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国文论通史

出版日期
2021/08/0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20817077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一般是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分界,此前的称为“中国文学批评史”,此后的称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给人造成的印象是,古代的文学理论批评似乎发展到晚清就结束了,现代的文学理论批评都是从外国借来的。到底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的传统与现代之间是不是断裂的关系?“五四”以后的新文学理论是否完全是外来的?传统与近现代文论存在怎样的“通”与“变”的关系?本书以翔实的文献梳理、材料解读和理论阐释,回答了以上这些问题,将自先秦至1949年的文学理论批评作古今贯通式的研究,阐释传统文论的发生、发展,以及向近现代的演变和新生。
  • 封面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目录
  • 导 论
  • 第一编 文论的源头
    • 第一章 儒家文论的奠基
      • 第一节 “文学”与“文章”
      • 第二节 “诗言志”与孔子论诗
      • 第三节 “赋诗言志”和“以意逆志”
      • 第四节 儒家乐论的文艺思想
      • 第五节 《毛诗序》与儒家诗论的确立
    • 第二章 老、庄思想的文论启悟
      • 第一节 道与言
      • 第二节 道与技
    • 第三章 文人精神与“骚怨”传统
      • 第一节 发愤以抒情
      • 第二节 依经论骚
      • 第三节 汉魏六朝的赋论
  • 第二编 文论的自觉
    • 第四章 文士、文体、文集与文论
      • 第一节 文士和程器
      • 第二节 文体与文集
      •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的文论著作
    • 第五章 诗文理论批评的自觉
      • 第一节 诗文审美特征论
      • 第二节 诗文创作论
      • 第三节 诗文功用论、鉴赏论和历史观
  • 第三编 分体文论的发展
    • 第六章 诗歌理论批评
      • 第一节 兴寄、讽喻与意境
      • 第二节 从“缘情”向“尚意”的诗学转向
      • 第三节 活法与妙悟
      • 第四节 兴趣、格调与神韵
      • 第五节 尊宋诗学的崛起
    • 第七章 词学理论批评
      • 第一节 宋代的词论
      • 第二节 明清的词论
    • 第八章 文章理论批评
      • 第一节 骈散论
      • 第二节 文与道
      • 第三节 “辞达”和“义法”
    • 第九章 小说理论批评
      • 第一节 文言小说理论批评
      • 第二节 通俗小说之外论
      • 第三节 通俗小说之内观
      • 第四节 小说名著的评点
    • 第十章 戏曲理论批评
      • 第一节 优戏、杂剧、传奇和花部
      • 第二节 情感、本色、人物和结构
  • 第四编 文论的转型与新生
    • 第十一章 文学理论批评的近现代转型
      • 第一节 从性灵论到“人的文学”
      • 第二节 晚清的经世思想与文学界革命
      • 第三节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 第四节 从保存国粹到中国作风、中国气派
      • 第五节 纯文学观的中国化
    • 第十二章 现代分体文学理论批评
      • 第一节 诗学的现代转型与探索
      • 第二节 词的解放与新乐歌的创建
      • 第三节 文章理论的古今演变
      • 第四节 小说理论的变与通
      • 第五节 旧戏现代化与话剧民族化
  • 结语 文道论的现代提升
  • 主要参考文献
  • 修订版后记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