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早期中國」指的是從人類歷史在中國開始到西元220年漢代結束。如果我們把中國歷史看作一個整體,那麼早期中國是整個歷史長河中跨度最長、社會變化和政治發展最激烈的時期。在這個長期的過程中,區域範圍內的原始文化特質被逐步改進,融合為有特色的中華文明。也就是說,現代中國社會和文化的根源都可以在這個中華文明的形成期內找到。
本書以早期中國走向更大規模和更複雜組織的社會發展過程為主軸,探索支持這一社會發展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傳統,包括書寫的起源,國家的崛起,商代和西周國家的宗教、官僚制度、法律和政體,戰爭性質的演變,帝國的締造,藝術形像的變化,以及對社會秩序的哲學思考等關鍵性議題。
作者李峰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教授,他堅信理解中國歷史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在一個比較的框架中,作為人類共同經驗的一部分來研究。因此,本書不僅講述歷史實際是怎樣的,更注重歷史應該怎樣被看待,並力求在傳世文獻和考古證據的評價之間取得平衡。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在對早期中國歷史大趨勢進行討論的同時,也對早期中國的學術研究現況作了概略的介紹;書中大量精美珍貴的插圖,更為讀者勾勒出早期中國文明發展的輪廓。對早期中國社會與文化有興趣的讀者,不可不讀本書。
本書以早期中國走向更大規模和更複雜組織的社會發展過程為主軸,探索支持這一社會發展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傳統,包括書寫的起源,國家的崛起,商代和西周國家的宗教、官僚制度、法律和政體,戰爭性質的演變,帝國的締造,藝術形像的變化,以及對社會秩序的哲學思考等關鍵性議題。
作者李峰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教授,他堅信理解中國歷史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在一個比較的框架中,作為人類共同經驗的一部分來研究。因此,本書不僅講述歷史實際是怎樣的,更注重歷史應該怎樣被看待,並力求在傳世文獻和考古證據的評價之間取得平衡。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在對早期中國歷史大趨勢進行討論的同時,也對早期中國的學術研究現況作了概略的介紹;書中大量精美珍貴的插圖,更為讀者勾勒出早期中國文明發展的輪廓。對早期中國社會與文化有興趣的讀者,不可不讀本書。
- 自序
- 早期中國年代表
- 中國考古遺址地圖
-
第一章 緒論:早期中國及其自然與文化界定
-
地緣中國:自然環境
-
早期中國和大的歷史趨勢
-
重新發現中國古代
-
北美早期中國研究的新進展
-
建議閱讀
-
-
第二章 中國複雜社會的發展
-
中國新石器文化發展理論
-
社會發展理論
-
早期農業社會
-
仰韶社會:分立宗族制度?
-
龍山時代的「古城」文化
-
高品質的製陶技術
-
冶金術
-
早期書寫
-
龍山「酋邦」問題
-
建議閱讀
-
-
第三章 二里頭和二里岡:早期國家的擴張
-
「國家」和「國家形成」
-
二里頭文化和「二里頭國家」
-
早期史學傳統中的國家形成和有關夏代的爭論
-
商代的建立和商代早期的遷移
-
早期青銅時代的城市文明
-
二里岡的擴張:從物質文化中看到的政治格局
-
建議閱讀
-
-
第四章 安陽及其遠方:商和同時代的青銅文化
-
發現晚商
-
晚商大都會:皇室生活和經濟力量
-
婦好墓和青銅鑄造業的進步
-
發現中商
-
區域網絡
-
商朝外部世界中獨立的青銅文化
-
建議閱讀
-
-
第五章 灼裂神祕之骨:商晚期的書寫及其社會
-
書寫和社會背景
-
王室和非王室的占卜傳統
-
商代宗教信仰和商王室祭祀
-
商代王族
-
商朝政府的滯後性
-
晚商─一個以宗教為中心的霸權國家
-
建議閱讀
-
-
第六章 鑄造下來的歷史:西周國家和它的青銅器
-
探尋先周
-
周人滅商
-
周王朝都城網絡和西周物質文化
-
「封建」,而非「Feudalism」
-
地方諸侯國的發現
-
外部世界和西周早期的大擴張
-
建議閱讀
-
-
第七章 創造典範:西周官僚體系及其社會制度
-
姓和氏:周朝貴族們的社會組織
-
意識形態和宗教信仰
-
王室政府的官僚化
-
西周中期的轉變
-
西周國家的本質
-
讀寫能力的傳播及古典文獻的創作
-
《易經》
-
《尚書》
-
《詩經》
-
西周的滅亡
-
建議閱讀
-
-
第八章 霸主和武士:春秋時期的社會轉型
-
霸的制度:地緣政治和勢力均衡
-
縣的興起:重新定義行政管理機構
-
世族系統的衰落和士的崛起
-
法律思想的轉型:政治契約的出現
-
民族關係和「華夏」概念的出現
-
建議閱讀
-
-
第九章 領土國家的時代:戰國時期的政治及其制度
-
「領土國家」的概念
-
政治和軍事的發展
-
作為新國家支柱的小農階級
-
對小農的控制:法律、稅收和普遍爵位
-
政府的官僚化和君主專制
-
戰爭的轉型
-
青銅文化的轉變
-
建議閱讀
-
-
第十章 作為政治家的哲學家:新出土文獻的啟示
-
意識形態的危機和全球背景
-
孔子和儒家
-
道家對自然秩序的追求
-
郭店楚簡及其在中國早期思想史上的地位
-
法家的措施
-
餘論
-
建議閱讀
-
-
第十一章 秦統一和秦帝國:兵馬俑是誰?
-
秦國的早期歷史:考古學調查
-
商鞅變法和秦國的重組
-
始皇帝和中國的統一
-
秦帝國的鞏固
-
將帝國帶入地下
-
建議閱讀
-
-
第十二章 漢帝國的擴張及其政治轉變
-
漢帝國的建立
-
帝國結構的中心:重組帝國
-
漢和匈奴:一個世界兩個帝國
-
與匈奴的戰爭和漢帝國的擴張
-
王朝更替和東漢的建立
-
漢帝國與羅馬帝國的關係
-
建議閱讀
-
-
第十三章 國家和社會:漢帝國的官僚體系和社會秩序
-
尹灣漢簡和漢代官僚機構
-
張家山漢簡和漢帝國的社會秩序
-
農民與豪族:漢帝國的社會問題
-
漢帝國的殖民事業:邊疆地區社會一瞥
-
帝國制度的弱點和漢帝國的危機
-
建議閱讀
-
-
第十四章 意識形態的變化及其在漢代文化和藝術中的反映
-
作為國家意識形態的黃老思想
-
漢帝國的儒學化和經學的興起
-
書寫歷史
-
漢代喪葬藝術和漢代物質文化
-
建議閱讀
-
- 圖片來源
- 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350/3781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