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如何日常.怎樣生活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0382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社會生活(sociallife)是指人與人之間互動所形成的社會關係,以及此種關係所構築的社會規律。晚近2、30年間,「生活史研究」已成為歷史學日益受到重視的次領域。

本書共收入10篇論文,所選論文不局限於史學研究者的作品,更吸收人類學、社會學、空間地理與建築學界的成果,作為跨學科對話的基礎;編排依清代、日治而至戰後以及跨時代的變遷。各篇文章的關係亦即以「時間/空間」為基底的生活史研究,以及由時間、空間及環繞物質生活面向而勾連起來的社會文化關係。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仰賴依靠的物質條件(如食衣住行),常是社會的生活史集中探討的課題,是本書挑選文章的標準之一。除此之外,也特別著重表現在場/不在場、日常/非常、家內/家外等複雜的、長期變遷的研究成果。
  • 總序:為台灣學研究奠基/王泰升
  • 編輯凡例
  • 作者簡介
  • 導論:如何日常?怎樣生活?/呂紹理
  • 第一章 過新年:從傳統到現代台灣節慶生活的交錯與嫁接(1890-1945)/林玉茹
    • 一、前言
    • 二、舊曆元旦傳統的延續與變容(1890-1918)
    • 三、新曆元旦的引入與新、舊年節的競爭(1896-1918)
    • 四、兩度迎年:規訓與不完全同化(1919-1936)
    • 五、皇民化的抑制:台灣人的抵抗與舊曆新年的隱形(1937-1945)
    • 六、結語
  • 第二章 辦桌:清代台灣的宴會與漢人社會/曾品滄
    • 一、前言
    • 二、辦桌:奢侈的印記
    • 三、宴會之禮:辦桌的情境與形式
      • (一)生命禮儀宴
      • (二)團聚宴
      • (三)慶醮宴
      • (四)調和宴
      • (五)慰勞宴
    • 四、「辦桌」的展演
      • (一)宴席的備辦
      • (二)宴席等級與宴菜內容
      • (三)宴會的進行
      • (四)辦桌活動的經濟負擔
    • 五、整合與分化:辦桌與漢人移民社會
    • 六、結語
  • 第三章 洋服、和服、台灣服:日治時期台灣多元的服裝文化/吳奇浩
    • 一、前言
    • 二、流行的洋服
      • (一)1910年代男性剪辮後的改裝風潮
      • (二)1930年代女性的洋服潮流
    • 三、「台灣服」:語詞創造、混搭實踐與自我認同
      • (一)台灣服的樣式變換
      • (二)混搭成風
      • (三)旗袍加入
      • (四)台灣服的本土化
    • 四、和服與改良服
      • (一)日治時期的和服
      • (二)各式各樣的改良服
    • 五、後殖民論述的預設:殖民制霸、反抗至上
    • 六、結語
  • 第四章 日治時期台灣的旅遊活動與地理景象的建構/呂紹理
    • 一、前言
    • 二、制度化旅遊環境的形成
    • 三、旅遊手冊中的地理景觀論述
    • 四、脫隊與歸隊的旅行
    • 五、結語
  • 第五章 消失的理想住宅方案:建築的現代性轉譯/劉欣蓉
    • 一、前言:消失的理想住宅方案
    • 二、衛生現代性的「跨語際」轉譯
    • 三、衛生現代性的建築轉譯
      • (一)衛生知識的建築轉譯
      • (二)細菌學與水的潔治
      • (三)房屋衛生中的通風與採光
      • (四)理想住宅的衛生話語形構
      • (五)異文化的空間想像
      • (六)理想住宅的文化政治意涵
      • (七)示範住宅方案的都市園林策略
    • 四、結語:現實中錯置的理想住宅
  • 第六章 從「家務」到「勞動商品」:台灣家庭晚餐形態變遷的考察(1980-2013)/陳玉箴
    • 一、前言:誰來煮飯?「家庭晚餐」的社會分析
    • 二、家庭晚餐新形態:外食與宅配餐
      • (一)外食比率的提高
      • (二)在家吃的「外食」:家庭取代餐、宅配晚餐與「超商晚餐」
    • 三、成為「勞動商品」的晚餐製備:烹飪工作的轉變
      • (一)日常勞務(routine practices)
      • (二)設備(equipments)
      • (三)烹飪技術的獲取(skills acquisition)
      • (四)烹飪相關活動、人與產品的協調(coordination of activities,people,and products)
    • 四、不同晚餐形態反映出的家庭關係變遷
      • (一)4種家庭晚餐準備類型
      • (二)家庭形態的轉變
    • 五、性別角色的世代差異
      • (一)婦女就業結構的轉變
      • (二)女性勞動狀況與工時
      • (三)廚房裡的世代差異
    • 六、結語
  • 第七章 空間、論述與樂趣:夜市在台灣社會的定位/余舜德
    • 一、夜市的3種論述
      • (一)夜市象徵台灣殘存之傳統文化
      • (二)夜市是文化系統中的邊緣空間(marginal space)
      • (三)夜市是非正式經濟盛行的地方
    • 二、士林夜市
      • (一)士林夜市的形成
      • (二)士林夜市的轉型
    • 三、士林夜市的空間組織
      • (一)士林在台北盆地的位置
      • (二)士林夜市在士林的空間位置
      • (三)夜市的外圍地區
      • (四)北方的行政區
      • (五)士林媽祖廟
      • (六)東西界限
      • (七)夜市的核心
      • (八)攤販
      • (九)夜市的商店
      • (十)整個夜市
    • 四、行為模式與互動
      • (一)節奏
      • (二)互動
    • 五、夜市的主題
      • (一)士林夜市是一個休閒的場所
      • (二)士林夜市是尋找傳統道地經驗的地方
      • (三)士林夜市是享受熱鬧的地方
    • 六、社會邊陲與經濟的非正式化
    • 七、百貨公司:一個比較
    • 八、Liminoid、carnivalesque及嘉年華會的政治意涵
  • 第八章 儀式與時間:以媽祖進香為例/張珣
    • 一、前言:對於「時間」的定義
    • 二、媽祖廟的制度時間
    • 三、「事件時間」vs.「鐘表時間」
    • 四、媽祖系譜權威的建構
      • (一)媽祖的身世與歷史
      • (二)系譜時間╱物理時間的權威
    • 五、進香旅程內的靜止時間
    • 六、神聖時間:一個「無分別」的時間
      • (一)不同階段程度的香客
    • 七、結語
  • 第九章 一個海岸阿美族村落的時間、歷史與記憶:以年齡組織與異族觀為中心的探討/黃宣衛
    • 一、前言
    • 二、村落生活與時間觀念
      • (一)日夜的區分(lomi’ad ato dadaya)
      • (二)月亮(folad)
      • (三)潮汐
      • (四)1年(samihcaan)
    • 三、年齡組織的發展與族群互動史
    • 四、組名、命名方式與歷史事件
      • (一)午餐禮(Miwanik)
      • (二)競賽禮(Mifalah)
    • 五、年齡組織與歷史記憶
    • 六、3位村落領袖的再比較
    • 七、結語
  • 第十章 新自由主義下的原住民社會與文化/黃應貴
    • 一、前言
    • 二、歷史脈絡中台灣原住民社會文化發展的特色
    • 三、新自由主義在世界及台灣的發展現況
    • 四、新自由主義下原住民社會與文化的新面貌:以東埔社布農人為中心的討論
    • 五、新世紀原住民社會文化發展的難題
  • 延伸閱讀書目/呂紹理
  • 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