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的文章,都是收錄自《進用論精要》中所有有關經濟學的論述,並加以重新編輯、翻譯。之所以選用《00—經濟解放之道》作為《本書》書名,是因為它最能傳達作者獨特的經濟視野。作者經濟體系的核心特色,在於使世人免於物質世俗的問題,而讓人能有更多的機會,得到心智及靈性上的解脫。
就在作者辭世前不久,他曾說到:「當今世上的經濟學,不過是理論上的誇辭,應再更實際些」。他認為,經濟學應該是一門精確、務實的科學,並且是為了所有眾生福址而發展的。
作者最關切受壓迫踐踏人們的苦難,他曾花很長的時間,指導來自印度東北部各地的進用論工作者,以提昇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一次作者對一群致力提昇窮人生活水平的經濟學家的談話中,他提到:「對每一件崇高的行動,我都會伸出援手,在你們致力於人類經濟解放的奮鬥中,始終有我的全力支持。」
作者的方式,是對弟子發表即席的講說,其主題涵蓋極廣,當然也包括了經濟學。他經常一連幾天或數週,對不同的人群,發表針對同一主題的講述。在《本書》中,將這些講述匯集成一篇文章,並以第一次發表日,記為此篇的發表日期。
出版者在此版本中,將這些文章共編成五篇,每一篇內的文章基本上是照著發表年代來排的。
第一篇是有關經濟解放的基本原理,架構出進用論經濟體系的核心原則。
第二篇對今日世界之資本主義、共產主義以及主流的物質主義提出精要的評論。
第三篇說明了如何為群體的福址發展鄉村地區,並強調對等合作在農業生產上的必要性。
第四篇指出透過經濟分散化提昇當地人生活水平所需要的條件。
第五篇提出了幾項政策,可以立即採用並解除受迫害人民的痛苦。
《本書》大部分的文章原是作者以孟加拉文或英文講述,有一些則是同時用這兩種語言。以下的文章是以孟加拉文發表,在《本書》中譯為英文:〈進用論原理〉、〈進用論經濟體系的一些特色〉、〈保持貨幣週轉〉、〈三個層面的資本主義〉、〈經濟蕭條〉、〈農地革命〉、〈農人合作社〉、〈分散化經濟Ⅱ〉、〈東部潮溼理論〉、〈人口成長與控制〉以及〈發展規劃〉。此外,〈動態均衡與平衡〉在本書中重新加以翻譯與編整。
以下的文章則是以英文講述:〈基本需求與最大舒適〉、〈經濟動力學〉、〈封建制度與包稅制〉、〈提昇落後階級〉、〈多目標發展方案〉。此外,〈經濟學問答錄〉的大部份也是以英文講述。
有時在一篇文章中,以橫線分成不同的部份,這是因為原文是分別用孟加拉文或英文發表。例如,〈平衡經濟的原理〉及〈合作生產〉的前半部是翻譯自孟加拉文,後半部則是用英文。〈共產主義的缺陷〉的前兩節也是翻譯自孟加拉文,第三節則是英文。
有些文章是由原英文及孟加拉文加以編匯。這些重新編訂的文章有:〈社會經濟的群體化〉、〈經濟的四個面向〉、〈合作社〉、〈整體農業〉、〈水資源保育〉、〈鄉級規劃〉、〈分散化經濟Ⅰ〉、〈經濟民主化〉、〈發展計劃〉匯錄自數段以英文發表的講述,這是作者在一九七九年十一及十二月間,訪走印度各地時,針對社經群體化理論所提出的實際運用說明。
作者一些未出版的觀點也加錄在幾篇重新編訂的文章裡。
最後,文中方框〔〕代表英編者所註加的文字。而圓框( )代表原是作者的話語。
就在作者辭世前不久,他曾說到:「當今世上的經濟學,不過是理論上的誇辭,應再更實際些」。他認為,經濟學應該是一門精確、務實的科學,並且是為了所有眾生福址而發展的。
作者最關切受壓迫踐踏人們的苦難,他曾花很長的時間,指導來自印度東北部各地的進用論工作者,以提昇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一次作者對一群致力提昇窮人生活水平的經濟學家的談話中,他提到:「對每一件崇高的行動,我都會伸出援手,在你們致力於人類經濟解放的奮鬥中,始終有我的全力支持。」
作者的方式,是對弟子發表即席的講說,其主題涵蓋極廣,當然也包括了經濟學。他經常一連幾天或數週,對不同的人群,發表針對同一主題的講述。在《本書》中,將這些講述匯集成一篇文章,並以第一次發表日,記為此篇的發表日期。
出版者在此版本中,將這些文章共編成五篇,每一篇內的文章基本上是照著發表年代來排的。
第一篇是有關經濟解放的基本原理,架構出進用論經濟體系的核心原則。
第二篇對今日世界之資本主義、共產主義以及主流的物質主義提出精要的評論。
第三篇說明了如何為群體的福址發展鄉村地區,並強調對等合作在農業生產上的必要性。
第四篇指出透過經濟分散化提昇當地人生活水平所需要的條件。
第五篇提出了幾項政策,可以立即採用並解除受迫害人民的痛苦。
