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臺灣紀念版)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糧食是社會變遷的鏡子



  臺灣實農教育法通過之限量紀念版

  各大學與社區大學食農教育相關課程推薦選書



  隨著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的興起,公民退位為消費者;生產者與消費者、農村與都市的矛盾逐漸拉大。繼之二戰後由美國主導的發展主義與對環境、生態的不當掠奪,後果就是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糧食問題,甚至危及人類生存尊嚴。



  食與農從人們對飲食認知出發,藉另類食物選擇(網絡)的呈現,擴及農業生產、品種改良、食品加工、廚藝呈現的統整並觸及各類的矛盾,甚或基因改造對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衝擊;延伸人民生活在鄉村的種種可能,意味著地方社會的再認識,地方並非空間場域而是歸屬、記憶、認同、味覺、風土與習慣的形塑之處。



  簡單來說,臺灣和日本的「食農問題」有相當多可以互相參照與學習的地方,先不論許多新興的概念,如「里山里海」、「社區營造」、「地方創生」都淵源自日本用語,我們的日常飲食更摻雜了不少日本要素。本書集結日本食農專家的十四篇專論,探索食農議題的各個面向以及建構新倫理,讓讀者再度從消費者化身公民,奪回自主權。



專文推薦



  前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 蔡培慧

  開學文化發行人 顧忠華



特別推薦



  臺灣立法院院長 游錫堃

  食育力五星級城市嘉義縣縣長 翁章梁



  (以下依姓名筆劃排序)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教授 王俊秀

  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名譽教授 李丁讚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周素卿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系特聘教授 陳東升

  國立臺灣大學農藝系名譽教授 郭華仁

  臺南藝術大學視覺藝術學院院長 曾旭正

  前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 蔡培慧

 
  • 臺灣紀念版序
  • 推薦序
  • 譯序
  • 前言
  • 序章 掌握食農問題核心-農糧社會學及其發展
    • 1 食與農-社會學新課題
    • 2 對鄉村社會學的批判及「農糧社會學」之形成
    • 3 飲食社會學及其鄰近研究領域
    • 4 日本的農糧社會學相關研究
    • 專欄 1 英國料理與法國料理
  • 第一部 工業化與全球化
    • 第1章 與地球共存的「食農世界」-危機重重的全球社會
      • 1 不斷消失的生物、食與農
      • 2 食農相關的世界與文明發展-兩種世界的接觸與美洲文明
      • 3 巨大食物系統之矛盾
      • 4 恢復「食農之尊嚴」重視自然恩惠的心情
      • 專欄 2 糧食體制(Food Regime)
    • 第2章 多國籍農業綜合企業-對農業、糧食、種子的支配
      • 1 黑箱化的現代農食系統
      • 2 看不見的巨人-嘉吉(Cargill)
      • 3 世界最大食品企業-雀巢(Nestle)
      • 4 掌控全球種子與基因的人就可以稱霸世界-孟山都(Monsanto)
      • 5 農業與糧食的全球治理-多國籍企業規範與爭取糧食主權
      • 專欄 3 以食農為主題的影像作品
    • 第3章 地方品牌-針對兩個本真性
      • 1 需要「貨真價實」的產品
      • 2 地方品牌實績與對生產者的貢獻
      • 3 規格化與可及性
      • 4 食物的文化遺產化與地方振興
  • 第二部 危機、安心、安全
    • 第4章 現代科學技術-從科學的生命理解觀點出發
      • 1 有機農業應排除基因改造技術
      • 2 機械論與生機論-生命思想的兩極
      • 3 食農科學技術的機械論與生機論觀點
      • 4 21世紀生機論所代表的意義
      • 專欄 4 種子的「智慧財產權」與「農民的權利」
    • 第5章 農藥開發-以新菸鹼類農藥為例
      • 1 農藥的歷史-安全神話之形成與崩潰
      • 2 新農藥「新菸鹼類殺蟲劑」登場
      • 3 農藥對人體的影響及預防原則
      • 專欄 5 削減農藥使用量與新菸鹼類農藥的諷刺關係
    • 第6章 畜牧業-從工業化與產業化的角度觀察
      • 1 現代的畜牧業系統
      • 2 動物福利的問題
      • 3 畜牧業經營規模擴大及其影響
      • 4 放牧畜牧業及其可能性
    • 第7章 廚餘垃圾與堆肥-地方循環型農業之崩潰與重建
      • 1 廚餘垃圾全部送進焚化爐的不可思議
      • 2 垃圾處理的架構
      • 3 江戶時代的「有機物地方內循環」
      • 4 現代化導致「地方循環型農業」之崩潰
      • 5 重建地方循環型農業
      • 6 物質循環、生命循環與社會連結
  • 第三部 在地的實踐活動
    • 第8章 食農在地化
      • 1 食與農如何產生連結
      • 2 美國有機農業的「工業化」
      • 3 重新建構土地與人的親密關係
      • 4 日本民眾對地方與「在地」的看法
      • 專欄 6 聚落全體經營有機農業-琦玉縣比企郡小川町下里一區作法
    • 第9章 中山間地區-從生活場所的角度進行觀察
      • 1 中山間地區可發展成永續社會
      • 2 日本「中國地方」山區的四季
      • 3 什麼是「中山間地區」?
      • 4 活用地方資源的生活原貌與崩壞
      • 5 撐過「過疏時代」仍留在農山村的居民
      • 6 地方活化之工作
      • 專欄 7 傳承本土作物與種子
    • 第10章 農之擔綱者-多樣化的方法
      • 1 「農」與多樣化的擔綱者
      • 2 由國家培育「擔綱者」
      • 3 高齡化下「農之擔綱者」現況
      • 4 新進從農與退休歸農之實況
      • 5 「從農」的相關變化
      • 6 支援中高年齡層從農並培育青年擔綱者的必要性
      • 7 因應擔綱者的「多樣性」給予支援
      • 8 多樣化擔綱者相關政策的強化
    • 第11章 農村的女性-培力與價值創造
      • 1 農村女性的主要變化狀況
      • 2 農村女性創業的實況及其社會學意義
      • 3 還需努力的課題與今後展望
      • 專欄 8 女性對農業下挑戰書
    • 第12章 都市與農村交流-以「農村綠色旅遊」為例
      • 1 什麼是「農村綠色旅遊」?-和觀光的差異
      • 2 都市與農村交流的必要性
      • 3 新階段日本所應努力的農村綠色旅遊
      • 4 綠色旅遊可以為農村帶來什麼?
      • 5 將公平旅遊的理念帶進綠色旅遊之中
    • 終章 重新審視食農相關倫理思考
      • 1 晚餐吃什麼?
      • 2 飲食消費實踐的現代特徵
      • 3 自給自足思想的推廣
      • 4 如何建立具有時效性的食農倫理思考
  • 後記
  • 人名索引
  • 事項索引
  • 作者簡介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