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以平埔族岸裡社群作為主要案例,探討清代臺灣的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除說明三層式族群空間體制如何在國家權力策略性的治理部署與底層──「熟番」與「奸民」──的對應行動和反抗下,生成與轉化之外,同時試圖闡明國家權力在十九世紀時於前述常態治理體制之外兼行運用權變部署,「兼用經權」,利用漳泉客社群分類矛盾分化漢人社會,終至以權害經,造成民間武力的坐大與失控,以致殃及前者。
藉由探究三層式族群空間體制的生成與危機,作者釐清國家權力利用生番/熟番/漢人族群歧異、分帶隔離治理的策略部署,並說明其如何適得其反地造成十八世紀末臺灣史上最大的動亂:由沿山漢人界外私墾勢力發動的林爽文事件。藉由分析與三層制配套成形的番政變革,進入熟番社內,探究國家權力為達成與熟番族群的結盟策略而進行的收編和滲透,如何造成平埔族社會內部的階層分歧、內鬥以及裂解離散。
透過體制分析,本書首度為清代臺灣長程的社會變遷建構一主體性史觀。研究方法結合社會科學與歷史敘事,頗具開創性與啟發性。對於官方史料(特別是宮廷檔案)以及民間公私藏古文書(以岸裡大社古文書為主)等龐大一手資料的整理與解讀,深入而且詳盡,使用QGIS繪製的歷史地圖亦極具參考價值。無疑將成為臺灣史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藉由探究三層式族群空間體制的生成與危機,作者釐清國家權力利用生番/熟番/漢人族群歧異、分帶隔離治理的策略部署,並說明其如何適得其反地造成十八世紀末臺灣史上最大的動亂:由沿山漢人界外私墾勢力發動的林爽文事件。藉由分析與三層制配套成形的番政變革,進入熟番社內,探究國家權力為達成與熟番族群的結盟策略而進行的收編和滲透,如何造成平埔族社會內部的階層分歧、內鬥以及裂解離散。
透過體制分析,本書首度為清代臺灣長程的社會變遷建構一主體性史觀。研究方法結合社會科學與歷史敘事,頗具開創性與啟發性。對於官方史料(特別是宮廷檔案)以及民間公私藏古文書(以岸裡大社古文書為主)等龐大一手資料的整理與解讀,深入而且詳盡,使用QGIS繪製的歷史地圖亦極具參考價值。無疑將成為臺灣史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 序言:一個知識系譜學的告白
- 編輯凡例
-
第一章 導論:治理部署與社會抗爭
-
一、三層式族群空間體制的生成與轉化
-
二、族群空間分布作為一種治理部署:三層式族群空間體制與國家權力的族群政治策略
-
三、「疆界井然」的反諷:「弄兵之漸」
-
四、從消極隔離族群空間到積極利用熟番武力
-
五、「率類知方」的反諷:「流離失所」
-
六、「看不見」的底層能動力
-
七、「兼用經權」:霸權體制與權變部署
-
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看見」底層的能動力
-
九、游移的邊界與善變的協力中介者:居間現象與跨界者
-
十、「率類」與「知方」的兩難:協力中介者的兩面性與異化
-
十一、「事件化」清代臺灣治理的實作體制:權力的系譜學
-
-
第二章 物以類聚/分而治之:清初臺灣漢人社會的「分類」與「義民」
-
一、開荒、移民管制與漢人的社群分類
-
(一)開荒與移民
-
(二)移民管制法規與漢民的人群分類
-
-
二、「閩粵」分類與「客子」義民
-
(一)「賊黨」的分類仇殺?
-
(二)義民與非義民的分類仇殺
-
-
三、義民與另類的三層制
-
(一)義民的獎賞、錄用與安插
-
(二)義民的安置與流產的另類三層制
-
-
四、單身移民、義民與臺灣的治理部署
-
(一)改革的瓶頸:單身遊民
-
(二)一經一權:常態體制與權變部署
-
-
-
第三章 國家剝削與通事專制:熟番社會的再結構
-
一、番稅的類別與變革
-
二、熟番的勞役負擔
-
三、通事專制
-
四、熟番社會的再結構
-
-
第四章 生番變熟番
-
一、國家權力所不及的界外「野番」
-
二、「籲天垂憐」:生番歸化
-
三、「代天平兇」:扭轉命運的一戰
-
四、「務令知畏」:國家權力的懲罰與規訓
-
五、成為熟番的代價:新領地與不同生活方式的選擇
-
-
第五章 熟番地的開墾與凍結
-
一、番地開墾:界內熟番地的流失
-
二、番地開墾的凍結:劃清界限、禁民贌買
-
三、界內熟番地界的確定
-
-
第六章 割地換水與社產的使用和分配
-
一、割地換水贌賣番地
-
二、番業的公私劃分:公租田與社番口糧田
-
三、協力菁英與社產體制的擘劃
-
-
第一部、體制的生成與危機
-
第七章 疆域化與疆界的跨越:三層式族群空間體制的形構與漢通事帶頭的界外私墾
-
一、族群治理的疆域化:劃界與族群隔離
-
二、三層式族群空間架構下的邊境治理與疆界的跨越
-
三、清界與整肅
-
四、三層制的破綻與漢通事的存廢
-
-
第八章 三層制的落實與番政變革:從劃界隔離到熟番守隘
-
一、劃界遷民
-
二、番隘制與隘番口糧的張羅
-
三、番通事的能耐
-
四、「撫卹熟番資其捍衛海外」
-
五、清釐番業與「恤番」行政
-
六、收編與撫卹:乾隆中葉的番政變革
-
-
第九章 番漢租佃安排的形成和演變
-
一、岸裡舊社新墾地與岸裡新社舊存番業田園
-
二、割地換水下的租佃安排
-
三、社番口糧田的出贌與番小租的形成
-
四、番小租租佃條件的退讓
-
五、番小租的質變與業佃糾紛:佃權的爭奪
-
六、社番口糧田番小租的發現與租佃安排的釐清
-
-
第十章 公私分劃與階層分化
-
一、後壠社群集體化的社產體制
-
二、岸裡社「公小私大」的社產體制
-
三、公私租的轉化:「化公為私」與「化私為公」
-
四、私口糧租的集中
-
五、公私租的分割與階層分化
-
-
第十一章 菁英異化與社會抗爭:私口糧租的抽派、派系對立與通事職位的爭奪
-
一、「番何苦累若斯?」:難以節制的國家剝削
-
二、通事權力的轉移與霸收公租
-
三、菁英異化與口糧租的抽派
-
四、控爭通事:社會抗爭與派系的產生
-
五、霸收公租與社眾派政權的財政困境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350/4764_1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