《本書》大部分的文章原是作者以孟加拉文或英文講述,有一些則是同時用這兩種語言。以下的文章是以孟加拉文發表,在《本書》中譯為英文:〈進用論原理〉、〈進用論經濟體系的一些特色〉、〈保持貨幣週轉〉、〈三個層面的資本主義〉、〈經濟蕭條〉、〈農地革命〉、〈農人合作社〉、〈分散化經濟Ⅱ〉、〈東部潮溼理論〉、〈人口成長與控制〉以及〈發展規劃〉。此外,〈動態均衡與平衡〉在本書中重新加以翻譯與編整。
以下的文章則是以英文講述:〈基本需求與最大舒適〉、〈經濟動力學〉、〈封建制度與包稅制〉、〈提昇落後階級〉、〈多目標發展方案〉。此外,〈經濟學問答錄〉的大部份也是以英文講述。
有時在一篇文章中,以橫線分成不同的部份,這是因為原文是分別用孟加拉文或英文發表。例如,〈平衡經濟的原理〉及〈合作生產〉的前半部是翻譯自孟加拉文,後半部則是用英文。〈共產主義的缺陷〉的前兩節也是翻譯自孟加拉文,第三節則是英文。
有些文章是由原英文及孟加拉文加以編匯。這些重新編訂的文章有:〈社會經濟的群體化〉、〈經濟的四個面向〉、〈合作社〉、〈整體農業〉、〈水資源保育〉、〈鄉級規劃〉、〈分散化經濟Ⅰ〉、〈經濟民主化〉、〈發展計劃〉匯錄自數段以英文發表的講述,這是作者在一九七九年十一及十二月間,訪走印度各地時,針對社經群體化理論所提出的實際運用說明。
作者一些未出版的觀點也加錄在幾篇重新編訂的文章裡。
最後,文中方框〔〕代表英編者所註加的文字。而圓框( )代表原是作者的話語。
-
第一篇 基本原理
-
第一章 進用論原理
-
第二章 進用論經濟體系的特色
-
保障基本需求
-
增加購買力
-
合作社體系
-
工業發展
-
分散化
-
發展計劃
-
貿易和商業
-
-
第三章 社會經濟的群體化
-
自由
-
群體化的標準
-
自給自足的社經單位
-
社會經濟單位的融和
-
宇宙性的精神、區域性的作法
-
保護免於剝削
-
-
第四章 保持貨幣週轉
-
第六章 經濟的四個面向
-
民生經濟
-
心理經濟
-
商業經濟
-
一般經濟
-
物質層面缺乏元衡
-
心理層面缺乏元衡
-
在靈性層面缺乏元衡
-
力的元衡,元衡如意和元衡成就
-
宇宙三角以及擾動、分裂和墮落的階段
-
解決之道
-
-
第八章 基本需求與最大舒適
-
生活的舒適
-
未來的進步
-
經濟學的新人道作法
-
-
-
第二篇 超越物質主義的經濟成長
-
第九章 三個領域中的資本主義
-
物質的資本主義
-
知性的資本主義
-
靈性的資本主義
-
-
第十章 共產主義的缺陷
-
第十一章 經濟動力學
-
經濟蕭條—沈滯性的後果
-
蕭條的原因
-
經濟蕭條的效應
-
金條準備型通貨膨脹
-
生產型通貨膨脹
-
萬靈丹
-
-
第十二章 經濟蕭條
-
-
第三篇 造福眾生的鄉村發展
-
第十三章 農地革命
-
古印度的經濟
-
英國人的衝擊
-
獨立後的印度
-
印度與中國的差異
-
小塊地分割的缺點
-
合乎經濟的土地持有
-
合作社體系
-
現代化
-
沒有中間商
-
農地革命
-
解決失業
-
農業稅捐
-
-
第十四章 農人合作社
-
第十五章合作社
-
對等合作(Coordinated Cooperation)
-
農業中的合作
-
農人合作社
-
生產合作社與消費合作社
-
合作社經營
-
整體的進步
-
-
第十六章 整體農業
-
農作
-
果樹栽培
-
花卉栽培
-
有用的昆蟲產品
-
酪農業
-
灌溉
-
漁業
-
蟲害控制
-
肥料
-
小型工業
-
能源生產
-
研究中心
-
太陽曆
-
農業計畫的幾個特色
-
全球性水資源危機
-
乾旱的原因
-
鑿井灌溉的缺點
-
最好的灌溉方法
-
河流
-
造林
-
-
-
第四篇 經濟分散化-提昇住民生活
-
第二十章 發展規劃
-
分散式規劃
-
社經單位
-
文化表現
-
社經發展
-
一些例子
-
-
第二十一章 鄉級規劃
-
生產成本
-
生產力
-
購買力
-
集體需要
-
鄉級規劃
-
鄉級規劃的好處
-
規劃之差異
-
-
第二十二章 分散化經濟 Ⅰ
-
分散化經濟的原理
-
經濟轉型
-
-
第二十三章 分散化經濟 Ⅱ
-
第二十四章 經濟民主
-
政治民主
-
經濟分散化
-
經濟民主的條件
-
-
-
第五篇 多目標發展
-
第二十五 章提昇落後的階級
-
第二十六章 東部潮濕理論
-
第二十七章 人口成長與控制
-
人口成長
-
進用論的解決之道
-
集體經濟
-
-
第二十八章 發展計劃
-
第二十九章 多目標發展計劃
-
貧窮帶
-
解決營養不良
-
全面的服務
-
-
第三十章 經濟學問答錄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