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奧之細道》後,日本「俳聖」松尾芭蕉經典名作
──《芭蕉百句》,中文世界首度譯出
「三大名家絕佳組合」
作者/松尾芭蕉:日本俳諧大師、世界聞名俳句大家,享有「俳聖」之譽。為「元祿文化」旗手,於日本文學史上地位,媲美中國「詩聖」杜甫。
譯注/鄭清茂:美國麻州大學、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日本文學研究專家
繪圖/莊因:知名作家、書畫家、史丹福大學退休教授
俳句是日本特有的文類,
松尾芭蕉是把俳諧推展到最高峰的中心人物,
在日本文學史上有「俳聖」之稱。
貴族氣的「雅」趣,加上庶民性的「俗」味,
創造了一種雅俗共創共賞的藝術形式。
俳句興起於16世紀中葉的室町時代末期,盛行於17、18世紀的江戶時代;流傳至今,歷久不衰。甚至傳播到世界各地,促進了所謂漢俳或歐美haiku的出現。
現在所謂俳句,原稱發句,指俳諧連句之首句,基本上沿襲了和歌連歌的體式。但是在素材、表現理念、審美意識各方面,產生了明顯的質變。就是在不完全放棄貴族氣的「雅」趣之下,積極吸收了庶民性的「俗」味,創造了一種雅俗共創共賞的藝術形式。
俳句的原形為日文「五‧七‧五」三行,共十七音節,稱上五‧中七‧下五。由鄭清茂先生譯注的《芭蕉百句》則一律以漢字「四‧六‧四」十四言譯之;文白不拘,希望能夠表達俳句特有的詼諧輕妙之趣。
松尾芭蕉在日本古典「幽玄」的美學基礎上,廣泛採用漢詩漢文的典故與詞句表現、傳統和歌所不詠的諸多素材、民間生活的俗語俗藝俗習等,而且提出了所謂「佗わび」、「濕しほり」、「寂さび」、「細ほそみ」、「輕かるみ」的俳諧理念,並展開俳諧風雅「不易流傳」之說。而且身體力行,傳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
《芭蕉百句》按年代先後編排,譯成漢語,並附簡單注釋、原文及其漢字漢詞假名注音,以為鑑賞之一助。
延伸閱讀:
《奧之細道》
《宋詩概說》
《元明詩概說》
《日本文學史》
──《芭蕉百句》,中文世界首度譯出
「三大名家絕佳組合」
作者/松尾芭蕉:日本俳諧大師、世界聞名俳句大家,享有「俳聖」之譽。為「元祿文化」旗手,於日本文學史上地位,媲美中國「詩聖」杜甫。
譯注/鄭清茂:美國麻州大學、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日本文學研究專家
繪圖/莊因:知名作家、書畫家、史丹福大學退休教授
俳句是日本特有的文類,
松尾芭蕉是把俳諧推展到最高峰的中心人物,
在日本文學史上有「俳聖」之稱。
貴族氣的「雅」趣,加上庶民性的「俗」味,
創造了一種雅俗共創共賞的藝術形式。
俳句興起於16世紀中葉的室町時代末期,盛行於17、18世紀的江戶時代;流傳至今,歷久不衰。甚至傳播到世界各地,促進了所謂漢俳或歐美haiku的出現。
現在所謂俳句,原稱發句,指俳諧連句之首句,基本上沿襲了和歌連歌的體式。但是在素材、表現理念、審美意識各方面,產生了明顯的質變。就是在不完全放棄貴族氣的「雅」趣之下,積極吸收了庶民性的「俗」味,創造了一種雅俗共創共賞的藝術形式。
俳句的原形為日文「五‧七‧五」三行,共十七音節,稱上五‧中七‧下五。由鄭清茂先生譯注的《芭蕉百句》則一律以漢字「四‧六‧四」十四言譯之;文白不拘,希望能夠表達俳句特有的詼諧輕妙之趣。
松尾芭蕉在日本古典「幽玄」的美學基礎上,廣泛採用漢詩漢文的典故與詞句表現、傳統和歌所不詠的諸多素材、民間生活的俗語俗藝俗習等,而且提出了所謂「佗わび」、「濕しほり」、「寂さび」、「細ほそみ」、「輕かるみ」的俳諧理念,並展開俳諧風雅「不易流傳」之說。而且身體力行,傳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
