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敎育測驗與評量:敎室學習觀點
作者
:
出版日期
:
2004/09/01
閱讀格式
:
PDF
ISBN
:
9789571137155
本書由三所大學院校五位專精測驗與評量的學者共同執筆,各個學者就其專長領域撰寫篇章,見解精闢。 本書有幾項特色,第一,強調學生學習本位:無論在測驗的基礎理論或評量方式的介紹,作者皆將重心環繞於如何建構有效評量幫助學生學習;第二,強調多元評量:本書以兩章的篇幅介紹實作評量,並有專章介紹卷宗評量及情意評量,符合評量的最新趨勢;第三,強調評量與目標結合的重要性。書本的架構與測驗編制流程相呼應,以「評量和教學目標聯結」開頭而以「期末等第與學期成績」作結,期許評量編製及使用者留意評量所造成之影響。 本書可做為「心理與教育測驗」、「心理測驗」、「教育測驗與評量」等課程之教科書,也可做為各級學校教師的評量參考用書。
- 二版序
- 一版序
-
第一章 測驗與評量的意義與趨勢
-
第一節 測驗與評量的昨日與今日
-
第二節 測驗與評量的關係
-
第三節 測量與量尺
-
第四節 測驗與評量的道德議題
-
第五節 評量的趨勢
-
第六節 本書的架構
-
-
第二章 評量與教學目標的連結
-
第一節 教學評量的傳統包袱
-
第二節 評量與教學連結的基礎
-
第三節 連結評量與教學的階段
-
第四節 結語
-
-
第三章 效度
-
第一節 效度的涵義
-
第二節 效度的性質
-
第三節 效度在內容代表性上的證據
-
第四節 效度在效標關聯上的證據
-
第五節 建構效度作為效度概念的核心
-
第六節 效度概念的綜合考量
-
第七節 影響效度的因素
-
第八節 結語
-
-
第四章 信度
-
第一節 信度的意義
-
第三節 信度評鑑
-
第四節 效標參照評量的信度估計
-
第五節 測量標準誤
-
第六節 信度概念在教學評量的應用
-
第七節 結語
-
-
第五章 發展評量計畫
-
第一節 學習成果的分類
-
第二節 評量的方式
-
第三節 試題的類型
-
第四節 評量方式與學習成果的結合
-
第五節 建立課堂測驗細目表
-
第六節 選擇評量方式
-
第七節 結語
-
-
第六章 選擇性題目與題組的編製
-
第一節 選擇題的性質
-
第二節 選擇題的優點
-
第三節 選擇題的缺點
-
第四節 編寫選擇題的注意事項
-
第五節 題組的性質
-
第六節 題組的優點、限制、與編製建議
-
第七節 其他議題
-
第八節 結語
-
-
第七章 建構性題目的編製
-
第一節 建構性題目的適用時機
-
第二節 建構性題目的題型
-
第三節 建構性題目的優點與限制
-
第四節 建構性題目的出題建議
-
第五節 建構性題目的計分建議
-
第六節 結語
-
-
第八章 實作評量——理論
-
第一節 發展背景
-
第二節 實作評量的本質
-
第三節 實作評量的類別
-
第四節 國內實作評量之應用研究
-
第五節 實作評量應用上的優點
-
第六節 實作評量應用上的限制
-
第七節 結語
-
-
第九章 實作評量——應用
-
第一節 決定評量的標的
-
第二節 設計題目
-
第三節 評分規準的設計與記錄的方式
-
第四節 評量結果的分析
-
第五節 優良實作評量的評鑑標準
-
-
第十章 檔案評量
-
第一節 檔案評量是什麼
-
第二節 檔案評量的理論基礎——情境/社會歷史觀點的認知與學習理論
-
第三節 如何實施檔案評量
-
第四節 對檔案評量的評鑑
-
第五節 結語
-
-
第十一章 情意評量
-
第一節 情意評量的原則與範疇
-
第二節 自我陳述式的評量
-
第三節 同儕評量
-
第四節 軼事錄
-
第五節 心智習性的評量
-
第六節 結語
-
-
第十二章 題目分析
-
第一節 題目分析的重要性
-
第二節 主觀的題目評鑑
-
第三節 客觀的題目分析
-
第四節 測驗總分分配形式
-
第五節 結語
-
-
第十三章 評量結果解釋
-
第一節 效標參照與常模參照的分數解釋
-
第二節 常模
-
第三節 發展性常模
-
第四節 組內常模
-
第五節 常模的評鑑
-
第六節 解釋測驗分數的守則
-
第七節 結語
-
-
第十四章 學期成績
-
第一節 學期成績的意義與功能
-
第二節 學期成績所包含的內容
-
第三節 學習成果評定如何考慮學習過程
-
第四節 分數形式的期末成績
-
第五節 等第形式的學期成績
-
第六節 學期總評量的效度想法
-
第七節 結語
-
- 附錄一 自然科定期成績考查試題案例
- 附錄二 黃敏老師之「閱讀及寫作」學習檔案評分規準
- 附錄三 利用 Excel 進行資料分析
- 人名索引
- 漢英索引
- 英漢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