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像設計師一樣思考★★★
用設計思考,重新思考農業品牌策略,
設計師出身的青年農夫,打造出「萬人排隊的番茄」品牌故事
農業的永續未來之路,就在品牌經營!
★《朝鮮新聞》、《首爾經濟新聞》、《MagazineF》、《大山農村文化》、《幸福滿屋》、《上流階級》……媒體報章爭相採訪專文報導
★作者元承憲2016年榮獲「更好的明天的『美味talk』」農林畜產食品部長官獎;2017年被選為江原道青年革命家。
◎你是設計師,為什麼要跑去種田?
作者元縄現在弘益大學主修產品設計,在擔任設計師工作幾年後,決定要回到江原道歸農。所有人原先認為他是要運用過去設計師的經驗,改行從事商標設計或包裝設計工作。但,他要做的不只是這些。
他認為設計師本質是「解決問題的人」,為了讓農業能永續經營,農村迫切需要設計師,所有農村相關的一切,都需要透過「設計師思惟」進行一場大手術。
◎設計師的農業思考,從好產品開始
●土地是一個生命體,要讓土地活下去!農業的核心價值是農作物的品質,而農作物的品質好壞取決於土壤是否活著,而化肥只會殺死土地。
●比起好山好水地區特產,農夫的努力才是確定農作物品質的關鍵。
●當農夫一點也不容易!就算有出類拔萃的技術,農事學問多,每次面臨的情況都不一樣,根本就不可能成為匠人。
●番茄最美味可口的時候,是當番茄還掛在枝藤上,由於完全熟透,表面自然裂開的時候。可惜的是,大多數人不理解完熟番茄的價值。
◎農場的品牌設計,他這樣做:
→「還是農場」的命名:太陽、天空、純淨、自然、希望……這些名字沒有識別度,看不出產品特質。作者用父母最常說的那句詞「還是不應該那樣做」的「還是」表達父母親幾十年對有機農業的堅持。
→農產品的命名:農家自己說好沒人信,從眾多消費者的回饋意見裡,找到關鍵詞KI,加上番茄的TO,組成番茄KITO名,意思是「好棒的番茄」、「奇蹟番茄」。
→品牌視覺設計:不用一般農場常用的農作物既定顏色(紅色、黃色、綠色等),反而以象牙色為底,LOGO圖樣由黑色、駝色、金色組成,具有強烈辨識度,並能傳達農場專注與幹練的形象。
為了想讓更多人認識有機農作物的美味,他決定把美味的番茄介紹給廚師,也與廚師共同策劃多場活動,例如「期間限定餐廳」,讓生產者、消費者和廚師遇見並分享話題。
他更嘗試以有機農業農夫的標準,開了網路品牌商店「販售理念的農夫展示空間farmer’sgallery」,販售與展示他所挑選的作品(農產品)的空間。
他將設計師的浪漫與關懷,用來發現在地農業的問題點。不僅僅是考慮到未來的糧食問題,更想守護人們的飲食文化。他說:想要改變農業,我們需要更多的設計師,願意跟我們一起在田裡種植夢想。
【好評推薦】
作者是少見的能把握好平衡的人。雖然從事傳統農業,卻體現了智慧農場的風貌;雖然是農夫,卻也是商人。傳統與現代、實體經營與品牌形象、自我與他人,第一級產業與第四級產業,我沒見過其他人能像他一樣,在這些對立中取得平衡。我相信新詞彙「品牌農場(BrandFarming)」會因本書的出版而誕生。
—崔長順(최장순),《本質的發現》作者
「有機農業」追求的是永續經營的未來。遺憾的是,許多有機農家連溫飽都是問題。幸好,還是農場元縄現農夫讓大家見識到什麼是「有希望的永續農業」。吃了「KITO」番茄之後就會知道還是農場的不同之處。還有,讀完這本書之後,自然可以從中了解,還是農場如何以永續農業開展農業未來。
—文正勳(문정훈),首爾大學農經濟社會學部教授
本書描述了創造一個家族的榮譽徽章的故事。作者以設計思惟體現土地和汗水、時間和品質價值,建立「還是農場」品牌。僅靠一顆番茄就能成就最棒的名門望族,沒有比這個更帥氣的事了!
—金元日(김원일),國際慢食韓國協會副會長
用設計思考,重新思考農業品牌策略,
設計師出身的青年農夫,打造出「萬人排隊的番茄」品牌故事
農業的永續未來之路,就在品牌經營!
★《朝鮮新聞》、《首爾經濟新聞》、《MagazineF》、《大山農村文化》、《幸福滿屋》、《上流階級》……媒體報章爭相採訪專文報導
★作者元承憲2016年榮獲「更好的明天的『美味talk』」農林畜產食品部長官獎;2017年被選為江原道青年革命家。
◎你是設計師,為什麼要跑去種田?
