一及其進展
      • 不良影響與不利情形
      • 離戲及其進展
      • 一味及其進展
      • 無修及其進展
  • 第四部 守護禪修而進入 「地」與「道」的方式
    • 比較四種瑜伽和「地」與「道」
      • 專一瑜珈對應於資糧道
      • 離戲瑜珈對應於加行道
      • 一味瑜珈對應於見道與初地
      • 無修瑜珈對應於修道與無學道
  • 【後記】深化個人修持的教本
  • 經典、人名及專業術語詞彙表
  • 進一步的建議閱讀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