《芭蕉百句》按年代先後編排,譯成漢語,並附簡單注釋、原文及其漢字漢詞假名注音,以為鑑賞之一助。
延伸閱讀:
《奧之細道》
《宋詩概說》
《元明詩概說》
《日本文學史》
- 作者/譯著者/繪者簡介
- 導言
-
芭蕉百句
-
1 〔無題〕
-
2 〔無題〕
-
3 於佐夜中山
-
4 〔無題〕
-
5 〔無題〕
-
6 〔無題〕
-
7 〔無題〕
-
8 困居鬧市,九度春秋,今移居深川河畔。因憶古人「長安古來名利地,空手無錢行路難」之句,慚惶無似,蓋此生貧寒故也
-
9 〔無題〕
-
10 茅舍有感
-
11 憂方知酒聖 貧始覺錢神
-
12 憶老杜
-
13 不破
-
14 〔無題〕
-
15 憐途中棄兒
-
16 〔無題〕
-
17 過關日降雨,山皆隱雲中
-
18 二十日殘月依稀可見,山麓甚暗,馬上垂鞭,數里未聞雞鳴。忽驚杜牧早行殘夢,已至小夜中山矣
-
19 暮詣外宮,華表隱約,燈籠處處,只覺無上高峰之松風,深動我心
-
20 訪閑人〔廬牧〕茅舍
-
21 〔無題〕
-
22 移居熱田日
-
23 在此脫草鞋,在彼棄手杖,旅宿處處,歲又暮矣
-
24 再訪桐葉子家,今將東下
-
25 赴奈良路上
-
26 入京訪三井秋風鳴瀧山家梅林
-
27 往大津道上,越過山路
-
28 吟行
-
29 菊花蝶
-
30 竹畫贊
-
31 〔無題〕
-
32 〔無題〕
-
33 草庵賞月
-
34 〔無題〕
-
35 深川雪夜
-
36 物皆自得
-
37 草庵
-
38 其角母五七追善會
-
39 納涼
-
40 詣鹿島時,宿根本寺
-
41 聽閑
-
42 菊 如行亭
-
43 神無月之初,天候不定,身如風中之葉,不知何去何從
-
44 訪某人庵
-
45 在鳴海出羽守氏雲宅
-
46 天津繩手田中有細道,海風吹來,甚寒
-
47 歲暮
-
48 容膝瓢竹庵,旅情安適之至
-
49 西河
-
50 大和行腳路上
-
51 於岐阜山
-
52 鳴海眺望
-
53 訪杉竹葉軒草庵
-
54 姨捨山
-
55 賀新宅
-
56 〔無題〕
-
57 暮春田家閑居
-
58 尋古道過白河關
-
59 在主人秋鴉庵對佳景
-
60 奈須原野
-
61 溽暑已過,悲秋亦暮,山家迎初冬
-
62 宿山中
-
63 月山
-
64 〔無題〕
-
65 詣那谷觀音
-
66 〔無題〕
-
67 中秋夜宿敦賀,值雨
-
68 賞花
-
69 〔無題〕
-
70 宿勢田,曉詣石山寺,觀源氏之間
-
71 〔無題〕
-
72 雲竹自畫像讚
-
73 在堅田
-
74 無常迅速
-
75 在堅田祥瑞寺
-
76 餞乙州東武行
-
77 〔無題〕
-
78 伊陽山中初春
-
79 〔無題〕
-
80 信宿伊勢國長島大智院
-
81 畫讚
-
82 庭興即事
-
83 同年九月九日乙州攜來一樽
-
84 〔無題〕
-
85 〔無題〕
-
86 〔無題〕
-
87 元旦
-
88 〔無題〕
-
89 八町堀
-
90 慕晉淵明
-
91 〔無題〕
-
92 甲戌夏,在大津,家兄來信,乃歸故里,行盂蘭盆會
-
93 重陽南都一宿
-
94 所思
-
95 旅懷
-
96 廿七日,聞園女有久別重聚之邀,即於當日整裝往其家會之
-
97 明晚,芝柏有邀,乃吟此發句遣人送之
-
98 病中吟
-
99 〔無題〕
-
100 座右銘:勿道人短,勿說己長
-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