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五十堂國寶級美學課:日本藝術史權威高階秀爾帶你遨遊東洋美術世界

出版日期
2020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508065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日本藝術史界第一人高階秀爾教授
全方位解析日本人審美意識與文化心理的美學鑑賞論

對照西方與東洋藝術表現,提煉出「日本人眼中的美」
追溯「日本人特殊的審美意識所為何來」
深入淺出,圖文並茂,既生動又具系統性
堪稱以「複眼般」的觀點構築成最多元的日本文化論
超越了「美術」領域探討日本人審美觀的傑作

‧「和歌」即是「大和之歌」,以人心為種子孕育靈感,成就各式各樣的文學表現。有別於漢詩與西洋詩歌,採集日本和歌的著作《古今和歌集》,堪稱日本美學的獨立宣言。
‧豐臣秀吉曾經興沖沖地前往千利休的庭園賞牽牛花,沒想到利休卻提前將花朵摘盡,僅留一株在茶室──捨棄「數大便是美」,集中反襯出焦點,正是日本藝術「餘白」的力道。
‧「鳥居」是區隔神域與俗世的界線,一旦跨入鳥居,便是進入神之領域。和巴黎聖母院不同,沒有門鎖、得以任意穿行的鳥居,其實是在意識與概念上呈現日本人的信仰。
‧日本人絲毫不排斥機器人取代人力,甚至親暱地為機器人取名,連無機質的日常事物都視為心靈相通的夥伴,這樣的自然觀正源自視萬物皆有生命的「萬物有靈論」。

日本的美學設計聞名世界,也有很多與眾不同的藝術作品,但要是問起究竟「哪裡不同」,能明確回答出來的人卻少之又少。形塑日本文化這份難以言喻的「特別」,其本質到底來自何處?
畢生貢獻於美學教養的日本國寶級藝術史家高階秀爾教授,在本書中以繪畫、和歌、音樂、文字、書法、建築、機器人、旅行等日常事物和藝術作品為切入點,運用自身專業與西洋的藝術表現相對照,生動細緻又系統性地講述日本文化與藝術特質,試著探究「日本人眼中的美」,追溯「日本人特殊的審美意識所為何來」,深入淺出,圖文並茂,堪稱以複眼般的觀點構築成最多元的日本文化論。

推薦人
高階教授像是利用帽子戲法變出鴿子那般,一一舉出連日本人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有別於西方的獨特性,本書標榜是「以複眼般的觀點構築而成的日本文化論」,而這所謂「複眼般的觀點」,指的不正是日本人的感性嗎?
我最感興趣的是日本與西方自然觀的差異,相對於西洋對可視之物的物質信仰,日本則關注物質背後不可視的神靈,也就是「泛靈信仰」,日本人的宇宙觀是將人類與自然併同思考,其中便蘊含著日本的獨特性,而這也正是本書所揭示的重點。
──橫尾忠則(日本美術家、設計大師),引自《朝日新聞》書評專欄


日本亞馬遜書店讀者五星推薦
★★★★★
這本書對於非正統美術教育出身的人來說也非常受用。如果你是日本人,就算平常都穿西裝、吃麵包,想必也能透過本書察覺到存在於你內心深處的、日本人獨有的美學;如果你不是日本人,那麼這本書可說是引領你了解日本人思想的最佳讀物,我敢說不管誰來讀肯定都會有新的發現。
★★★★★
除了書法、建築、繪畫、工藝等正統美術領域,也提到手機的表情符號、漫畫等貼近現代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透過大量的例子具體簡明地講解日本人的審美觀,非常好懂又平易近人。
★★★★★
堪稱從多方考察日本美學的名著。雖然作者是專攻西洋美術的權威,但這本書可以說是超越了「美術」領域探討日本人審美觀的傑出之作。透過與外國油畫等藝術的比較,更加突顯了日本美學的獨特與本質。
★★★★★
第一次的五顆星就獻給這本書了。透過高階教授的解說我才首次深入了解日本人如何覺察所謂的美,讓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寺院屋簷的反翹、率性描繪的畫作中所鋪陳的文字、日本畫中餘白的含意,乃至歌舞伎等傳統藝能中的襲名文化等。不但讓我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同時也初次發覺日本文化出色的美學意識,真的受益匪淺。請大家務必讀讀這本書,汲取高階教授所分享的美學知識。
  • 譯者序 從東西方的對照比較,看見日本人獨特的審美意識
  • 前言
  • Ⅰ 文字表現與視覺意象——日本人的審美意識
    • 文字表現與視覺意象——日本人的審美意識
      • 《古今和歌集》序文中所反映的日本人審美意識
      • 勅撰和歌集的意義
      • 圖像與文字的跨越
      • 彎曲、反翹所帶來的造形感受性
      • 歐洲曲線與日本曲線的差異
      • 平假名的造形性
      • 日本建築與西洋建築的比較
      • 鳥居為何
      • 與自然之妙相結合的日本人審美意識
      • 日本畫所描繪的四季
      • 繪文字的遊心玩藝
      • 繪畫與文字的共同創作
      • 散書與返書
      • 日本漢字的特殊性
      • 工藝設計中的圖像與文字
      • 定家「否定的美學」
      • 在原業平「八橋」的設計
      • 小野小町「花兒的顏色」之設計
      • 文字與圖像各自獨立——西洋的文字設計
      • 漫畫的文字與圖像
  • Ⅱ 日本的美與西洋的美
    • 東方與西方的邂逅——日本與西洋繪畫中關於表現樣式的諸問題
      • 被發現的日本審美意識
      • 日本導入西洋繪畫技術的歷史
      • 兩種表現樣式
      • 捨去法(減法)的美學與放大特寫的手法
      • 表現樣式原則的比較
      • 日本美術作品所呈現的設計性
    • 和製油畫論
    • 感性與情念——支撐「和製油畫」的要素
    • 栖鳳藝術裡所蘊含的西歐與日本
  • Ⅲ 日本人的審美意識從何而來
    • 圖像與文字
    • 漢字與日語
    • 襲名的文化
    • 餘白的美學
    • 觀光景點明信片
    • 沒有被全盤接納的雅樂
    • 實體之美與情境之美
    • 大觀與富士山
    • 「流轉之春」的去向
    • 唱歌與音樂教育
    • 傳統主義者福澤諭吉
    • 寄予白梅的情思
    • 龍、虎以及美術館
    • 詮釋將改變作品的形貌
    • 作為創作行為的解讀與詮釋
    • 日本人與橋
    • 閃爍耀眼的朦朧體
    • 旅行的東與西
    • 東京車站與旅行文化
    • 機器人與日本文化
    •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富士山
  • 後記
  • 初出一覽表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