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以读本的形式来实践“文论选”的编著理念。内容结构包括:选文、作者介绍、注释、讲疏、关键词、相关知识链接、思考题等,旨在通过每篇选文及其诠释、考辩、导读等元素,来联结文论经典名篇、文论家、文论概念范畴、古代文论发展演进过程及其特点,从而实现为读者还原中国传统文论的“大文论”的生成、批评言说方式等的理论风貌。就体例而言,本书在目前本领域教材中颇具探索性、创新性,对于所选古代文论经典名篇之知识与思想诠释、导读也颇为完备。
- 版权信息
- 导论
-
第一编 先秦两汉
-
概说
-
尚书·尧典(节录)
-
大禹谟(节录)
-
诗经·国风(节录)
-
小雅(节录)
-
春秋左传
-
成公十四年(节录)
-
襄公二十七年(节录)
-
襄公二十九年(节录)
-
襄公二十八年(节录)
-
国语·郑语(节录)
-
楚语上(节录)
-
老子
-
第一章(节录)
-
第二章(节录)
-
第十二章(节录)
-
第十六章(节录)
-
第十四章
-
论语
-
学而(节录)
-
为政(节录)
-
八佾(节录)
-
雍也(节录)
-
泰伯(节录)
-
子路(节录)
-
卫灵公(节录)
-
阳货(节录)
-
述而(节录)
-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
-
孔子诗论(节录)
-
记义(节录)
-
郭店楚墓竹简性(上)(节录)
-
性(上)(节录)
-
墨子
-
非乐上(节录)
-
非命上(节录)
-
天志中(节录)
-
孟子
-
公孙丑上(节录)
-
离娄下(节录)
-
万章上(节录)
-
万章下(节录)
-
滕文公下(节录)
-
庄子
-
齐物论(节录)
-
人间世(节录)
-
天道(节录)
-
外物(节录)
-
庄子·逍遥游(节录)
-
荀子
-
非相篇(节录)
-
儒效篇(节录)
-
解蔽篇(节录)
-
易传
-
系辞上(节录)
-
系辞下(节录)
-
周礼
-
地官·司徒(节录)
-
春官·宗伯·大胥
-
礼记
-
乐记(节录)
-
经解(节录)
-
毛诗序
-
诗大序
-
诗小序(节录)
-
淮南子
-
原道训(节录)
-
齐俗训(节录)
-
俶真训(节录)
-
史记
-
太史公自序(节录)
-
报任安书(节录)
-
法言
-
吾子(节录)
-
扬雄传(节录)
-
论衡
-
艺增(节录)
-
书虚(节录)
-
汉书
-
艺文志·诗赋略(节录)
-
司马迁传(节录)
-
楚辞章句叙
-
离骚赞序
-
-
第二编 魏晋南北朝
-
概说
-
典论
-
典论·论文
-
典论·自叙
-
与杨德祖书
-
与吴季重书
-
周易略例
-
明象(节录)
-
周易略例·明彖
-
乐论(节录)
-
达庄论(节录)
-
声无哀乐论(节录)
-
琴赋序(节录)
-
文赋
-
遂志赋序
-
文章流别论
-
隋书·经籍志(节录)
-
宋书
-
谢灵运传论
-
七贤论
-
文心雕龙
-
神思
-
文心雕龙·风骨(节录)
-
文心雕龙
-
知音
-
文心雕龙·声律(节录)
-
诗品序
-
诗品(节录)
-
文选序
-
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
-
南齐书
-
文学传论
-
自序
-
颜氏家训
-
文章(节录)
-
颜氏家训·序致
-
-
第三编 隋唐五代宋金元
-
概说
-
上隋文帝书
-
天地篇(节录)
-
修竹篇序
-
上薛令文章启(节录)
-
戏为六绝句
-
古风(节录)
-
诗式(节录)
-
诗议(节录)
-
答李翊书
-
答尉迟生书
-
与元九书(节录)
-
新乐府序
-
与李生论诗书
-
与极浦书
-
怪说中
-
尊韩
-
答吴充秀才书
-
记旧本韩文后
-
上人书
-
与祖择之书
-
书黄子思诗集后
-
答谢民师书(节录)
-
答洪驹父书
-
与王观复书
-
论词
-
辛稼轩词序
-
沧浪诗话
-
诗辨
-
沧浪诗话(节录)
-
论诗三十首(节录)
-
东坡诗雅引
-
录鬼簿序
-
优戏录序
-
-
第四编 明清
-
概说
-
文原(节录)
-
华川书舍记
-
艺苑卮言(节录)
-
赠李于鳞序
-
童心说
-
杂说
-
答吕姜山
-
张元长嘘云轩文字序
-
雪涛阁集序
-
叙小修诗
-
读第五才子书法(节录)
-
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节录)
-
闲情偶寄(节录)
-
窥词管见(节录)
-
答沈大宗伯论诗书
-
随园诗话(节录)
-
述庵文钞序
-
复鲁絜非书(节录)
-
四库全书总目
-
集部·诗文评序
-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诗文评提要(节录)
-
词选序
-
七十家赋钞目录序(节录)
-
书汤海秋诗集后
-
送徐铁孙序(节录)
-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
新大陆游记(节录)
-
人间词话(节录)
-
文学小言(节录)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