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熟番與奸民:清代臺灣的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中)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04764_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以平埔族岸裡社群作為主要案例,探討清代臺灣的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除說明三層式族群空間體制如何在國家權力策略性的治理部署與底層──「熟番」與「奸民」──的對應行動和反抗下,生成與轉化之外,同時試圖闡明國家權力在十九世紀時於前述常態治理體制之外兼行運用權變部署,「兼用經權」,利用漳泉客社群分類矛盾分化漢人社會,終至以權害經,造成民間武力的坐大與失控,以致殃及前者。

藉由探究三層式族群空間體制的生成與危機,作者釐清國家權力利用生番/熟番/漢人族群歧異、分帶隔離治理的策略部署,並說明其如何適得其反地造成十八世紀末臺灣史上最大的動亂:由沿山漢人界外私墾勢力發動的林爽文事件。藉由分析與三層制配套成形的番政變革,進入熟番社內,探究國家權力為達成與熟番族群的結盟策略而進行的收編和滲透,如何造成平埔族社會內部的階層分歧、內鬥以及裂解離散。

透過體制分析,本書首度為清代臺灣長程的社會變遷建構一主體性史觀。研究方法結合社會科學與歷史敘事,頗具開創性與啟發性。對於官方史料(特別是宮廷檔案)以及民間公私藏古文書(以岸裡大社古文書為主)等龐大一手資料的整理與解讀,深入而且詳盡,使用QGIS繪製的歷史地圖亦極具參考價值。無疑將成為臺灣史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 第十二章 界外私墾:越界的蹊徑
    • 一、藉隘私墾
    • 二、藉餉私墾
    • 三、藉匠私墾
    • 四、監守自盜
  • 第十三章 失控的沿山
    • 一、「界外埔地聽番招墾」:封禁的懈弛
    • 二、界外的利益與衝突
      • (一)生番殺人與界外利益的競逐
      • (二)生番殺人與官民鬥法
      • (三)生番殺人與熟番界外埔地的重分配
    • 三、從鬥法到抗官:沿山界外私墾勢力的不馴
  • 第十四章 沿山勢力與漳泉分類
    • 一、漳泉分類械鬥與沿山勢力
    • 二、剿捕與撫綏的兩難:嚴懲勸和官員
    • 三、「紳士作惡,罪尤不貸」:擴大懲辦仕紳業戶
    • 四、因禍得福:分類械鬥非所預期的治理功能
  • 第十五章 清釐界外私墾
    • 一、 國家權力進入的前置作業:清釐界外田園埔地「分別應禁、應墾」
    • 二、衙門裡的私下運作:「體順輿情,庶海外愚氓永資樂利」
  • 第十六章 叛亂、分類與鎮壓:沿山勢力的叛亂、漳泉客的分類與結盟以及國家武力的鎮壓
    • 一、沿山勢力的反撲
    • 二、漳泉客分類與義民的動員
      • (一)彰化、諸羅的分類與泉粵義民
      • (二)淡水廳的分類與泉粵義民
      • (三)下淡水義民再起
    • 三、順著分類的紋理
      • (一)普吉保的「安全走廊」
      • (二)鳳山縣城的「口袋戰術」
      • (三)適時解救府城的「分類」:南路首度的漳泉分類
    • 四、分類版圖的重劃與敵我力量的消長
      • (一)「賊多兵少」
      • (二)人群分類的新版圖
      • (三)「賊匪」的社經下層結構
      • (四)霸權的爭競與人群的衝突/結盟
    • 五、違逆分類態勢(過度延伸)的軍力部署:諸羅的圍點打援
    • 六、義民與戰局的轉機
      • (一)難民與「食糧」義民
      • (二)上淡水的義民與「賊匪」難民:泉客義民主導的戰局
      • (三)「乘虛直搗賊巢」的上淡水義民
      • (四)下淡水客庄義民入營從征與高宗的「先拒後迎」
      • (五)南路泉籍義民的兩難:下淡水泉客的分合
    • 七、添兵與戰局的逆轉
    • 八、沿山勢力的界外天敵
      • (一)北路沿山界外的清剿
      • (二)北路內山生番地界的剿捕
      • (三)南路沿山地帶的清剿與生番地界的截堵
    • 九、人群分類政治與治理部署的重新規劃
      • (一)生番朝覲
      • (二)移民管制的翻轉:從只許單身渡臺到鼓勵攜眷
      • (三)漳泉客分類與治理的重新部署
      • (四)熟番設屯
  • 第二部、體制的轉化與失能
    • 第十七章 沿山族群空間部署的新秩序:番屯制與屯番保留地
      • 一、「歸屯為界」:番屯制與地界、地權的重新配置
      • 二、土地安排與國家的「尋租」和「圈地」
      • 三、屯番保留區地方社會內部的衝突與合作
    • 第十八章 派系鬥爭
      • 一、社眾派政權的中挫:欲益反損的霸收公租案
      • 二、社政權轉移的過渡:社眾派新銳菁英的崛起與社主派妥協式的復辟
      • 三、體制外抗爭:潘家的復辟與社眾的反制
    • 第十九章 離散流亡
      • 一、出聲還是出走?
      • 二、去留之間
      • 三、異地重生的契機
      • 四、流亡界外的下場
      • 五、抗爭者的悲情
    • 第二十章 社番口糧田的業佃控爭
      • 一、翁仔社地域社番口糧田的分配與租佃安排
      • 二、指標性的業佃糾紛:翁仔社業佃控爭案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