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學習評量:概念與應用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7486349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學習評量」為師資培育生及教育學程生的必修課程。教育部於2013年6月發布/函頒《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對照表實施要點》,原必修課程「教育測驗與評量」已修訂為「學習評量」,聚焦在教室或課堂內的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評量。

本書特色

  ◎兼容並蓄-從評量的相關議題到成績評量與報告,內容充實,特重實例;
  ◎概念與應用並重-各評量方法之重點、應注意事項具備,並舉實例說明;
  ◎各種主、客觀題目之命題方法-講求重點,提供足夠例證作為示範;
  ◎各種不同層次的認知學習,從知識到創造。均有不同實際例證示範;
  ◎第八至十一章之命題方法,均提供「命題檢核表」檢視題目的恰當性與公平性;
  ◎第十五章非認知行為傾向與技能之評量,附列「檢核表」審查該方法的恰當性;
  ◎每章開頭列示「教學目標」,章末附列「本章摘要」,並附列「自我評量」。
  • 第一章 學習評量的相關議題
    • 第一節 考試與評量的演進
    • 第二節 測驗與評量的爭議
    • 第三節 學習評量的範疇與目的
    • 第四節 評量的相關概念
    • 第五節 學習評量的類型
    • 第六節 評量的一般原則
    • 第七節 評量的教師責任與倫理議題
    • 第八節 評量最新的發展趨勢
    • 本章摘要
    • 自我評量
  • 第二章 教學目標與評量
    • 第一節 教學與評量程序
    • 第二節 教學規劃
    • 第三節 評量目標規劃
    • 第四節 目標陳述與建構
    • 第五節 編製教案
    • 本章摘要
    • 自我評量
  • 第三章 效度
    • 第一節 效度、信度與實用性
    • 第二節 效度的性質
    • 第三節 累積效度證據
    • 第四節 內容關聯證據的效度
    • 第五節 建構關聯證據的效度
    • 第六節 效標關聯證據的效度
    • 第七節 後果關聯證據的效度
    • 第八節 影響效度的因素
    • 本章摘要
    • 自我評量
  • 第四章 信度
    • 第一節 信度的性質
    • 第二節 常模參照評量的信度分析
    • 第三節 標準參照評量的信度分析
    • 第四節 測量標準誤
    • 第五節 影響信度的因素
    • 第六節 實用性
    • 本章摘要
    • 自我評量
  • 第五章 期初評量
    • 第一節 蒐集學生相關資訊
    • 第二節 資訊來源
    • 第三節 如何描述學生
    • 第四節 效度與信度議題
    • 第五節 對期初評量的建議
    • 本章摘要
    • 自我評量
  • 第六章 形成性評量
    • 第一節 評量的類型
    • 第二節 形成性評量的功能與價值
    • 第三節 如何運用正式形成性評量
    • 第四節 如何運用非正式形成性評量
    • 本章摘要
    • 自我評量
  • 第七章 總結性評量
    • 第一節 形成性與總結性評量
    • 第二節 好的教學與有效的教學
    • 第三節 計畫總結性評量
    • 第四節 幫助學生面對評量
    • 本章摘要
    • 自我評量
  • 第八章 客觀測驗Ⅰ――補充、是非、配合題
    • 第一節 補充型測驗題
    • 第二節 是非題
    • 第三節 配合題
    • 本章摘要
    • 自我評量
  • 第九章 客觀測驗Ⅱ――選擇題
    • 第一節 選擇題的特徵
    • 第二節 選擇題的功能與應用
    • 第三節 選擇題的優點與限制
    • 第四節 編製選擇題的建議
    • 本章摘要
    • 自我評量
  • 第十章 解釋題
    • 第一節 解釋題的性質
    • 第二節 解釋題的功能與應用
    • 第三節 解釋題的優點與限制
    • 第四節 如何編寫解釋練習題
    • 本章摘要
    • 自我評量
  • 第十一章 論述題
    • 第一節 論述題的形式與應用
    • 第二節 論述題的優點與限制
    • 第三節 對編製論述題的建議
    • 第四節 論述題評分標準
    • 第五節 論述題評分注意事項
    • 本章摘要
    • 自我評量
  • 第十二章 教師自編成就測驗
    • 第一節 編寫教師自編測驗
    • 第二節 預試與項目分析
    • 第三節 編輯正式測驗
    • 第四節 建立題庫
    • 本章摘要
    • 自我評量
  • 第十三章 實作評量
    • 第一節 實作評量的內涵
    • 第二節 實作評量的優點與限制
    • 第三節 實作評量的學習目標
    • 第四節 建構實作評量
    • 第五節 編製實作評量應注意事項
    • 第六節 評分量規
    • 第七節 評定量表
    • 第八節 檢核表
    • 第九節 學生參與評量
    • 本章摘要
    • 自我評量
  • 第十四章 檔案評量
    • 第一節 教師教學檔案
    • 第二節 學生檔案的性質
    • 第三節 檔案的目的
    • 第四節 檔案評量的優點與限制
    • 第五節 檔案的項目指南
    • 第六節 檔案與學生角色
    • 第七節 檔案評量計畫與檢核
    • 第八節 評鑑標準與應用
    • 第九節 電子檔
    • 本章摘要
    • 自我評量
  • 第十五章 非認知傾向與技能之評量
    • 第一節 非認知傾向與技能之重要性
    • 第二節 非認知傾向與技能及其學習目標
    • 第三節 觀察法
    • 第四節 軼事記錄
    • 第五節 態度量表
    • 第六節 自陳量表
    • 第七節 同儕評量
    • 第八節 興趣與人格之測量
    • 本章摘要
    • 自我評量
  • 第十六章 成績評量與報告
    • 第一節 成績評量的難處
    • 第二節 教師對成績等第的判斷
    • 第三節 教師的成績哲學
    • 第四節 成績與等第的功能
    • 第五節 成績的比較類型
    • 第六節 成績等第的形式
    • 第七節 成績與等第的分配
    • 第八節 現行成績通知書(單)
    • 本章摘要
    • 自我評量
  • 參考文獻
  • 重要名詞索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