作者元縄現在弘益大學主修產品設計,在擔任設計師工作幾年後,決定要回到江原道歸農。所有人原先認為他是要運用過去設計師的經驗,改行從事商標設計或包裝設計工作。但,他要做的不只是這些。
他認為設計師本質是「解決問題的人」,為了讓農業能永續經營,農村迫切需要設計師,所有農村相關的一切,都需要透過「設計師思惟」進行一場大手術。
◎設計師的農業思考,從好產品開始
●土地是一個生命體,要讓土地活下去!農業的核心價值是農作物的品質,而農作物的品質好壞取決於土壤是否活著,而化肥只會殺死土地。
●比起好山好水地區特產,農夫的努力才是確定農作物品質的關鍵。
●當農夫一點也不容易!就算有出類拔萃的技術,農事學問多,每次面臨的情況都不一樣,根本就不可能成為匠人。
●番茄最美味可口的時候,是當番茄還掛在枝藤上,由於完全熟透,表面自然裂開的時候。可惜的是,大多數人不理解完熟番茄的價值。
◎農場的品牌設計,他這樣做:
→「還是農場」的命名:太陽、天空、純淨、自然、希望……這些名字沒有識別度,看不出產品特質。作者用父母最常說的那句詞「還是不應該那樣做」的「還是」表達父母親幾十年對有機農業的堅持。
→農產品的命名:農家自己說好沒人信,從眾多消費者的回饋意見裡,找到關鍵詞KI,加上番茄的TO,組成番茄KITO名,意思是「好棒的番茄」、「奇蹟番茄」。
→品牌視覺設計:不用一般農場常用的農作物既定顏色(紅色、黃色、綠色等),反而以象牙色為底,LOGO圖樣由黑色、駝色、金色組成,具有強烈辨識度,並能傳達農場專注與幹練的形象。
為了想讓更多人認識有機農作物的美味,他決定把美味的番茄介紹給廚師,也與廚師共同策劃多場活動,例如「期間限定餐廳」,讓生產者、消費者和廚師遇見並分享話題。
他更嘗試以有機農業農夫的標準,開了網路品牌商店「販售理念的農夫展示空間farmer’sgallery」,販售與展示他所挑選的作品(農產品)的空間。
他將設計師的浪漫與關懷,用來發現在地農業的問題點。不僅僅是考慮到未來的糧食問題,更想守護人們的飲食文化。他說:想要改變農業,我們需要更多的設計師,願意跟我們一起在田裡種植夢想。
【好評推薦】
作者是少見的能把握好平衡的人。雖然從事傳統農業,卻體現了智慧農場的風貌;雖然是農夫,卻也是商人。傳統與現代、實體經營與品牌形象、自我與他人,第一級產業與第四級產業,我沒見過其他人能像他一樣,在這些對立中取得平衡。我相信新詞彙「品牌農場(BrandFarming)」會因本書的出版而誕生。
—崔長順(최장순),《本質的發現》作者
「有機農業」追求的是永續經營的未來。遺憾的是,許多有機農家連溫飽都是問題。幸好,還是農場元縄現農夫讓大家見識到什麼是「有希望的永續農業」。吃了「KITO」番茄之後就會知道還是農場的不同之處。還有,讀完這本書之後,自然可以從中了解,還是農場如何以永續農業開展農業未來。
—文正勳(문정훈),首爾大學農經濟社會學部教授
本書描述了創造一個家族的榮譽徽章的故事。作者以設計思惟體現土地和汗水、時間和品質價值,建立「還是農場」品牌。僅靠一顆番茄就能成就最棒的名門望族,沒有比這個更帥氣的事了!
—金元日(김원일),國際慢食韓國協會副會長
- 儘管如此,還是要「建構」
-
第1章 建立連結
-
確實推動農業設計思惟
-
品牌農夫,在農田裡打造品牌
-
農業品牌的建立條件,價值消費
-
-
第2章 從事農活
-
種番茄的人為什麼要買其他競品的番茄吃?
-
農事是要讓土地活下去
-
有機農業的真正武器不是安全
-
農夫的自豪感
-
智慧務農法
-
「我們地區」的農產品最棒?
-
無法世代相傳的農事出不了匠人
-
自營農和商業化農業的關係
-
-
第3章 説故事
-
第一代有機農業,兩個人的選擇
-
第二代有機農業,以為是「土湯匙」的「金鏟子」
-
父親手掌的痕跡
-
成為幫手的顧客
-
新發現!裂掉的番茄
-
好好吃飯
-
-
第4章 取個好名
-
品牌命名,不能隨便
-
「還是農場」——承載著父母過往歲月的農場名稱
-
不妥協的成果
-
由消費者參與命名的番茄品牌——KITO
-
傳達優質產銷鏈意義的禮盒命名——「還是農場的土地紀錄」
-
-
第5章 創造差異化
-
用我的標準創造差別化
-
吃起來都差不多的番茄
-
六千元的哈密瓜
-
還是農場的調性
-
成敗往往只有一線之隔
-
-
第6章 建立關係
-
我喜歡雜誌的理由
-
產、官、學,黃金三角
-
顧客不是王,而是夥伴
-
觀察土地的廚師
-
在田裡打造期間限定的一日餐廳
-
-
第7章 打造夢想
-
建立會員制度「土壤伴侶」(soil mate),連結農場與消費者—和土地成為朋友的人們
-
販售理念的場所,「農夫展示空間」(farmer’s gallery)
-
推動永續農業的,「永續田地」(sustain field)
-
還是農場,和二十四節氣成為一家人
-
-
第8章 他話 農業設計
-
尋找浪漫
-
花了一年才整理好的行李
-
處於危機中的機會土地
-
-
第9章 他話 番茄故事
-
韓國番茄品種不多的原因
-
聰明的番茄保存法
-
- 結語 打造結尾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